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58篇
  免费   3658篇
  国内免费   789篇
耳鼻咽喉   93篇
儿科学   148篇
妇产科学   325篇
基础医学   798篇
口腔科学   506篇
临床医学   4001篇
内科学   1725篇
皮肤病学   114篇
神经病学   504篇
特种医学   11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208篇
综合类   6503篇
预防医学   3021篇
眼科学   278篇
药学   3468篇
  25篇
中国医学   1914篇
肿瘤学   374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715篇
  2022年   728篇
  2021年   792篇
  2020年   807篇
  2019年   530篇
  2018年   422篇
  2017年   877篇
  2016年   1210篇
  2015年   1713篇
  2014年   1110篇
  2013年   1249篇
  2012年   1820篇
  2011年   1945篇
  2010年   1518篇
  2009年   1370篇
  2008年   1279篇
  2007年   1115篇
  2006年   967篇
  2005年   986篇
  2004年   809篇
  2003年   662篇
  2002年   559篇
  2001年   479篇
  2000年   384篇
  1999年   326篇
  1998年   247篇
  1997年   262篇
  1996年   250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195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比较输尿管外支架管与双J管在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2月由笔者主刀实施无管化PCNL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选取输尿管外支架管组与双J管组各30例进行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结石清除率、术后3个月结石清除率、内支架管相关性不适、术后疼痛评分、镇痛药物的需求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的区别。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一期顺利完成,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结石清除率、术后3个月结石清除率、术后疼痛评分、镇痛药物的需求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5.32±27.78)和(67.51±30.53)min、支架管相关性不适的发生率分别为0.0%和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无管化PCNL术后短暂留置输尿管外支架管是安全有效的,与双J管相比,并不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风险,相反它可以减少手术时间,不需第二次内镜手术拔除内支架管,减少了内支架管相关性不适,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节约了医疗成本,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输尿管镜检和/或中下段结石内镜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的时间,以及短期拔管方法的改进,尝试无创、快速、简单和经济的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4月输尿管内镜手术患者71例,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为输尿管镜中下段结石患者,术毕留置双J管,双J管远端栓丝线,丝线另一端固定于体外;对照组36例,为输尿管全段结石患者,常规置入双J管。结果实验组35例术后第5天拔除双J管,2例拔除失败;对照组常规术后3或4周拔管。比较实验组留置双J管期间,两组在疼痛数字评分(NRS)、术后血尿时间和膀胱刺激征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检和/或中下段结石内镜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的时间可以在5 d;双J管远端栓线不增加置管期间患者的不适症状,且拔管安全、简单、快速、无经济负担,可在此类术式中推行。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寻找更加完善的中鼻甲处理模式,以达到既能有效保留更多中鼻甲黏膜及其功能,又能杜绝术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000年之前和2010年之后的A、B两组病例采用不同的中鼻甲处理模式,并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76例(n=144侧)前端粘连12侧,其中重度5侧,轻度3侧,发生于随访中者4侧,经处理并随访6个月以上,仍粘连者4侧。B组80例(n=152侧)仅有前端轻度粘连2侧。结论①以黏骨膜下手术为主体的多元化中鼻甲成形术,可以保留更多的中鼻甲黏膜及其功能;②跳出单一手术模式,将中鼻甲成形术延伸至"手术+填塞+清理"的三步法,以及"鸡尾酒式"的术后填塞与清理,可以解决中鼻甲切除与否的所有相关争议。  相似文献   
994.
