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耳后骨膜下注射甲泼尼龙在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突聋伴持续性耳鸣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糖、血压、甘油三酯水平的影响,探讨治疗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突聋伴持续性耳鸣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合并有代谢综合征的突聋伴持续性耳鸣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3例,两组均治疗15 d,实验组采用耳后注射甲泼尼龙0.5 mL+利多卡因注射液0.3 mL,辅以静脉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和口服甲钴胺片,同时行健康宣教;对照组静脉注射甲泼尼龙,余治疗同实验组。均随访3个月以上。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听力恢复情况、耳鸣严重程度,血糖、血压、甘油三酯波动的差异。结果 ①实验组治疗后纯音听力总有效率为87.88%,高于对照组54.55%;3个月后随访听力,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61%,两次统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78.79%)在耳鸣疗效方面有效率高于对照组(42.42%),两者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治疗前后的血糖、血压和甘油三酯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该治疗方案可避免静脉用激素带来的全身不良反应,局部用药可确保有效性的同时也更安全。结论 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治疗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突聋伴持续性耳鸣患者手术操作简单,患者接受程度较高,且激素使用不会对血糖、血压、甘油三酯产生影响,毒副作用小,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寻找更加完善的中鼻甲处理模式,以达到既能有效保留更多中鼻甲黏膜及其功能,又能杜绝术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000年之前和2010年之后的A、B两组病例采用不同的中鼻甲处理模式,并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76例(n=144侧)前端粘连12侧,其中重度5侧,轻度3侧,发生于随访中者4侧,经处理并随访6个月以上,仍粘连者4侧。B组80例(n=152侧)仅有前端轻度粘连2侧。结论①以黏骨膜下手术为主体的多元化中鼻甲成形术,可以保留更多的中鼻甲黏膜及其功能;②跳出单一手术模式,将中鼻甲成形术延伸至"手术+填塞+清理"的三步法,以及"鸡尾酒式"的术后填塞与清理,可以解决中鼻甲切除与否的所有相关争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双侧Dix-Hallpike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眼震视图的特点,为此类患者的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将105例单侧Dix-Hallpike阳性患者的眼震视图结果作为对照组,85例双侧Dix-Hallpike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合并Rolltest、垂直悬头位试验阳性的病例,以及复位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合并Rolltest、垂直悬头位试验阳性的病例出现的概率更高,短期内需要多次复位的概率更高,但半年内复发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单侧Dix-Hallpike阳性患者相比,双侧Dix-Hallpike阳性病例中,责任半规管为水平半规管、上半规管的概率更大。此类患者可能需要多次复位,但明确受累半规管并给予相应复位治疗后远期效果与单侧Dix-Hallpike阳性患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5.
脑出血、脑梗死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但部分患者就诊时可能因其脑部病变的病情危急且其他表现突出,其听力变化易被掩盖或者未引起医师的足够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2例患者因脑出血、脑梗死所致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不同中枢病变所致耳聋的认识,减少误诊,从而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广东省大前庭水管综合征(enlargement of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EVAS)患者SLC26 A4基因位点突变及相关听力表型,为研究 EVAS 发病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法对59例EVAS患儿进行 SLC26 A4基因 IVS7-2 A>G:2168 A>G 位点检测,并行颞骨 CT 影像学检查。结果59例EVAS患者中21例(35.59%)为SLC26 A4双等位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其中16例为IVS7-2 A>G纯合突变,2例为2168A>G纯合突变,3例为IVS7-2A>G、2168A>G复合杂合突变,这21例CT均显示为双侧前庭水管扩大或其他内耳畸形;38例为 SLC26 A4单等位基因突变,其中31例为 IVS7-2 A>G 杂合突变,7例为2168A>G杂合突变,这38例中4例为前庭水管扩大伴Mondini畸形,2例表型正常,其余均为双侧前庭水管扩大。59例患儿均表现为重度-极重度聋。结论本组EVAS患者中SLC26 A4基因IVS7-2 A>G位点的突变发生率最高,其次为2168A>G;均表现为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7.
