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17篇
  免费   1102篇
  国内免费   823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657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2443篇
口腔科学   451篇
临床医学   1638篇
内科学   2721篇
皮肤病学   113篇
神经病学   615篇
特种医学   7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860篇
综合类   258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54篇
眼科学   73篇
药学   678篇
  5篇
中国医学   443篇
肿瘤学   11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71篇
  2020年   292篇
  2019年   300篇
  2018年   335篇
  2017年   337篇
  2016年   376篇
  2015年   423篇
  2014年   832篇
  2013年   998篇
  2012年   684篇
  2011年   887篇
  2010年   796篇
  2009年   770篇
  2008年   772篇
  2007年   853篇
  2006年   854篇
  2005年   874篇
  2004年   718篇
  2003年   589篇
  2002年   472篇
  2001年   365篇
  2000年   329篇
  1999年   302篇
  1998年   219篇
  1997年   259篇
  1996年   262篇
  1995年   230篇
  1994年   245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104篇
  1984年   76篇
  1983年   56篇
  1982年   50篇
  1981年   46篇
  1980年   51篇
  1979年   52篇
  1978年   49篇
  1977年   40篇
  1976年   26篇
  1975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动物实验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去细胞猪主动脉支架(decellularized porcine aortic valve scaffold,APAVS)与兔骨髓干细胞(rabbi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RBMS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去垢剂-核酸酶消化法处理,去除猪主动脉瓣细胞成分,并做去细胞前后的形态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测定;在去细胞支架上种植兔骨髓干细胞,行形态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测定。结果光镜及电镜证实,猪主动脉瓣膜中的细胞成分可完全去除,获得完整无细胞的纤维网状支架;瓣叶去细胞前后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无明显变化;种植的RBMSCs可在ACPAV表面形成一层连续的细胞层。结论种植RBMSCs于ACPAV上,可体外构造组织工程人工心脏瓣膜。  相似文献   
82.
Localization of bone marrow-originated cell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of the rat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bone marrow chimeras. In order to do this, Lewis rats which carry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class I antigens haplotype 1 (RT1.Al) were reconstituted with (Lew X PVG)F1 (RT1.Al/c) bone marrow cells after lethal irradiation. Transferred bone marrow cell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using a monoclonal antibody, OX27, specific for haplotype c of rat MHC class I antigens (RT1.Ac). The spleen and thymus of chimeric rats were fully reconstituted with transferred F1 cells 4 weeks after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At this stage, mononuclear cells in the subarachnoid space of the CNS expressed OX27 antigen indicating that they were of bone marrow origin. A few OX27-positive blood cells were scattered in the CNS parenchyma 4-12 weeks after reconstitution. Ramified microglia, however, remained OX27-negative. Bone marrow-derived microglia were not observed throughout the period of examination until 24 weeks. In addition, 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 (EAE) was induced in chimeric rats in order to augment the expression of MHC class I antigens on microglia. Even under this condition, no OX27-positive microglia were observed. Taken together, ramified microglia might be of neuroectodermal origin and there is little possibility that the microglia are derived from the bone marrow. However, if the ramified microglia are derived from blood cells, the microglia may be expected to have characteristic cell kinetics from the following points: (1) the precursor cells of the microglia may enter the CNS only at the perinatal stage; and (2) even under the condition in which lymphocytes and macrophages enter the CNS as observed in EAE, the precursor cells of the microglia are not supplied from the blood.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外源性补充抗氧化性维生素对骨髓移植病人抗氧化力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将19名骨髓移植病人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组,实验组在预处理前给予维生素C(300 mg/d)和维生素E(600 mg/d),对照组不予补充,其余处理两者相同。测定移植前后两组病人的血浆总抗氧化力、丙二醛、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结果(1)移植前后实验组血浆总抗氧化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值一直处于正常或正常值附近,对照组则低于正常值,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2)移植后实验组丙二醛值很快降至正常,对照组则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移植前外源性补充抗氧化性维生素可提高骨髓移植病人机体的抗氧化力,减少了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有效缓解移植前大剂量放、化疗对病人机体造成的高氧化胁迫压力。  相似文献   
