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Cholangiocarcinomas are heterogeneous biliary tract tumors that cause devastating disease. 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PHC)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biliary tract cancer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a high mortality. Diagnoses of PHC depend on the results of its clinical presentation, serum biomarkers and imaging techniques. Pre-operative managements including pre-operative biliary drainage (PBD) and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 (PVE) could reduce mortality. The best chance of long-term survival and potential cure is surgical resection with negative surgical margin. Lymph node metastasis over N2 nodes precludes long-term survival. The benefit of concomitant vascular resection remains uncertain. Liver trans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radiotherapy is a promising option in highly selected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tumors. Herein, an overview is provided of developments in diagnosis,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and surgical treatment among patients with PHCs.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十二指肠镜联合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扩张、结石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镜联合手术治愈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43例,分别采用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再序贯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9例,另4例是在大量择期LC后出现急腹症而采取治疗性ERCP/EST.结果:39例选择现行ERCP/EST术,再行LC术,4例因LC术后诊断有胆总管结石而行EST术治疗.手术时间:ERCP/EST平均时间为90分钟,LC术平均时间为40分钟,两种手术几乎无出血.ERCP/EST术后第1天开始进半流食,LC后当晚便可进半流食,未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如:肠穿孔、出血、胰腺炎等,第二步手术后平均住院5.4天,43例中37例随访时间2个月~1年,未出现不适症状,复查腹部彩超无胆总管结石复发.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扩张、结石疾病选择腹腔镜、胰十二指肠镜联合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杨培  冯凯祥  曾新桃  罗华  王东 《西部医学》2011,23(9):1710-1711
目的探讨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方式与效果。方法对42例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采用4种不同的微创治疗方法,并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29例患者行急诊内镜治疗,其中17例急诊内镜下未能完全去除梗阻因素或合并有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于急性胰腺炎缓解后2-4周行二期内镜治疗或腹腔镜手术;13例行急诊腹腔镜手术,8例残余肝内外胆管结石,于术后2周行二期内镜或6-8周行胆道镜检查取石。本组无死亡病例,无消化道出血及穿孔等内镜操作相关并发症。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后出现胆漏2例、胸腔积液4例,肺部感染3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6个月-3年,未见胰腺炎复发。结论内镜和腹腔镜技术的单独或联合应用是治疗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的有效微创手段,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价经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腹腔镜术后出现胆汁漏的疗效。方法确认腹腔镜胆系手术后并发胆汁漏患者22例,分别应用ENBD和开腹探查手术,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与开腹手术相比,ENBD治疗组在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上均明显减少,83%病例于术后3d体温下降至正常,腹痛等临床症状消失。结论经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可通过微创方式引流胆汁,减少进一步腹腔感染,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是治疗腹腔镜术后胆汁漏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5.
经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8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 8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抗炎抑酶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内镜(1-3d内)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或鼻胆管引流(ENBD)等治疗。结果 经内镜治疗后72例(90%)急性轻症胆源性胰腺炎(MABP)患者2—5d体温恢复正常;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SABP)患者3—8d腹部体征好转。血常规、淀粉酶及血生化1、2周内基本恢复,平均住院18.7d。8例形成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转外科手术,平均住院65.9d.3例死亡。内镜治疗过程中5例出现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口出血,经局部喷洒凝血酶止血外,未再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ERCP及内镜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6.
ERCP、EST、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3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应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和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胆总管结石患者391例,常规行ERCP检查,证实胆管内有结石后行EST.然后根据结石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处理.(1)结石直径小于1.0 cm的315例用取石网篮取石;(2)结石直径大于1.0 cm的61例用碎石篮碎石;(3)6例巨大结石而于胆管内置入支架3个月.术后所有病人常规置入鼻胆引流管.结果 EST成功382例(97.70%),胆总管结石完全取出367例(96.07%).发生各种并发症35例(8.95%),主要为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和Oddi扩约肌切口渗血,未成功病例和一例重症胰腺炎转开腹手术治疗治愈.结论 ERCP、EST和ENBD诊治胆管结石特别是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  相似文献   
47.
目的胆瘘为肝胆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再次手术治疗创伤大,且增加患者经济负担。随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发展,微创手术逐渐成为更多患者和医生的选择。该研究旨在探讨ERCP治疗胆瘘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0月于该院确诊的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35),观察组行ERCP治疗,对照组行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和恢复正常饮食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7%(44/46),对照组54.3%(19/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中2例(4.3%)行二次手术,对照组16例(4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4.0±6.0) d,对照组(19.1±14.6)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观察组住院费用为(40 368.8±12 114.5)元,对照组(59 531.2±17 448.8)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为(1.4±0.7)个月,对照组恢复时间为(1.8±0.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1%(12例),对照组17.1%(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7)。结论 ERCP治疗胆瘘较保守治疗具有治疗有效率高、二次手术率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相对较少的优势,但并发症发生率较保守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预置鼻胆管引流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后胆总管压力的变化.方法 以2006年1月~2007年12月该院进行的18例预置鼻胆管引流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观察组)为对象,并选择同期10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的10例患者为对照(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7 d三餐前后应用U形管经鼻胆管和T管进行胆管测压.结果 观察组术后的胆汁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在术后第3、4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7d测得的胆总管平均压之间无明显差别,术后第7天进食造成的胆总管压力变化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置鼻胆管引流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可减少胆汁的外流,且对胆总管压力的影响与T管引流无明显差异,可有效预防胆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术前内镜下胆管内支撑引流术(ENBD)和/或术前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RBD)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治疗和术前准备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病因将胆道梗阻病例33例分为良性组21例,恶性组12例。33例患者实施急诊和择期引流的同时行胆道造影以明确诊断。结果 所有患者胆道均得到充分引流,急性胆管炎患者胆道感染得以迅速控制,免于急诊手术;恶生组除2例晚期胰头癌患者仅行ERBD姑息治疗外,其余经ERBD或ENBD引流后,TB均降至40μmol/L以下,为手术创造了条件。全部行根治性手术,其中除1例出现肝残面胆瘘外,余无并发症发生,全组无手术死亡率。结论 术前ENBD和ERBD确有进一步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和微创性,其良好的胆道引流减压减黄效果,急诊床旁ENBD尤其对急性重症胆管炎及老年急性胆管炎的治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0.
李平  张啸 《中国基层医药》2002,9(4):298-299
目的:探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在治疗老年急性 梗阻化脓性胆管炎(AOSC)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31例AOSC的老年病人,经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后,病情危重者直接行ENBD。病情允许者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及ENBD同步进行。结果:该组20例直接行ENBD,11例EST、取石和ENBD同步进行,17例ENBD后择期行EST及取石治疗,3例乳头肿瘤的病人病情缓解后转外科手术,无死亡。结论:ENB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道引流手段,特别适用于老年AOS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