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76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hitooligosaccharides on proliferation of pancreatic islet cells, release of insulin and 2 h plasma glucose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 METHODS: In vitro, the effect of chitooligosaccharides on proliferation of pancreatic islet cells and release of insulin was detected with optical microscopy, colorimetric assay, and radioimmunoassay respectively. In vivo, the general clinical symptoms, 2 h plasma glucose, urine glucose, oral glucose tolerance were examined after sixty days of feeding study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chitooligosaccharides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 RESULTS: Chitooligosaccharides could effectively acceler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pancreatic islet cells. Chitooligosaccharides (100 mg/L) had direct and prominent effect on pancreastic β cells and insulin release from islet cells. All concentrations of chitooligosaccharides could improve the general clinical symptoms of diabetic rats, decrease the 2 h plasma glucose and urine glucose, and normalize the disorders of glucose tolerance. CONCLUSION: Chitooligosaccharides possess various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can be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相似文献   
32.
地黄寡糖对谷氨酸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地黄寡糖对谷氨酸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培养7~9d的SD大鼠海马细胞进行NSE鉴定,然后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单纯地黄寡糖用药组(ROS);谷氨酸损伤组(Glu);谷氨酸损伤前地黄寡糖预处理组(ROS+Glu)。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测定培养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0.1mmol·L-1谷氨酸作用于海马神经元24h,出现明显细胞损伤,细胞存活率下降,培养液中LDH含量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增高(P<0.01);4、20、100mg·L-1的地黄寡糖可不同程度的改善谷氨酸损伤引起的神经细胞形态的改变,提高细胞存活力,减少LDH的漏出,降低细胞凋亡率,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4、20、100mg·L-1单纯地黄寡糖组与正常组间各指标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谷氨酸能诱导海马原代细胞的凋亡,地黄寡糖能有效保护海马神经细胞免受谷氨酸诱导的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33.
目的:通过观察巴戟天寡糖(Morinda officinalis How oligosaccha rides,MOO)对AMI后大鼠心室重构(Ventricular Remodeling)的干预及缺血心肌组织局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latelet Derived Endothelial Growfla Factor-B.PDGF-B)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ns-like Tyrosine Ki2nase-1,Flt-1)的蛋白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MOO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的机制,为心脏组织工程学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除假结扎组10只开胸分离冠脉后只穿线不结扎外,其余50只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成AMI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麝香能心丸(30mg&#183;kg^-1&#183;d^-1)阳性药对照组,MOO小、中、大(0.7g&#183;kg^-1&#183;d^-1、1.4g&#183;kg^-1&#183;d^-1、2.8g&#183;kg^-1&#183;d^-1)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均于手术后24h内开始给药,模型组及假结扎组每d用与药物组等容积的蒸馏水灌胃,给药6w后处死。心肌取材进行心脏大体及一般组织形态学观察,测定大鼠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Index,LVMI),观察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心率变化(Changing Rate of HeartRate,CROHR),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细胞PDGF-B、Fit-1蛋白表达的情况,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 Value,ODV),并进行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巴戟天寡糖(Morinda Officinalis How Oligosacchalide,MOO)对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纯化培养乳鼠双侧后肢骨骼肌成肌细胞的方法,制成浓度为1&#215;10^5/mm3的成肌细胞悬液,接种到25ml培养瓶中培养。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5.氮杂胞苷(5-Aza)(10μmol/mL)对照组;MOO小、中、大剂量(100μg/ml、300μg/ml、500μg/m1)组;并检测以下指标:1.成肌细胞形态学变化。2.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结蛋白(Desmin)。3.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4.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巴戟天寡糖对成肌细胞增殖的影响。5.绘制生长曲线。结果:1.倒置显微镜下,成肌细胞培养24h后,可见大量折光率强的圆形细胞贴壁,且有极少量细胞有小突起;48h后,细胞呈梭形并出现单个细胞核;72h后,成肌细胞变得细长,并相互拉网,从单核期进入合体细胞阶段;继续培养,成肌细胞相互融合,形成多核性长管状初生肌管;培养第5天后,可观察到分化状态较好的肌管有自发性搏动的收缩;用desmin抗体对分裂增殖4~5天的成肌细胞进行间接免疫酶染色,细胞核外周及胞浆呈棕黄色的desmin阳性反应,表明培养的细胞为成肌细胞;成肌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原代成肌细胞生长培养48h后开始增生,早期增殖较快,倍增时间为5d,6~7d进入平稳期。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健康志愿者对巴戟天寡糖胶囊的耐受性,为II期临床研究提供安全有效的给药剂量及方案。方法:根据改良Black well法,起始剂量为50 mg。共入选健康受试者42例,其中单剂量组的32例受试者分别接受了6个剂量组(50 mg组2例、150 mg组4例、300 mg组6例、600 mg组6例、800 mg组8例和1 000 mg组6例)的单剂量巴戟天寡糖胶囊治疗;连续给药剂量组的10例受试者接受800 mg&#8226;d-1,qd,连续服药7 d的巴戟天寡糖胶囊治疗。分别比较了单次给药和连续给药前后受试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单次服药和连续服药后观察到的不良事件和受试者报告的不良反应。结果:42例受试者全部完成研究,且未出现具有临床意义异常的生命体征、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口干、疲乏、困倦,与剂量相关,程度轻微。结论:本研究中的中国健康受试者对50~1 000 mg&#8226;d-1的巴戟天寡糖胶囊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X(Sialyl Lewis-X,SLeX)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高敏感性的催化信号放大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LeX抗原在78例大肠癌、20例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中SLeX抗原阳性表达率为82.1%,癌旁组织中为35%,正常组织中为阴性,三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SLeX抗原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和预后有关(P<0.05).结论 SLeX抗原表达与大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大肠癌中SLeX抗原表达可作为判定其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7.
建立HPLC-ELSD法测定菊粉中9种蔗果寡糖的含量,色谱系统组成:色谱柱:Waters XBridge? Amide(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CH3CN-H2O,梯度洗脱;流速:1.2 mL/min;柱温:30℃;检测器:Agilent Technologies 380-ELSD,漂移管温度:...  相似文献   
38.
寡糖是致病性奈瑟菌的毒力因子,它可介导细菌粘附和侵入宿主细胞,并诱导宿主产生杀菌性抗体。近年来各国学者对脂寡糖的分子生物学和致病机理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这对脂寡糖疫苗的研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9.
寡糖是致病性奈瑟菌的毒力因子 ,它可介导细菌粘附和侵入宿主细胞 ,并诱导宿主产生杀菌性抗体。近年来各国学者对脂寡糖的分子生物学和致病机理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 ,这对脂寡糖疫苗的研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0.
《大家健康》2011,(1):20-20
作为糖生物学研究对象的糖,早在一个世纪前就为人们所认识,但科学家对它的研究,却远远滞后于对蛋白质和核酸的研究.很长时间内,糖仅作为生物体内的能量和结构物质被认识,60年代,科学家发现细胞表面密布着糖缀合物的糖链.糖链不仅决定了细胞的类型,而且负责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