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27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34篇
  1篇
中国医学   68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芪丹通络颗粒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治疗的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用药差别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硫辛酸注射液,12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芪丹通络颗粒,8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经4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DNS和TC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核因子-κB(NF-κB)、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62.79%,显著低于治疗组的86.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MDNS评分、TC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均明显增快(P<0.05),且治疗组传导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清Hcy、NF-κB、ET-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NO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Hcy、NF-κB、ET-1和NO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丹通络颗粒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联合口服盘龙七片治疗A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早期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于邳州医院治疗的A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50例)和研究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联合口服盘龙七片,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 d血清IL-1、IL-6、TNF-α水平及治疗后4周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早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7 d治疗后,两组血清IL-1、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研究组患者拆除石膏后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0%vs 48.0%,χ2=12.703,P<0.01)。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联合口服盘龙七片治疗A3型桡骨远端骨折,较之单纯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能有效降低骨折炎性反应,缓解疼痛、肿胀。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比较双侧唇腭裂新生儿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和硅橡胶制取灌注的超硬石膏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方法: 收集19例双侧唇腭裂新生儿病例,分别制取口内扫描数字化模型和硅橡胶取模超硬石膏灌注模型,对上颌牙槽骨长度、上颌牙槽骨宽度、腭裂宽度及上颌中线偏斜量等指标进行测量。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种方法上颌牙槽骨长度、上颌牙槽骨宽度、腭裂宽度及上颌中线偏斜量3次测量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种方法的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双侧唇腭裂新生儿口内扫描获取的数字化模型与硅橡胶取模超硬石膏灌注获取的石膏模型各测量项目之间无显著差异。口内数字化扫描操作过程简便,可以提高诊疗效率,新生儿承受痛苦少,风险小,可广泛用于唇腭裂患儿的研究、诊断分析及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自拟通络活血汤熏洗配合低频脉冲对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标准接受奥沙利铂联合化疗的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2组均接受6个疗程的基于奥沙利铂的方案化疗并同时全程口服B族维生素预防OPIN(奥沙利铂导致的末梢神经毒性),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每个化疗周期的第1天至第5天予以自拟通络活血汤熏洗及足三里穴位低频脉冲电治疗。2组患者均在辅助化疗开始前及6个疗程的辅助化疗结束后分别对外周神经的传导速度进行检测,具体包括正中神经、腓肠神经及胫神经的感觉神经(SCV)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MCV)传导速度。结果:对照组、观察组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是65.85%、3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外周毒性出现的时间、毒性分级比较,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患者经化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传导速度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减慢,但观察组减慢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通络活血汤配合低频脉冲可有效防治奥沙利铂所引起的外周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养心通络方辅助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患者实验室指标血清人软骨糖蛋白(YKL-4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到2019年6月某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活血化瘀养心通络方治疗。观察治疗后硝酸甘油停减率、治疗前后YKL-40、hs-CRP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硝酸甘油停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YKL-40、hs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YKL-40、hs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76.00%(38/50)明显高于对照组42.00%(21/50)(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药物基础上增加活血化瘀养心通络方治疗可更显著改善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症状,促进相关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方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高脂喂养大鼠4周后,35 mg/kg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通过观测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缩足反应时间作为判定DNP模型复制成功的标准。将DNP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活血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甲钴胺),另设空白对照组。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双标检测脊髓中补体受体- 3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of 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3,OX42)和P2X7(purinergic 2X7)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eukin- 1β,IL- 1β)和趋化因子配体3(CC- chemokine ligand 3,CCL3)水平。结果 益气活血通络方干预后,DNP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缩足反应时间均得到显著的改善;大鼠血清TNF- α、IL- 1β和CCL3水平显著降低(P<0.05);脊髓组织中OX42和P2X7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方对DNP大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性,调节P2X7的表达,从而减轻神经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灵仙通络方对C518大鼠膝关节退变软骨细胞增殖、Ⅱ型胶原(COL-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影响。方法选取C518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株,随机分为中药组(灵仙通络方)、西药组(氨糖美辛)和对照组(氯化钠溶液),进行培养、诱导退变等处理,于给药后第1、2、3 d,分别检测中药组、西药组和对照组不同浓度下对软骨细胞增殖、COL-Ⅱ及MMP-13表达的影响。结果同一时间点的中药组、西药组不同浓度之间噻唑蓝(MT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的MTT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OL-Ⅱ免疫组化染色中,中药组与西药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中药组优于西药组(染色指数χ2=16.26,df=2,P<0.01)。在 MMP-13免疫组化染色中,对照组较中药组、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中药组优于西药组(染色指数χ2=54.31,df=2,P<0.01)。结论 C518大鼠膝关节退变软骨细胞经灵仙通络方干预后能够促进其增殖,调节COL-Ⅱ、MMP-13的表达,延缓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8.
