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32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6篇
  6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分级诊疗制度是我国医改背景下一项关键举措,其中,康复分级诊疗根据疾病分期分别以急性期早期康复、稳定期综合康复、恢复期基本康复为主。我国康复医疗服务的需求日趋增大,为了推进优质康复医疗资源整合、下沉及共享,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康复服务能力,目前主要推行医联体模式。国内目前已有医联体、“互联网+”、“四站式”等多种康复分级诊疗模式,但仍处于探索过程中。本文对国内外康复分级诊疗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医联体内1+N驿站管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延伸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62例冠心病患者出院后按地域下转回基层医疗机构,医联体外的79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和随访;医联体内的83例设为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应用医联体内1+N驿站管理模式,对下转基层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持续追踪和延伸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基层就诊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结果:医联体内1+N驿站管理模式的实施,医联体内冠心病患者的基层就诊情况、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优于医联体外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医联体外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联体内1+N驿站管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院外延伸服务,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院外管理,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基层医院的信心和基层就诊率,促进基层首诊。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医联体模式下的医护联合病房在脑卒中后失能老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选出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出院的脑卒中后失能老人160例,将所选取的失能老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对失能老人采取常规出院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医联体模式下建立的医护联合病房对失能老人采取延续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老人并发症和意外事件发生率、慢性病规范管理率、社区医院首诊意愿、三级医院再住院率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和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社区医院慢性病规范管理率和社区医院首诊意愿高于对照组(P<0.05);三级医院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联体模式下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将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社会养老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全流程8S管理模式应用的效果,探讨科学管理方法。方法:本院消毒供应中心自2018年1月以来对外来器械实施全流程8S管理模式。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实施8S管理模式的外来器械手术724件作为观察组,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的外来器械手术686件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清洗消毒检测结果、湿包率、术后返回清洗率、使用科室服务满意度和员工自我评价。结果:对照组清洗质量目测、镜检和蛋白质检测合格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湿包率和返回清洗率也明显低于观察组;观察组使用科室服务满意度及员工自我评价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实施全流程8S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外来器械消毒清洗工作质量,降低湿包发生率,确保术后返回清洗,使用科室服务满意度及员工自我评价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35.
文章通过对无锡市锡山区医联体居民医保“联合定点、总额包干”服务模式的分析,指出该模式在实施一年以来区外转诊率降低,医联体医疗机构基金结余率增加。应进一步减化流程,方便参保人员就医,为后期继续有效地实现该居民医保服务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6.
"协同性"不足是医联体建设的瓶颈。本文根据协同理论识别影响组织协同关系的两个关键因素——"目标一致性"和"权力均衡性",并基于此对我国实践中医联体的不同协同模式进行剖析,对医联体建设的制度约束进行解构,提出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协同策略和发展方向。本文认为受限于不同机构权力结构不均衡的制度约束,组织一体型协同模式是我国十四五时期推进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方向,需要进一步打造组织一体化条件下的利益融合、区域整体治理条件下的跨部门协同和治理现代化条件下的机制协同。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居家延伸服务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由医院专科医生、护士组成的疼痛专科护理小组与社区护士合作为居家癌痛患者提供居家延伸服务,为期6个月。评价患者对延伸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服务前后患者癌痛知识掌握程度。结果 2015年、2016年、2017年1~6月分别有42、81、27例患者完成居家延伸服务,满意度分别为78.6%、95.1%、96.3%。服务后晚期癌症患者癌痛知识掌握程度显著高于服务前(P<0.01)。结论通过居家延伸服务可有效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癌痛知识掌握度及服务满意度,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8.
〔摘 要〕 目的:探讨通过分级诊疗+ “ 远程可视化康复平台 ” 模式,实时远程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在各级单位脑卒中偏 瘫患者中的效果差异。方法:于 2020 年 1 月 12 日至 2020 年 5 月 31 日纳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专科医联体的脑卒中 偏瘫患者 183 名,根据所在机构分三组,以脑卒中偏瘫发病时间分为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三组患者均进行规范的为期 28 d 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使用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 简式 Fugl–meyer 平衡功能评定量表(FMB)分别评定康复治疗前、后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能力,分析 “ 远程可视化康复平 台 ” 下患者的训练效果。结果:治疗后,三组中恢复期、后遗症期患者的 FMA、FMB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三组之间的 FMA、FMB 评分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利用 “ 远 程可视化康复平台 ” 可让患者在社区及家庭都享受到医院的医疗水平,实现康复专科医联体内各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 治疗同质化的疗效。  相似文献   
39.
分级诊疗是国际上先进且成熟的就医模式,本研究通过对三级医院直接对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联体分级诊疗实践经验的总结,探讨现有医疗卫生体制下实行医联体分级诊疗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级诊疗的实践方案。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与闵行区浦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1+1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模式试点实践为例,并比较该模式开展1年前后的成效。结果表明,医联体影像诊断、心电图诊断、眼底镜筛查辅助检查诊断平台较分级诊疗模式实施前上升5.66、11.2及5.03倍;双向转诊患者预约转诊率较实施前增长了20%。"1+1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模式在"双向转诊、资源配置、优势互补"等方面的作用有一定程度体现,尤其是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的开通,为患者分级诊疗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推进分级诊疗的模式和方法,优化县域就医格局。方法通过建立托管类紧密医联体,提高镇、村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结果分级诊疗成效明显,促进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基层就诊人数明显增加,开展新医疗技术增多,县医院危急重症、疑难病例诊治比例提升。结论建立托管型医联体,可提高镇、村医疗服务能力,有助于推进分级诊疗就医,平衡医疗资源,优化就医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