正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结外边缘区(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可以在很多部位发生,其中胃MALT淋巴瘤最常见,而原发性直肠MALT淋巴瘤极为罕见。本院收治1例直肠MALT淋巴瘤。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因反复大便带血2个月,于2014年9月17日入住消化内科。患者2个月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大便带血,不伴腹痛,9月12日在本院门诊肠镜检查示结肠多发息肉(图1A),直肠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慢性腹泻患者在行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3月行结肠镜检查的慢性腹泻患者,共119例。其中,37例患者(A组)于结肠镜检查前4 h开始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GEP)139.12 g(2 000 ml);42例患者(B组)于检查前4 h口服PGEP 208.68 g(3 000 ml);另外40例患者(C组)检查前4 h服用PGEP 104.34 g(1 500 ml),检查前2 h口服50.00%硫酸镁(MgSO_4)50 ml,再饮用温开水500 ml,至排泄液似清水样。应用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并对肠腔内气泡进行评分,比较3组患者肠道准备有效性、耐受性及安全性。结果 C组的进镜时间和退镜时间明显短于A组和B组;C组的BBPS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C组的肠腔内气泡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C组的肠道准备接受率、再次肠道准备接受率明显高于A组及B组;C组的总体不良反应评分明显低于A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腹泻患者采用PGEP联合MgSO_4进行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其有效性、耐受性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结合该院十二指肠Brunner腺错构瘤(BGH)3例病例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 3例均行腹部CT检查、胃镜检查及胃镜下病变摘除,组织标本HE染色及光镜下观察。结果 3例胃镜下病变摘除后,行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十二指肠BGH。结论胃镜下电凝电切除BGH,术后无并发症,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黏膜内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收治的25例结直肠黏膜内癌及癌前病变行ESD治疗的患者资料,评价ESD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 25例结直肠黏膜内癌及癌前病变,病灶大小1.1~6.9 cm,平均3.2 cm,手术时间35~240 min,平均85 min,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21例,完整切除率为84.0%(21/25),3例病变部分剥离后高频电圈套器分次切除,1次术中出血转外科手术。所有病例术中均未发生穿孔,2例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再次内镜止血成功。所有ESD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创面愈合率达100.0%,平均随访半年,局部无残留或复发。结论 ESD治疗结直肠黏膜内癌及癌前病变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实现较大病变的完整切除,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相对较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不同内镜治疗方法治疗较小(病变大小≤1.0cm)直肠类癌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经肠镜检查且病理明确诊断为直肠类癌(病变大小≤1.0 cm)的患者49例,对患者的内镜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3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内镜下套扎切除术(EMR-L)组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以年龄、性别、病变大小、手术时间、并发症(出血、穿孔、感染)和完整切除率等指标为变量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3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该研究共纳入49例小于1.0 cm直肠类癌,其中EMR组22例(44.90%),EMR-L组20例(40.82%),ESD组7例(14.28%),3种治疗方法年龄、性别和病变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术操作时间较EMR和EMR-L术操作时间长(均值1916.14、96.36和120.25 s,P 0.05),EMR术完整切除率较EMR-L和ESD术完整切除率低(72.73%、95.00%和100.00%,P 0.05),EMR-L组1例发生术中穿孔,经内镜下治疗后好转出院,EMR组2例发生术后出血,经内镜下止血治疗好转出院。入组病例均未发生复发、转移。结论 EMR-L治疗小于1.0 cm直肠类癌操作相对于ESD术简单,完整切除率较EMR术高,创伤小、术后处理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中使用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脊髓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99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25.0 mg罗哌卡因、15.0 mg布比卡因及40.0 mg利多卡因进行脊髓麻醉。主要研究终点是感觉阻滞完全恢复所需的时间。次要研究终点包括运动阻滞的恢复时间、失败率、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术后疼痛、首次运动、排尿和出院时间以及短暂性神经系统症状(TNS)发生率。结果利多卡因组患者感觉阻滞恢复时间(3.1±1.7)h和布比卡因组患者感觉阻滞恢复时间(6.1±2.5)h均明显长于罗哌卡因组患者感觉阻滞恢复时间(2.6±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0)。与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组相比,罗哌卡因组患者运动阻滞恢复更快。罗哌卡因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排尿和出院时间均较布比卡因组患者短,而与利多卡因组患者无差异。与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组患者相比,布比卡因组患者术后止痛药物使用更少。3组患者满意度、心律不齐/低血压发生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使用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进行脊髓麻醉时,应用罗哌卡因麻醉患者感觉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胰腺分裂症(PD)内镜诊治的常规及补救方法、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治的17例PD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电话回访患者症状改善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7例PD患者,仅1例进行了再次内镜下治疗,共进行内镜下治疗18例次。内镜下治疗常规策略包括:副乳头括约肌切开术(MiES)、副胰管支架置入术(EDSi)及副乳头括约肌扩张术(MiED)。术中16例次手术过程顺利,2例次经过困难,但最终采用补救方法联合超声内镜(EUS)对接技术使手术成功。术后并发出血1例次,并发支架相关性胰腺炎2例次,无穿孔和发热等其他并发症发生。17例患者无1例失访,随访时间(16.3±9.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腹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术前明显改善[(2.0±1.2)vs(7.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内镜诊治PD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及并发症少等特点,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根据临床情况可选择常规方法诊治,对于插管困难患者,可联合EUS通过对接技术进行补救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