蒜汁对离体肝吸虫囊蚴杀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蒜汁对离体肝吸虫囊蚴的杀灭作用。方法采用人工消化法从淡水鱼中获取囊蚴,分组(囊蚴10个/组),将囊蚴置于定量(0.2 ml)蒜汁中,分别作用不同时间(1~240min),显微镜下观察囊蚴的活动情况。设立对照组。结果蒜汁对肝吸虫囊蚴作用2min后,囊蚴开始死亡,死亡率为6.67%。在2~140min内,囊蚴死亡率从6.67%~93.33%,平均死亡率19.04%。作用160min以后直至240min,囊蚴全部死亡,死亡率100%。蒜汁对肝吸虫囊蚴作用早期,后尾蚴活动增强,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后尾蚴活动减慢直至死亡。对照组囊蚴形态和后尾蚴活动情况正常。结论蒜汁对离体肝吸虫囊蚴具有刺激和杀灭作用,但杀灭作用弱。蒜汁对离体肝吸虫囊蚴的杀灭作用时间越长,囊蚴死亡率越高。因此,用蒜蓉蘸鱼片生吃这种饮食方式对预防肝感染并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听觉神经传导起源于耳蜗,终止于听觉皮层。声音经外、中耳到达耳蜗,在毛细胞转换成神经电信号后,依次经听神经、耳蜗核(cochlear nucleus , CN)、脑桥下部的上橄榄复合体(superior olivary complex ,SOC)、位于脑桥外侧丘系纤维中的外侧丘系核(nucleus of lateral lemniscus ,NLL)、中脑背面的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 ,IC)、再投射到丘脑的内侧膝状体(medial geniculate body ,MGB),最后到达大脑听觉皮层(auditory cortex ,AC )。在听觉上行通路中,相应核团对声音信号中的频率、强度和时程等进行分辨、处理和加工,通过听觉高级中枢进一步整合,完成对声音的感知[1]。在听觉系统中,除上行传导纤维外,还存在大量起源于听皮质的下行神经纤维投射,初级听皮层深部的神经元向皮层下听觉神经核如内侧膝状体、下丘等发出离皮层纤维(co r‐ticofugal system )[2],上行与下行纤维形成反馈环路。近年来,随着对丘脑-听皮层、听皮层-丘脑、皮层与皮层之间通路的研究逐步深入,对听觉的产生、传导、编码、调控及其整合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者们对丘脑—听皮层投射的解剖及电生理特性研究也逐渐增多,丘脑—听皮层投射不但有非拓扑结构,而且还存在着多种相互联系的拓扑结构。本文就丘脑—听觉皮层投射的解剖及电生理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首次乳突根治术后复发的因素及再次根治术的临床要点。方法 分析23例(23耳)行乳突再根治手术患者的门诊和住院资料,再次行根治术前的乳突CT、术式、术中情况、术后内镜及听力学检查,统计分析手术前、后气导平均言语听阈等。结果 23例患者,术中无胆脂瘤者10例,有胆脂瘤者13例,选择手术方式不正确占17.39%(4/23),病灶残留、清除不彻底者占78.26%(18/23),术腔引流不畅者占82.61%(19/23),咽鼓管鼓口存在病变者占34.78%(8/23)。再次根治手术行改良乳突根治术+Ⅱ型鼓室成形术+耳甲腔成形术10耳(43.48%),改良乳突根治术+Ⅱ型鼓室成形术2耳(8.70%),改良乳突根治术+Ⅲ型鼓室成形术+耳甲腔成形术8耳(34.78%),改良乳突根治术+Ⅲ型鼓室成形术+外耳道后壁重建术1耳(4.35%),乳突根治术2耳 (8.70%)。术后术腔抗生素纱条填塞14 d,持续消炎治疗1周,嘱患者滴耳、定期返院换药等综合治疗。术后5~9周干耳,平均干耳时间7周。手术后23耳均干耳,无再次复发,术腔恢复良好,术后随访1年,21耳(91.30%)行鼓室成形术,术后鼓膜未再出现穿孔、流脓液等症状,且术后3个月的气导平均言语听阈、骨气导差均低于术前水平,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仔细的术前CT阅片、耳内镜及听力学评估、手术者扎实的耳显微外科基本功、术式的选择、病灶残留、术腔引流不畅、咽鼓管病变等均是乳突根治术后复发因素,如行再次手术时,应当充分认识复发原因,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以达到干耳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