目的基于血浆代谢组学探究蒙药三臣小儿退热贴膏的解热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100mg/kg)组以及三臣小儿退热贴膏高、中、低剂量(16、8、4mg/kg)组和空白基质贴膏组,模型组和各给药组采用干酵母法建立发热模型,造模后第4、7小时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造模后每小时测量1次大鼠体温。采集造模后10 h大鼠血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MS)法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代谢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变化。结果造模4h后模型组大鼠体温显著升高(P0.01),造模后5h三臣小儿退热贴膏组大鼠体温显著降低(P0.01),呈剂量相关性。基于代谢组学发现模型组大鼠血浆中7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发生明显变化,分别为酮亮氨酸、鞘磷脂[d17∶1/24∶1(15Z)]、鞘磷脂[d18∶1/24∶1(15Z)]、鞘磷脂[d18∶1/18∶1(9Z)]、磷脂酰胆碱(16∶0/14∶0)、磷脂酰胆碱(18∶0/15∶0)、磷脂酰胆碱(16∶0/16∶0);三臣小儿退热贴膏组大鼠血浆中上述7种生物标志物含量均显著回调,且牛磺酸和异柠檬酸含量升高。代谢通路分析显示,三臣小儿退热贴膏能够影响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乙醛酸和二元酸代谢、柠檬酸循环、氨基酸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α-亚麻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鞘脂代谢等多种代谢通路。结论三臣小儿退热贴膏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模型具有较好的解热作用,其药效与阿司匹林相当,其解热机制与酶抑制、脂肪代谢、氨基酸及能量代谢等多通路协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9.
李煜  唐洪涛  郑付杨 《新中医》2021,53(4):114-119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通络方内服外敷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将123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内服组、外敷组及内服外敷组各41例。术后叮嘱患者常规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采用肝素进行抗凝,尿激酶进行溶栓。在此基础上,内服组予活血化瘀通络方内服,外敷组予活血化瘀通络方外敷,内服外敷组同时予活血化瘀通络方内服与外敷。比较各组临床治疗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术后DVT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内服外敷组92.68%,明显高于内服组75.61%、外敷组5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内服组明显高于外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内服外敷组心率明显低于内服组、外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明显高于内服组、外敷组(P<0.05),内服组、外敷组以上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外敷组毛细管血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细胞比容明显低于内服组、外敷组(P<0.05),内服组、外敷组以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外敷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内服组、外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内服组、外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组、外敷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外敷组术后DVT发生率2.44%,明显低于外敷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内服组7.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组、外敷组术后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通络方内服外敷治疗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血液回流,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减少术后DVT发生。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固本通络电针法联合八脉交会穴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SOD、MDA和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八脉交会穴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固本通络电针法治疗,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VAS评分、TC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及SOD、MDA和hs-CRP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和TC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多(P<0.05);两组患者MCV和SSCV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较多(P<0.05);两组患者MDA、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0.05)。结论:采用固本通络电针法联合八脉交会穴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改善SOD、MDA和hs-CRP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