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4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96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327篇
内科学   137篇
皮肤病学   300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651篇
预防医学   201篇
眼科学   59篇
药学   1268篇
  1篇
中国医学   192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目的 观察派瑞松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用64例外用派松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疗程2周-4周,分别在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评价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派瑞松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治愈率73.4%;有效率98.1%;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 派瑞松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2.
以5×10~7cfu/ml、0.05ml/鼠新型隐球菌液给小鼠脑室感染(ic)后,分别iv氟康唑(FCZ)10和20mg/(kg·d)或大氟康(DF)20mg/(kg·d),连续7d。ic后连续观察18d后结果:FCZ和DF均能显著延长小鼠平均存活时间和存活百分率。经im氢化可的松2mg/(kg·d)或者AMB1mg/(kg·d);连续7d或14d。结果表明FCZ和AMB均能显著减少兔脑组织中新型隐球菌的log cfu/g脑;且与ic前比较;FCZ使兔子体温和体重基本复原;而AMB却使其体温显著升高。体重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不同含硫侧链的引入对三唑醇类化合物抗真菌活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了15个含硫侧链取代三唑醇类化合物,其中13个为新化合物;选择了8种真菌为实验菌株,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测试.结果:目标化合物对所选菌株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2对白色念珠菌的MIC80值为2 μg/ml,与氟康唑的活性相当;化合物7和10对白色念珠菌的MIC80值为0.5和0.25 μg/ml,分别为氟康唑活性的4倍和8倍.结论:适当的脂水分配系数对该类化合物体外抑菌活性的影响可能大于立体化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进一步提高临床对鼻窦曲霉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 2 1例鼻窦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平素身体健康者鼻腔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2 1例患者中 ,血涕出现率为70 .9% ;X线及CT扫描显示有 2 6个副鼻窦腔发生感染 ,分别为上颌窦 2 3个 ,筛窦 3个 ,其中 9例有钙化影 ,3例有骨质破坏 ,无虫蚀状改变 ;真菌培养阳性率为 76.9% ,皆为曲菌 ;病理检查均查到真菌菌丝或孢子 ;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加抗真菌药物冲洗 ,全部治愈 ,随访 1~ 3年 ,无 1例复发。结论 鼻窦曲霉菌病的发病除全身抵抗力下降及菌群失调外 ,鼻腔局部病变亦为不可忽视的主要诱因 ;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CT、病检及真菌学检查 ;治疗主要为手术及抗真菌药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5.
新型三唑苄胺类化合物体外抗真菌活性及构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3个1-[2-(N-甲基-N-取代苄基)氨基-2(2,4-二氟苯基)乙基]-1H-1,2,4-三唑类化合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并初步探讨其构效关系。方法:选择8种临床致病真菌为试验菌,观察本类化合物对它们的体外抑菌作用,并与布替萘芬和益康唑作比较。结果和结论:所有目标化合物对8种试验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大部分化合物对白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的活性明显高于布替萘芬;化合物2、13对新型隐球菌的活性是益康唑的64-128倍,化合物2、3、13、16对多数真菌显示较强活性。构效关系研究表明,苄胺类和氮唑类化合物的特征结构组合在一起,对某些真菌的抑菌活性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作用;但苄基为萘苄时,对多数深部真菌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46.
抗菌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特必萘芬(疗霉舒) 治疗慢性皮肤癣菌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特必萘芬治疗慢性皮肤癣菌病患者60 例。特必萘芬0.25,每日1 次,共用7 d,然后用特必萘芬0 .25 ,隔日1 次,连服11 ~15 周。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特必萘芬在甲内对真菌形态的影响。结果:痊愈51 例(51/60);显效8 例(8/60);无效1 例(1/60)。半年后复发2 例(2/60) 。服特必萘芬1 周后病甲中的真菌可见菌丝断裂,胞壁破坏。1 个月后见凝固、坏死。结论:特必萘芬治疗慢性皮肤癣菌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48.
氟康唑致麻疹样红斑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 ,女 ,32岁 ,因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给予氟康唑片 (广东太阳神集团荔城制药厂生产 ,批号 0 10 70 91)单剂 0 15g ,口服。次日 ,患者感觉浑身瘙痒 ,上肢内侧有少许小米粒状红斑出现。外用氟美松霜 ,症状减轻 ,未做其他处理。因治疗需要 ,第 4天又服氟康唑 0 15g,第 5天早晨 ,患者出现皮疹 ,以颈部、躯干及四肢内侧为主 ,皮疹为弥漫性稍突出皮表 ,呈麻疹样。浑身瘙痒加重 ,抓痒后 ,皮下留有针尖样出血点。立即给予异丙嗪肌注及口服特非那丁 ,3天后皮疹消退。讨论 :氟康唑为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 ,口服吸收良好 ,在体内分布广 ,对多种真…  相似文献   
49.
伊曲康唑注射液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广谱抗菌药的大量应用、骨髓或器官移植的开展、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各种导管介入治疗的普遍采用及艾滋病的出现 ,使得系统性真菌感染 (systemicfungalinfection ,SFI)与日俱增 ,仅美国 1979~ 2 0 0 0年间真菌性败血症就增加了 2 0 7% [1] 。人类真菌感染症有三类 :浅表、皮下和SFI,前二类已得到较好的防治 ,唯SFI至今仍为棘手。SFI的特点是诊断困难 ,病情进展快 ,死亡率高 ,有效药物少 ,因此临床迫切需要具有高效、低毒以及作用快速等特点的抗真菌药。迄今为止 ,我国抗真菌的注射制剂仅有 4种 :两性霉素B(AMB)…  相似文献   
50.
注射用伏立康唑无菌检查法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确定新药伏立康唑注射用无菌粉末的无菌检查法。方法:无菌检查法的验证试验——抑细菌和抑真菌试验及冲洗量试验。通过菌悬液的制备、培养基的检查、冲洗量的选择、阳性对照菌的选择及加入顺序等全过程,说明无菌检查法的建立,必须有验证试验的保证。结果:该药的无菌检查选用薄膜过滤法,以黑曲霉为阳性对照菌,冲洗总量1500ml。结论:通过验证试验保证的无菌检查条件检查该药,方法可行,结果可靠。应在药品检验工作中,逐步完善微生物检验方法学的内容,从而提高我国药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