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76篇
  免费   664篇
  国内免费   481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85篇
妇产科学   107篇
基础医学   418篇
口腔科学   57篇
临床医学   1686篇
内科学   793篇
皮肤病学   304篇
神经病学   691篇
特种医学   2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篇
外科学   364篇
综合类   4197篇
预防医学   1270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3976篇
  40篇
中国医学   748篇
肿瘤学   188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312篇
  2022年   304篇
  2021年   465篇
  2020年   460篇
  2019年   465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426篇
  2016年   419篇
  2015年   479篇
  2014年   707篇
  2013年   672篇
  2012年   789篇
  2011年   784篇
  2010年   706篇
  2009年   674篇
  2008年   626篇
  2007年   587篇
  2006年   593篇
  2005年   593篇
  2004年   528篇
  2003年   534篇
  2002年   473篇
  2001年   476篇
  2000年   390篇
  1999年   310篇
  1998年   264篇
  1997年   290篇
  1996年   321篇
  1995年   273篇
  1994年   219篇
  1993年   201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镁离子 (Mg2 + )水平与临床的关系。 方法 对 4 0例临床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及 2 0例同期正常足月新生儿 (对照组 )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K+ 、Na+ 、Ca+ 、Mg2 + 水平。 结果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轻度组 (2 9例 )、中度组 (12例 )、重度组 (8例 )血清Mg2 +分别为 0 .78± 0 .0 6、0 .5 8± 0 .10和 0 .4 5± 0 .0 8mmol/L ,均低于对照组 (0 .80± 0 .0 5mmol/L) ,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中度组、重度组分别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重度组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血清Mg2 + 浓度高低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严重程度相关。血清Mg2 + 测定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2.
脊柱裂动物模型制作与胚胎发生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建立大鼠隐性脊柱裂和显性脊柱裂畸形动物模型,观察丙戊酸钠和维甲酸诱导大鼠脊柱裂畸形的特点,初步探讨脊柱裂畸形的发生机制。方法 雌性Wistar孕鼠随机分成组:对照组,实验组分成丙戊酸钠三个不同剂量组和维甲酸组。对照组孕鼠不予任何处置,20d胎鼠脊柱染色标本采集图像经计算机软件显微图像分析,测量出每个椎体椎弓两个软骨端距离,目的确定软骨端距离参考值。雌性Wistar大鼠,在确定怀孕的第9d9:00、16:00,按体重计算剂量后于后肢皮下注射20%丙戊酸钠溶液。妊娠第20d剖宫,检查胚胎外观,判定是否有外观可见畸形,然后取脊柱进行骨和软骨双重染色,染色后标本采集图像测量出每个椎体椎弓两个软骨端距离。参照正常胎鼠确定的参考值判定隐性脊柱裂。Wistar大鼠确定怀孕的第10d9:00,胃管灌入维甲酸矿物油混悬液135mg/kg(40mg/m1),妊娠第20d剖宫,检查胚胎外观判定显性脊柱裂畸形发生情况并记录。结果 丙戊酸钠诱导隐性脊柱裂畸形随药物剂量加大,畸形发生率升高,丙戊酸钠剂量400mg/kg、450mg/kg、500rng/kg~导畸形发生率分别是80%、93%、100%,腰椎对丙戊酸钠的致畸作用最敏感;丙戊酸钠还可以导致头端神经管畸形,未观察到显性脊柱裂的发生。维甲酸135rng/kg诱导胎鼠显性脊柱裂的发生率52.3%,畸形都发生在腰骶段,其他畸形的总发生率高达90.7%。结论 丙戊酸钠抑制软骨细胞增生,影响椎体的软骨发生使椎弓不能闭合导致胎鼠隐性脊柱裂的发生。腰椎对丙戊酸钠的致畸作用最敏感,隐性脊柱裂多发生在腰骶段。过量的维甲酸直接影响神经上皮细胞、神经嵴细胞、原基器官间质细胞的生化过程和尾端未分阶段的中胚层,导致胚胎尾端发育不良综合症复杂畸形出现。丙戊酸钠和维甲酸通过不同机制导致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3.
