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13篇
  免费   1281篇
  国内免费   1179篇
耳鼻咽喉   98篇
儿科学   224篇
妇产科学   206篇
基础医学   754篇
口腔科学   109篇
临床医学   4911篇
内科学   2598篇
皮肤病学   56篇
神经病学   780篇
特种医学   18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0篇
外科学   5825篇
综合类   6936篇
预防医学   1510篇
眼科学   99篇
药学   2205篇
  40篇
中国医学   770篇
肿瘤学   793篇
  2024年   164篇
  2023年   642篇
  2022年   584篇
  2021年   706篇
  2020年   704篇
  2019年   599篇
  2018年   315篇
  2017年   450篇
  2016年   557篇
  2015年   613篇
  2014年   1139篇
  2013年   1152篇
  2012年   1608篇
  2011年   1903篇
  2010年   1735篇
  2009年   1856篇
  2008年   2317篇
  2007年   2108篇
  2006年   2089篇
  2005年   1788篇
  2004年   1402篇
  2003年   1189篇
  2002年   998篇
  2001年   751篇
  2000年   539篇
  1999年   393篇
  1998年   316篇
  1997年   258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混合细胞型肝癌的疗效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原位肝移植治疗的21例混合细胞型肝癌患者以及非肝移植治疗的8例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肝移植术后患者累积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Log-Rank检验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多因素分析预测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结果 肝移植组21例患者术后围手术期生存率100%.术后生存时间1~ 10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3个月.术后无瘤生存时间3~ 103个月,中位无瘤生存时间15个月.1年、2年、3年、5年总体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58%、38%和38%,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52%、38%和38%.非肝移植组生存时间1~1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50%,1年生存率为0.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伴有肝硬化、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门静脉肉眼癌栓及Allen分型为混杂型可能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门静脉肉眼癌栓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混合细胞型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严格筛选适应证可有效降低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32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33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术后因肝功能异常而行肝脏活检并根据Banff标准诊断,其中33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8例为单次,5例为两次,急性排斥反应发病率为14.2%.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经激素冲击或调整免疫抑制药物剂量后,31例缓解,2例死亡.结论 肝脏穿刺活检对于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免疫抑制药物剂量调整以及激素冲击是治疗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慢性肾功能损伤(CRD)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接受肝移植术后生存时间>3年的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MDRD公式计算术前以及术后1、3年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根据术后GFR是否<60 ml/min将患者分为CRD组(16例)和对照组(85例).采用x2检验或t检验对可能影响肝移植术后肾功能的16项危险因素(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肌酐、尿素氮、他克莫司浓度、术前GFR、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TP、TBil、ALT、AST、ALP)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01例肝移植患者手术前GFR为(103±22) ml/min,其中3例患者术前GFR<60 ml/min;101例患者肝移植术后l、3年GFR分别为(91 ±22) ml/min和(83 ± 21) ml/min,其中7例患者肝移植术后1年GFR< 60 ml/min,16例患者术后3年GFR< 60 ml/min.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糖尿病、肌酐、尿素氮、他克莫司浓度和术前GFR是肝移植术后CRD的危险因素(x2=9.400,21.917,f =51.024,91.620,41.381,99.00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糖尿病和术前GFR是肝移植术后CRD的独立危险因素(OR=65.438,17.903,0.911,P<0.05).结论 GFR降低和手术前合并高血糖和高血压是肝移植术后CR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4.
