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85篇
  免费   1969篇
  国内免费   1827篇
耳鼻咽喉   98篇
儿科学   321篇
妇产科学   190篇
基础医学   2477篇
口腔科学   380篇
临床医学   4776篇
内科学   4341篇
皮肤病学   200篇
神经病学   1110篇
特种医学   10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7篇
外科学   2243篇
综合类   9569篇
预防医学   1879篇
眼科学   985篇
药学   3883篇
  59篇
中国医学   2361篇
肿瘤学   1009篇
  2024年   227篇
  2023年   855篇
  2022年   800篇
  2021年   1024篇
  2020年   965篇
  2019年   1049篇
  2018年   534篇
  2017年   912篇
  2016年   976篇
  2015年   1124篇
  2014年   1593篇
  2013年   1540篇
  2012年   1837篇
  2011年   2042篇
  2010年   1871篇
  2009年   1934篇
  2008年   2223篇
  2007年   2107篇
  2006年   1852篇
  2005年   2039篇
  2004年   1608篇
  2003年   1277篇
  2002年   1211篇
  2001年   1017篇
  2000年   723篇
  1999年   663篇
  1998年   485篇
  1997年   455篇
  1996年   457篇
  1995年   365篇
  1994年   321篇
  1993年   222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137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 - 2b(IFN -α - 2b)对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血栓调节蛋白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将 12 9例HFRS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IFNα- 2b治疗 ,分别测定其第 1、2、3、5、10天的血浆血栓调节蛋白 (PTM )含量。结果 治疗组PTM从第二天起即比对照组明显减低 ,并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早期采用重组人IFN -α - 2b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可以使周围血PTM的含量减少 ,减轻血管内皮损伤的程度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种植受体血管内皮细胞在抗异种血管移植超急排斥反应 (HAR)方面的意义。方法 选用豚鼠→大鼠移植模型 ,先将分离、培养的大鼠动脉内皮细胞种植于去内皮的豚鼠动脉内壁 ,再将此豚鼠动脉植入大鼠体内 ,观察动脉血栓形成时间 ,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 Ig M、C3在移植后豚鼠动脉壁上沉积的情况。结果 已种植大鼠内皮细胞的豚鼠动脉血栓形成时间 (2 0 .3± 4.42 h)较植入大鼠体内的正常豚鼠动脉 (0 .35± 0 .2 84h)以及单纯去内皮豚鼠动脉血栓形成时间 (0 .16 5± 0 .0 77h)显著延长 (P<0 .0 0 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植入大鼠体内的正常豚鼠内皮细胞表面有 Ig M和 C3沉积 ,而预先种植大鼠内皮细胞的豚鼠动脉内壁无 Ig M和 C3沉积。结论 在异种供体血管壁上预先种植受者血管内皮细胞 ,可延长移植的异种供体血管通畅时间 ,该技术可能在抗异种血管移植 HAR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研究西红花苷对过氧化氢所致牛内皮细胞(BAEC)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过氧化氢刺激BAEC,观察了西红苷对细胞培养液内MDA、SOD、LDH含量或活性的影响,并对细胞进行流式细胞分析和细胞内钙测定,观察了该药对细胞凋亡及胞内钙的影响。结果 西红花苷可剂量依赖性的减少MDA生成,提高SOD活性,阻止LDH的外漏,还能抑制过氧化氢所致细胞内钙升高,减少细胞凋亡百分率。结论 西红花苷对过氧化氢所致BAEC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拮抗细胞内钙有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治疗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64.
创伤性膈疝的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创伤性膈疝的发病机制及疝入胸腔脏器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的原因,减少误漏诊以及提高诊治率。方法 1990年3月-2000年3月收治创伤性膈疝14例,对该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4例中手术12例,死亡率4/14(28.6%),误漏诊率6/14(42.8%)。结论 只有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全面了解创伤病情,详细检查,同时,提高对影像学的正确分析,才能降低误、漏诊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65.
目的:对免疫调节胶囊对Arthus反应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大鼠Arthus反应模型进行免疫调节胶囊主要药效学研究。结果:免疫调节胶囊于不同时间均可抑制大鼠Arthus反应,使Arthus反应大鼠循环免疫复合物和血清IL-2水平明显下降。结论:免疫调节胶囊对大鼠Arthus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6.
针剌配合中频电脑理疗治疗卵巢囊肿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梅  张薇 《陕西中医》2005,26(5):448-44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频电脑理疗治疗卵巢囊肿的疗效。方法:针刺取穴关元、子宫、三阴交等,配合TL980中频电脑治疗机理疗。结果:30例总有效率为96.7%。提示:针刺关元、子宫、三阴交等穴,可通调冲任经脉,行气活血,消症散结。电脑中频理疗仪施治,能改善局部血运循环,增加血管张力,促进静脉淋巴液回流,促进渗出的回收。综合治疗,共奏消解卵巢囊肿之效。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作用下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与热休克元件(HSE)结合特性,分析BaP对热应激蛋白70(HSP70)的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传代培养,分别以不同浓度的BaP染毒(0、0.1、0.5、1、5、10μmol/L)24h,提取细胞核蛋白,用凝胶阻滞电泳实验(EMSA)检测结合率。结果低(0.1μM)、中剂量(0.5,1μM)BaP可使HSF1-HSE结合率上升,高剂量(5,10μM)BaP使HSF1-HSE结合率明显降低。结论BaP可改变细胞HSF1-HSE结合能力,低、中剂量的BaP使HSF1-HSE结合率升高,提示可促进HSP70表达,高浓度BaP可抑制HSP70的表达。  相似文献   
68.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人脐带静脉血内皮祖细胞(EPCs),观察EPCs对损伤脐动脉的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磁珠分选法(MACS)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EPCs,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测进行鉴定;牵拉钳夹损伤法制备去内膜脐动脉段,与EPCs共孵育7 d后,通过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评价EPCs对动脉损伤的修复效果.结果 成功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EPCs,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 为培养7 d后CD133+细胞>90%;CD34、vWF因子相关抗原免疫染色均为阳性.EPCs移植组新生内膜厚度(43.5±5.5)ìm显著低于对照组内膜厚度(90.7±12.7)ìm,(t=-28.88,P<0.01);EPCs移植组的再内皮化程度(77.8±0.1)%明显高于对照组(52.2±0.1)%,(t=21.86,P<0.01).结论 成功从人脐血中培养出EPCs,人脐血EPCs可修复内皮损伤血管.  相似文献   
69.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9):1318-1320
皮肤美容1睑缘恶性黑素瘤治疗结果:澳大利亚29例对来自澳大利亚的29例发生在睑缘的恶性黑素瘤病例进行分析。患者平均年龄为65岁(22~88岁),大多数病变发生在下睑缘,其中17例是在原有色素性改变的基础上转化的,4例是原发性、8例来源不明。结果:组织学查明19例为痣性恶性黑素  相似文献   
70.
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瘢痕形成的关系。方法 取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分离和纯化2种标本中的血管内皮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检测单个血管内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正常皮肤微血管数目较少;增生性瘢痕微血管数目增多,血管狭长扭曲甚至闭塞。透射电镜可见增生性瘢痕中毛细血管管腔狭窄,有内皮细胞脱落。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分泌TGF-β1、PDGF、ET-1、VEGF、FGF2的水平分别为(60±8)、(30±4)、(0.12±0.03)、(52±5)、(18.1±1.2)μg/个细胞,明显低于正常皮肤(P〈0.05)。结论 增生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减退,可能与瘢痕中胶原的大量产生和缺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