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4篇
  免费   480篇
  国内免费   13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0篇
临床医学   962篇
内科学   20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230篇
综合类   2268篇
预防医学   33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71篇
  11篇
中国医学   277篇
肿瘤学   915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58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301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365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20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345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MDM2和p53共同染色可成为膀胱癌独立的预后指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研究 MDM2 和 p53 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以及与病理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抗 MDM2 和 p53 的单克隆抗体,以标准的 LSAB 方法,共分析了 131 例组织学确诊的膀胱癌标本。结果:MDM2染色阳性的肿瘤为 39 例(29.8%),阴性的肿瘤为 92 例(70.2%)。MDM2 染色在不同细胞分级和不同临床分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对是否复发及生存率也无影响。p53 染色阳性的肿瘤为 86 例(65.6%),G3级阳性的比例(84.1%)明显高于 G1-2 级(56.3%,P=0.0012);浸润型(T2-4)肿瘤阳性的比例(75.8%)明显高于表浅型(Ta-1)肿瘤(55.4%,P<0.001)。p53 阳性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07)。两种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关系。P53+/MDM2-的患者生存率最低,且在多因素分析中,成为独立的预后因素(P=0.0046)。结论:P53+/MDM2-患者的生存率最低,并且是独立的预后因素。MDM2和p53共同染色,可为预后判断提供更准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BT-BAK细胞与BCG膀胱腔内灌注治疗对患者全身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由手术切除的膀胱瘤标本制备膀胱肿瘤可溶性抗原,以BCG为佐剂,从PBMNC中诱导出抗膀胱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BT-BAK细胞,临床选择72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平均分成2组分别进行BT-BAK和BCG的膀胱腔内灌注治疗。于不同阶段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外周血中IL-2、TNF-α及IFN-γ的含量;观察治疗后患者PBMNC对T24膀胱肿瘤细胞株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BT-BAK组患者血清中IL-2、TNF-α及IFN-γ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患者PBMNC对T24膀胱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显著增强(P<0.01)。BT-BAK组上述指标均高于BCG组(P<0.05)。平均随访18.16个月,两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7%和11.11%。结论:BT-BAK细胞及其培养上清进行膀胱腔内灌注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膀胱癌术后患者的全身免疫水平,降低膀胱癌的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3.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 ,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而且手术切除后容易复发。经导管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已成为治疗膀胱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 1995年 10月~1999年 10月 ,我们对 87例膀胱癌病人进行了大剂量化疗药物髂内动脉灌注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膀胱癌病人 87例 ,男 72例 ,女 15例 ;年龄 31~ 78岁 ,平均 6 3 .4岁。均经膀胱镜活检病理证实 ,其中移行细胞癌 74例 ,腺癌 8例 ,混合癌 5例。根据TNM分期[1] ,TIS期12例 ,Ta期 8例 ,T1期 2 7例 ,T2 期 18例 ,T3 期 17例 ,T4…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32例中晚期膀胱癌先行介入治疗,再手术切除。结果32例膀胱癌完全缓解(CR)率为71.9%。结论介入治疗中晚期膀胱的手术提供了良好基础,对一部分原本行扩大切除术甚至全切的患实行单纯部分切除术,从而保留了膀胱生理功能,有助于提高患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上清液瘤内及瘤周注射介导体内基因导入。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上清液裸鼠皮下移植内及瘤周注射法导入多药耐药基因(mdrl),腹腔注射化疗药物观察肿瘤模型的耐药性,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细胞P-糖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肿瘤内mdrl mRNA的表达量。结果:携带mdrl基因的逆转录病毒上清液注射后肿瘤表现出多药耐药性,高滴度病毒上清液可达到60%细胞表达P-GP;RT-PCR表明,基因转移后肿瘤组织内mdrl 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逆转录病毒上清液瘤内及瘤周注射,可发生部分肿瘤细胞的基因转移,高滴度的病毒上清液具有较高的基因转移率。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后的预后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24例行RAR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男193例,女31例。平均年龄68(36~92)岁。7例(3.1%)接受新辅助化疗。125例(55.8%)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2分。平均体质指数23.4(15.4~35.5)kg/m2。所有患者均行RARC。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复发生存率(RFS)、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和总生存率(OS)曲线。