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常常是影响肝移植受者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免疫抑制个体化治疗是目前肝脏移植综合治疗的热点和难点.免疫抑制治疗已从仅着眼于移植术后抗免疫排斥反应,逐步向追求患者和移植物长期存活、药物副作用最小化、优化患者生命质量,同时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方向发展.通过掌握各类免疫抑制剂特点及毒副作用,正确有效地评估受者的免疫状态,结合患者自身病理生理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免疫抑制治疗方案,达到药物剂量最小化,实现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了解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肝脏纤维化进展情况及其与肝组织中免疫细胞分布的关系.方法 对2005年4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第三○二医院34例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的58次肝脏穿刺(肝穿)组织和15份非移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进行病理分析,行Metavir评分,同时对其中15例行2~4次肝穿的39份样本做CD4+、CD8+、CD20+、CD57+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x2检验和方差分析肝纤维化进展情况与病理特点、CD4+、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分布的关系.结果 34例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肝纤维化发展速度中位数为1/年,其中9例(26.47%)为快进展型,移植术后1年内肝纤维化发展速度>2(Metavir评分),其余25例(73.53%)慢进展型患者肝纤维化发展速度中位数为0.6/年.与非移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学改变相比,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肝脏病理改变以汇管区水肿、小叶间胆管损伤、界面炎、小叶内凋亡小体增多为特点,其中界面炎随肝纤维化加重而增多(x2=9.656,P=0.008).肝组织中CD4+、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表达量随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多,NK细胞表达量则随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减少.相同纤维化程度的快进展型与慢进展型患者,肝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部分丙型肝炎复发患者肝纤维化发展速度较快.随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肝组织中CD4+、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表达增多,NK细胞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996.
对比同年龄和同性别的人群,器官移植受者发生肿瘤的风险较高。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围术期管理的优化、更优良的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移植术后新发恶性肿瘤逐渐成为受者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报道,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术后远期10%~47%的死亡与新发肿瘤有关。肝移植受者术后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16%,大大高于同龄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997.
肝细胞肝癌(HC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HC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在肝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循环肿瘤细胞(CTC)作为HCC复发转移中的关键环节以及HCC—CTC检测的可行性,使其成为肝癌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在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状态下,CTC产生并存活下来的概率大大增加。本文就HCC-CTC与其他循环肿瘤细胞的区别、HCC—CTC检测方法和临床研究进展以及在肝癌肝移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8.
长期免疫抑制治疗可增加肝移植受者感染性疾病和癌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且现今免疫抑制治疗无法完全阻止和延缓慢性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发生。临床可操作性耐受(COT)是指不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而移植物长期存活,无有害的免疫应答证据且对肿瘤和感染有正常的免疫反应,被认为是避免移植物排斥反应发生的终极方案。20%~30%的肝移植受者在撤除免疫抑制剂后可产生自发性耐受,某些细胞和分子标志物被证实与肝移植受者免疫耐受状态有关。目前有研究表明嵌合体、诱导免疫调节细胞等方法可以诱导形成免疫耐受,但总体来说,肝移植COT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肝移植COT的临床证据、免疫监视、生物标志物和可能诱导耐受的策略等作一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行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68例电视胸腔镜辅助行肺减容术(胸腔镜组)与22例常规开胸行肺减容术(开胸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胸腔镜组明显短于开胸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术后漏气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5种并发症: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疼痛程度、患侧上肢活动是否受限、拔管时间长短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开胸手术(P〈0.05);监测指标:术后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总量(TLC)、残气量(RV)、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6MWT与术前比较,两组均明显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行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其安全性与可靠性与开胸手术比较,具有手术出血少、术后引流量少、术后疼痛轻、上肢活动不受限及术后胸管引流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体外持续低温氧合机械灌注对小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根据灌注保存方式不同分为新鲜供肝低温保存组(FC组)、DCD供肝低温保存组(DC组)和DCD供肝低温氧合机械灌注组(DP组),每组6只。低温灌注保存供肝6h后,收集保存过供肝的威斯康星大学保存液(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olution,UW液),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收集3组小鼠肝组织,切片,行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改变,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观察3组小鼠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保存6h后,DC组与DP组的UW液中的ALT、AST含量均明显高于FC组(均为P<0.01);DP组的ALT和AST含量均明显低于DC组(均为P<0.01)。光学显微镜下,FC组未见明显坏死区域,DC组肝细胞损伤严重,DP组肝组织未见明显损伤及坏死。荧光显微镜下,FC、DP两组肝细胞凋亡程度轻微,DC组肝细胞形态极不规则,肝细胞坏死严重。结论持续低温氧合机械灌注可减轻肝细胞损伤和凋亡,为DCD肝移植的器官保存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