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8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144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79篇
基础医学   333篇
口腔科学   76篇
临床医学   831篇
内科学   337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67篇
特种医学   1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76篇
综合类   2103篇
预防医学   1201篇
眼科学   69篇
药学   881篇
  2篇
中国医学   1712篇
肿瘤学   159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489篇
  2013年   424篇
  2012年   612篇
  2011年   634篇
  2010年   481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660篇
  2007年   482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274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通过22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红细胞三个平均值、RDW值、直方图变化规律,以及配合血象、骨髓象检查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MCV、MCH增高、MCHC正常患者10例,三个平均值均增高6例,MCV正常3例,MCV减低3例;22例患者中有13例符合正红细胞不均一性和大红细胞不均一性;属于大细胞均一性6例,属于小细胞不均一性3例;直方图中可见5例患者出现双峰图象,血象及骨髓象出现相应的不同程度的巨幼样改变;叶酸或B12缺乏10例,两者均缺乏6例,不缺乏有6例。结论血细胞分析仪测定项目数据可提示量的异常,而血涂片检查可以直观分析血细胞形态,再结合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不盲目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99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9岁。2001年5月因乏力、脾大平脐就诊。血常规:WBC75×109/L,Hb120g/L,BPC148×109/L,原始粒细胞0.02,中幼粒细胞0.21,晚幼粒细胞0.25,分叶核粒细胞0.41,杆状核粒细胞0.04,淋巴细胞0.02,嗜酸粒细胞0.04,嗜碱粒细胞0.01。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占有核细胞0.780,原始粒细胞0.020,早幼粒细胞0.040,中幼粒细胞0.215,晚幼粒细胞0.355,分叶核粒细胞0.050,杆状核粒细胞0.060,嗜酸粒细胞0.030,嗜碱粒细胞0.010。红系增生减低,占有核细胞0.170,各阶段形态大致正常。全片巨核细胞18个,血小板多见。Ph染色体阳性。诊断…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癌(MCBM)的发病机制及临床与血液学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82例MCBM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血象与骨髓象等资料。结果:82例MCBM患者中,临床表现以贫血(70.7%)、骨痛(57.3%)、发热(37.8%)及出血(25.6%)最常见。82例骨髓涂片均找到MCBM细胞,其中43例(52.4%)找到原发肿瘤,以肺癌(19.5%)、乳腺癌(10.9%)和胃肠道癌(4.9%)最多见。结论:临床上,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骨痛、发热及(或)出血等症状时,应考虑MCBM可能,可作骨髓穿刺或骨髓活检,寻找原发癌的来源。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以期发现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特征。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1995-01/2003-12Medline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外文库与类风湿关节炎及细胞凋亡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rheumatoidarthritis,apoptosis”,限定文章语种为英文。计算机检索1995-01/2003-12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相关的文章,限定文章语种为中文,检索词为“类风湿关节炎,细胞凋亡,舌象”。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②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的临床研究。③中医舌象与细胞凋亡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2篇关于类风湿关节炎与细胞凋亡研究的文章,1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9篇文章中,58篇为重复性研究,11篇为综述类文章。资料综合:13篇文献中有11篇文献是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从关节滑膜、外周血检测中发现类风湿关节炎存在着细胞凋亡异常,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药物和物理治疗的实质均与滑膜细胞凋亡有关。余2篇是其他疾病舌象的细胞凋亡研究,揭示舌象细胞凋亡与疾病的病理相关,目前未找到有关类风湿关节炎舌象与细胞凋亡的有关报道,说明中医舌象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研究存在许多空白。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优越性,从文献资料显示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可能通过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中医证型与细胞凋亡的研究仅限于少数的一两个病种,而舌象为证的重要诊断部分,故类风湿关节炎证(或舌象)细胞凋亡的内在联系有待研究,以进一步揭示类风湿性关节炎证的本质、舌象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995.