8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的培养方法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骨髓血中分离出来并加以纯化,进一步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研究其增殖及生长特征,从而为探讨后续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肌肉骨骼系统组织缺损的可能性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从骨髓血中提取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再以相差显微镜、电镜观察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1)通过离体培养,可以使体内环境下低丰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现数目扩增。(2)体外培养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特性。(3)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贴壁生长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会出现“返祖现象”。(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细胞器与其生物活性变化相一致。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成功为今后利用自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肌肉骨骼系统的组织缺损提供功能细胞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淋巴瘤骨髓浸润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方法 34例淋巴瘤骨髓浸润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化疗+放疗组、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组进行治疗,长期随访,分析其预后状况。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6.47%和26.47%,最初疗效为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的1年和3年生存率均大于未缓解患者(P<0.05);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组的3年生存率大于单纯化疗组和化疗+放疗组(P<0.05)。结论 淋巴瘤骨髓浸润患者的生存率与最初疗效有关;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能提高其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脊髓损伤修复的治疗作用。方法用改良Allen法制成SD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共32只),1周后分别将DMEM、BMSCs、NGF和BMSCs NGF移植入脊髓损伤部位即制成四组(每组8只),移植1、2个月后分别采用神经核蛋白(NeuN)抗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和神经丝蛋白(NF)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的BMSCs的存活及分化情况、损伤部位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处空洞面积的改变情况。同时采用BBB运动评分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移植1、2个月后,部分移植细胞呈NeuN和GFAP阳性,同时实验组可见明显的神经纤维再生。脊髓损伤处的空洞面积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BB评分结果比对照组均有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BMSCs NGF组上述改变更加显著。结论BMSCs可在脊髓损伤处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BMSCs和NGF能够减小脊髓损伤处的空洞面积,促进受损轴突的再生和运动功能的恢复,两者联合应用在脊髓损伤修复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7.
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胶质瘤局部微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脑胶质瘤模型大鼠(荷瘤大鼠)胶质瘤的影响。方法:观察BMSCs培养上清液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周期的影响。观察脑内移植BMSCs对胶质瘤核增殖抗原(PCNA)表达阳性率、脑内胶质瘤微血管计数的影响及荷瘤鼠生存期的改变。结果:BMSCs培养上清液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没有明显的影响;BMSCs可抑制肿瘤边缘及卫星灶的肿瘤增殖,对肿瘤内部的细胞增殖没有明显影响。移植BMSCs后肿瘤边缘及卫星灶的微血管计数未见明显改变。移植BMSCs后的荷瘤大鼠脑内胶质瘤水肿有所减轻。结论:BMSCs移植可轻度抑制荷瘤鼠脑内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8.
取32只2~3个月的BALB/C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第1组为对照组,其余3个组为实验组,实验组小白鼠左腿皮下注射苯0.3ml(15ml/kg体重).注射后分别于24h,48h,72h脱颈处死。观察中毒前、后末梢血象、骨髓细胞、骨髓细胞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苯中毒时骨髓变化先于末梢血象的变化,骨髓的病变为造血细胞变性、坏死,大量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骨髓细胞构成降低,而且骨髓细胞构成中细胞成分降低早于外周血粒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89.
酒精对骨髓基质细胞成脂与成骨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酒精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脂肪细胞特异性基因422(aP2)和Ⅰ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取小鼠双侧股骨骨髓细胞,通过细胞贴壁、分离,获取骨髓基质细胞。以0.09mol/L的酒精浓度作为诱导剂处理细胞。采用完整细胞斑点印迹分子杂交方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中422(aP2)mRNA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422(aP2)mRNA的完整细胞斑点印迹扫描值进行比较,实验组中422(aP2)基因杂交信号明显增强,斑点印迹扫描值为7207.8±331.3,对照组斑点印迹扫描值为652.2±62.6,实验组为对照组的11倍,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对实验组和对照组Ⅰ型胶原mRNA的完整细胞斑点印迹扫描值进行比较,实验组基因杂交信号较对照组明显减弱,斑点印迹扫描值为3 567.3±300.9,对照组斑点印迹扫描值为7487.0±488.4,为实验组的2倍,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酒精能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而减少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这可能与酒精性骨坏死的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补肾密骨片结合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对骨折延迟愈合治疗后的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性能影响。[方法]预制新西兰大耳白兔骨延迟愈合模型,将75只兔随机分为四组:A组20只,饲料中加入补肾密骨片,骨延迟愈合区注入自体红骨髓2ml;B组20只,饲料中加入补肾密骨片,骨延迟愈合区不注入自体红骨髓;C组20只,饲料中不加补肾密骨片,骨延迟愈合区注入自体红骨髓;D组15只,造成骨延迟愈合模型后,饲料中不加补肾密骨片,骨延迟愈合区不注人自体红骨髓。治疗后12周处死动物取材,行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测试均显示A组骨愈合优于B、C、D组。[结论]补肾密骨片结合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骨组织的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强度优于单一骨髓移植或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