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RARC患者生存结局与围手术期和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本组224例手术,中位手术时间380(160~670)min。中位术中估计失血量为350(100~1900)ml,72例(32.1%)术中输血。术后T分期分别为≤T1期82例,T2期64例,T3期57例,T4期21例。淋巴结转移49例(21.9%),手术切缘阳性12例(5.4%),伴淋巴脉管侵犯(LVI)82例(36.6%)。术后辅助化疗41例(18.3%)。中位随访时间24(11~60)个月。5年累积OS、RFS和CSS分别为57.15%、48.84%和59.6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HR=5.764,95%CI 1.926~17.249,P=0.002;HR=4.086,95%CI 1.611~10.364,P=0.003;HR=9.391,95%CI 2.118~41.637,P=0.003)、N分期(HR=6.446,95%CI 3.438~12.087,P<0.001;HR=5.661,95%CI 3.086~10.385,P<0.001;HR=5.980,95%CI 2.982~11.992,P<0.001)、LVI(HR=3.319,95%CI 2.008~5.486,P<0.001;HR=2.894,95%CI 1.782~4.701,P<0.001;HR=3.471,95%CI 2.017~5.974,P<0.001)、ASA评分(HR=2.888,95%CI 1.619~5.150,P<0.001;HR=1.765,95%CI 1.060~2.940,P=0.029;HR=2.612,95%CI 1.424~4.792,P=0.002)、体质指数(HR=0.886,95%CI 0.819~0.957,P=0.002;HR=0.885,95%CI 0.819~0.955,P=0.002;HR=0.862,95%CI 0.792~0.938,P=0.001)、年龄(HR=1.580,95%CI 1.250~1.997,P<0.001;HR=1.362,95%CI 1.088~1.705,P=0.007;HR=1.530,95%CI 1.190~1.968,P=0.001)和术中输血(HR=1.899,95%CI 1.160~3.108,P=0.011;HR=2.218,95%CI 1.371~3.587,P=0.001;HR=2.227,95%CI 1.312~3.782,P=0.003)是OS、RFS和CSS的显著预测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HR=4.506,95%CI 1.433~14.175,P=0.01;HR=3.159,95%CI 1.180~8.454,P=0.022;HR=7.810,95%CI 1.674~36.444,P=0.009),N分期(HR=6.096,95%CI 2.981~12.467,P<0.001;HR=5.368,95%CI 2.683~10.740,P<0.001;HR=5.539,95%CI 2.497~12.288,P<0.001)和ASA评分(HR=6.180,95%CI 2.371~16.110,P<0.001;HR=2.702,95%CI 1.175~6.215,P=0.019;HR=6.471,95%CI 2.290~18.286,P<0.001)分别是OS、RFS和CSS的独立预测因素,辅助化疗(HR=0.434,95%CI 0.202~0.930,P=0.032)是O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T分期、N分期和ASA评分是RARC术后患者OS、RFS和CSS的独立预测因素,辅助化疗是OS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造瘘口切口辅助技术(通过造瘘口切口取标本,行肠吻合及输尿管吻合)在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回肠通道术中的安全性、实用性。方法:将60例需行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回肠通道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造瘘口切口辅助技术组(试验组)及传统下腹正中切口辅助技术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尿流改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日、术后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尿流改道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105.0±18.9) min vs.(117.0±17.7) min,P<0.05];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4.03±1.50 vs. 5.40±1.69,P<0.05);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8.27±1.86) d vs.(9.70±1.87) d,P<0.05];术中出血量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260±155) mL,对照组:(271±154) mL,P=0.784]。试验组并发症发生4例,其中2例为肠梗阻,1例造瘘口旁疝,1例尿路感染;对照组并发症发生6例,其中肠梗阻3例,切口感染2例,尿路感染1例。组间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造瘘口切口辅助技术...  相似文献   
98.
在人类多种类型的肿瘤中频繁出现染色体 9p2 1- 2 2区域改变[1] ,这提示该区的改变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p15、p16基因位于该区 ,为阐明其在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作用 ,作者对其在膀胱TCC中的缺失改变进行了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 标本来源 :38例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膀胱TCC和9例正常膀胱粘膜标本由近两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泌尿外科手术获取。 - 70℃冰箱速冻保存 ,以供提取DNA。2 DNA提取及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建立 :组织DNA提取依常规方法进行。正常膀胱粘膜DNA作对照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相似文献   
99.
病历摘要患者男 ,5 1岁 ,中医师 ,因夜尿增多 1年 ,尿常规检查异常 1个月 ,于 2 0 0 0年 1月 2 1日入我院。患者于 1999年 1月开始感觉乏力 ,食欲减退 ,夜尿增多 ,未作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 ,自服中药调理。同年 6月上述症状加重 ,在北京市某医院检查 ,血肌酐 (SCr) 115 μmol/L(正常值 5 3~ 10 6 μmol/L) ,尿常规阴性 ;同年 9月去该院复查 ,SCr 133μmol/L ,未验尿 ,一直续服中药。同年 12月“感冒”后乏力、食欲不振加重 ,再于该医院复查 ,SCr升至 15 9μmol/L ,尿常规检查异常 (蛋白 ,糖 ,红细胞 ,…  相似文献   
100.
《济宁医学院学报》2001,24(1):12-13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HPV、CMV感染和p53突变的情况及可能的相关性.方法用PCR并结合PCR-SSCP方法对75例膀胱癌组织中HPV、CMV感染及p53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HPV感染的阳性率为52%(39/75).CMV感染阳性率为44%(33/75).p53突变率为45.3%(34/75).结论 HPV感染与p53基因突变有关,HPV与CMV有协同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