心脏疾病中镁离子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镁离子在心脏疾病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参阅相关文献,综述镁盐在治疗心脏疾病中的一些方法.结果:镁离子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因子,对心脏的治疗机制是多方面的.结论:镁盐在临床治疗中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4.
丙戊酸钠配合药物局部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丙戊酸纳配合药物局部注射冶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9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丙戊酸纳组、药物局部注射组、丙戊酸纳配合药物局部注射组。结果 丙戊酸纳组有效率70%,药物局部注射组有效率73.3%,丙戊酸纳配合药物局部注射组有效率90%,明显优于前两组。结论丙戊酸纳配合药物局部注射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门冬氨酸钾镁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71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进行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AMI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86例)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照组(85例)不用门冬氨酸钾镁,观察其对AMI早期死亡率和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死亡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性意义(P>0.05)。结论AMI早期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可为AMI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16.
目的观察胸苷激酶/丙氧鸟苷(TK/GCV)、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双自杀基因系统对结肠癌的治疗效果,并结合研究结果进行作用机理的分析。方法采用培养细胞移植法,将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建立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模型。将32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TK/GCV治疗组,CD/5-Fc治疗组,TK/GCV CD/5-Fc联合治疗组,每组8只。TK/GCV CD/5-Fc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采用瘤体内直接注射法,同时腹腔注射GCV、5-Fc治疗,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状况及肿瘤体积、瘤重、肿瘤生长抑制率、常规病理、生存期等指标,比较观察各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及对荷瘤裸鼠存活的影响。结果各治疗组裸鼠人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治疗后各组体积数增加(P<0.05),治疗组裸鼠存活期显著延长,TK/GCV CD/5-Fc联合治疗组效果最好,疗效q值=1.675>1.15,即TK/GCV、CD/5-Fc有交互协同作用。结论TK/GCV与CD/5-Fc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TK/GCV、CD/5-Fc双自杀基因系统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117.
目的评估丙戊酸钠治疗偏头痛持续状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我们前瞻性地用静脉滴注丙戊酸钠来治疗偏头痛持续状态,然后比较患者治疗前与出院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比较各种因素(一般情况,累计的丙戊酸钠剂量,合并用药)与治疗之间的关系。结果首次治疗中,26次(74.3%)治疗时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50%或50%以上。所有治疗中,37次(82.2%)治疗使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减少50%或50%以上。患者的性别与治疗反应无关。所有治疗中,合并用药(强痛定,索密通,散粒痛和达宁)和治疗时间与治疗反应呈负相关。仅3例(8.6%)出现短暂性眩晕。结论丙戊酸钠静滴是快速,有效和安全的止痛治疗。它对偏头痛持续状态有效。  相似文献   
118.
CYP2A6基因多态性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2A6(CYP2A6)基因多态性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药服用丙戊酸钠的癫患者98例,应用巢式PCR(nested-primerpolymerasechainreaction)方法分析其CYP2A6基因型,分析等位基因CYP2A6*1及CYP2A6*4;同时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患者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结果98例患者中CYP2A6基因型为*1/*1者73例(74·5%),*1/*4者24例(24·5%),*4/*4者1例(1·0%),根据基因型分为A组(CYP2A6*1/*1)和B组(CYP2A6*1/*4或CYP2A6*4/*4)。B组患者丙戊酸钠的标准血药浓度平均值(4·1393±0·2793)较A组(3·3486±0·391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2A6基因多态性影响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含有CYP2A6*4等位基因的患者应用丙戊酸钠应较常规降低用量。  相似文献   
119.
120.
目的 初步探索氟西汀治疗持续的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SPD)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将80例PSPD患者随机分为氟西汀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40例,分别服用氟西汀胶囊(20 ms/d)和安慰剂胶囊(1粒/d)8周,研究者和患者双肓.调查入组前后直接医疗成本,计算两组患者入组前后共4个月的成本与效果比值.结果 (1)氟西汀组有效率为40%,安慰剂组有效率为8%.(2)氟西汀组和安慰剂组成本与效果比值分别为0.53万元(5345元)和1.83万元(18 345元).(3)敏感度分析,氟西汀组和安慰剂组的成本与效果比值分别为0.40万元(4033元)和1.22万元(12 188元).结论 应用氟西汀治疗PSPD的成本与效果比值较低,具有较好的药物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