洗手是阻断经护士操作而传播疾病的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为观察供应室无菌间与回收间护士手部细菌在洗手前后细菌数变化情况,了解洗手对除菌率的影响,于2004年10月对我院供应室护士(回收间、无菌间)手进行了采样监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常规钝性剔除与改良锐性剥离术式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性激素、窦卵泡数(AFC)及卵巢体积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6年4月收治EMs患者共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给予腹腔镜下常规钝性剔除与改良锐性剥离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剥除病灶厚度、卵巢皮质剥除率、卵巢皮质剥除厚度、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患侧卵巢AFC及卵巢体积。结果两组患者卵巢窝部位剥除病灶厚度、卵巢皮质剥除率及卵巢皮质剥除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间部位剥除病灶厚度和卵巢皮质剥除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卵巢门剥除病灶厚度、卵巢皮质剥除厚度和卵巢皮质剥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患侧卵巢AF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患侧卵巢AFC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卵巢体积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卵巢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改良锐性剥离术式治疗EMs患者可有效减少卵巢门皮质剥除量,降低初级和次级卵泡丢失程度,价值优于常规钝性剥离术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目前认为大脑和脊髓中有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前体细胞存在,但脑和脊髓损伤后这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前体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机制仍不清楚.应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 BrdU)体内标记的方法,观察了大鼠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变化过程.方法:实验于2007-04/09在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1]实验材料:36只同一窝别雌性SD大鼠由南方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体质量200~220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预标记组和损伤后标记组,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2]实验方法:采用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连续10d腹腔注射Brdu来标记损伤后活化增殖的细胞;对照组采用Brdu连续10d腹腔注射,以标记脊髓内保持分化活力的细胞;预标记组在Brdu连续10d腹腔注射标记后,于第12天进行脊髓损伤.[3]实验评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rdu标记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前体细胞增殖情况.结果:[1]对照组可见整个脊髓切片均有大量的Brdu阳性细胞存在,这些细胞主要分布于脊髓外侧区域.[2]与对照组比较,预标记组Brdu阳性细胞在损伤后1d明显减少,7d后增多,21d后逐渐恢复并超过对照组水平.[3]损伤后标记组在损伤后1d即见大量Brdu阳性细胞增殖,阳性细胞数亦较预标后损伤1d时明显增多,损伤后7d Brdu阳性细胞数达到高峰,并超出对照组水平,这些细胞分布于损伤周围的灰质及室管膜区,但在损伤后21d, Brdu阳性细胞数未见继续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损伤后标记组有较多的巢蛋白阳性细胞在室管膜区表达,1d即有增加,在7d达到高峰,21d减少.结论:脊髓损伤后出现明显的细胞增殖、分化反应,主要存在损伤后1周以内,1d即可见明显增生,尤以7d时明显,21d保持平稳,这些细胞主要分布在损伤脊髓中央管周围的室管膜区和损伤区域周围.  相似文献   
998.
乳腺肿物的灰阶实时超声显象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物的超声显象诊断。超声诊断符合病理结果者48例,符合率为87.3%,良性符合率为85.7%,恶性符合率为88.8%。对乳腺良、恶性肿物超声显象表现和误诊原因进行了讨论及分析。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1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舌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取连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方法,收集1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型、舌象等相关要素,分析其中医证型特点及与舌象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最常见的为痰浊瘀阻68(52.3%)其次为气虚血瘀25(19.2%)、气滞血瘀16(12.3%)、气阴两虚10(7.7%)、阳气虚衰9(6.9%)、阴寒凝滞2(1.5%);舌质上出现频次最多的为暗红舌57(43.8%)舌苔上出现频次最多的为腻苔97(74.6%);而在中医证候最常见的痰浊瘀阻在舌质与舌苔上分别以暗红色34(50.0%)、腻苔60(88.8%)所占比例最大。厚苔、腻苔、干苔、淡白舌、瘀斑舌与齿痕舌分布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厚苔、腻苔与痰浊瘀阻呈正相关,干苔与痰浊瘀滞呈负相关,腻苔与气虚血瘀呈负相关,干苔与气阴两虚呈正相关,瘀斑舌和齿痕舌与痰浊瘀阻呈正相关,淡白色与气虚血瘀呈正相关。结论:AMI中最常见的证候前三位是痰浊瘀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舌质中最常见的前三位为暗红舌、瘀斑舌、胖舌;舌苔中最常见的前三位为腻苔、白苔、厚苔。  相似文献   
1000.
疟疾安徽:2007年8月安徽省共报告疟疾病例6328例,比上月(6564例)下降3.60%,比去年同月(6459例)下降2.03%。2007年累计报告疟疾病例17671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60.66%。病例主要分布在毫州市、宿州市、淮北市、蚌埠市、阜阳市、淮南市和滁州市。2007年1~8月疟疾报告病例数均高于前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