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8篇
外科学   120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60岁,因“反复上腹痛8个月,加重2 d”于2020年6月24日收入我院消化内科。8个月前,患者因暴饮暴食后上腹痛、血淀粉酶升高,于外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8个月来上腹痛反复发作,程度较轻,均自行镇痛治疗后好转,未就医。本次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腹痛加重,于我院急诊以“急性胰腺炎”收入院,再次给予对症支持治疗,1周后好转。2020年7月3日行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乳头部占位,活检提示杯状细胞腺癌。  相似文献   
2.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理念近年来逐渐被外科医师重视,临床营养治疗也趋于系统化和规范化。研究表明,合理规范的营养支持可以降低患者营养不良发生风险,从而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结局。肝胆胰外科患者具有疾病复杂、手术风险高、难度大、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其围手术期的营养评估和营养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肝胆胰外科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规范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营养理念在该领域的推广以及临床实践的规范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影响意外胆囊癌治疗决策及疗效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意外胆囊癌治疗决策及疗效的因素,以提高意外胆囊癌患者的疗效与预后。方法采用F isher精确概率计算法,分析15例意外胆囊癌患者死亡与发现时TNM分期或Nevin分期及胆囊破裂的相关性,探讨意外胆囊癌患者发现时间、发现时TNM分期或Nevin分期、胆囊破裂、第一次手术及是否再手术、胆囊结石病程长短和年龄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11例意外胆囊癌术后诊断,1例尸检诊断,3例术中诊断。术后诊断的时间1周到2年不等,4例有胆囊破裂,术后7个月死于胆囊癌,11例无胆囊破裂术后存活。本组意外胆囊癌患者死亡与TNM分期或Nevin分期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P=0.0007,与胆囊破裂的相关性的统计学分析,P=0.0003。术后较早诊断的意外胆囊癌以早期胆囊癌多,术后较晚诊断的多是晚期胆囊癌。晚期意外胆囊癌多见于胆囊结石病程较长的老年患者。结论意外胆囊癌的发现时间、TNM或Nevin分期、第一次手术方式和再手术、有无胆囊破裂、胆囊结石的病程、患者年龄是影响意外胆囊癌治疗决策和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肠内营养对老年术后患者营养代谢和肠粘膜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 评价肠内营养对老年腹部手术后患者营养代谢和肠粘膜通透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 ,将 2 5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 (肠内组 ,12例 )和肠外营养组 (肠外组 ,13例 ) ,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分别给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 (力苏 )和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 ,对其血浆谷氨酰胺浓度、血浆蛋白和累积氮平衡、肠粘膜通透性、免疫球蛋白以及感染有关并发症、营养治疗费用等方面进行观察。 结果 进行 6d的不同营养支持后 ,于术后 10d ,肠内组血浆谷氨酰胺浓度 (5 93± 5 7) μmol·L-1、累积 6d氮平衡 (30± 2 4)mg·kg-1、IgG和IgM分别为 (12 4± 1 9)g·L-1和 (15 0 0± 80 0 )mg·L-1,均高于肠外组 (P <0 0 5 ) ;用药前后甘露醇 /乳果糖 (L/M)比值的变化为 0 0 12± 0 0 11,低于肠外组的 0 0 38± 0 0 2 2 (P <0 0 1) ;血浆蛋白结果相似 ;感染并发症 ,肠内组仅有 1例 ,肠外组 2例 ;肠内组的营养治疗费用为肠外组的 36 6 %。 结论 肠内营养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营养代谢 ,维护其肠粘膜屏障 ,更为经济和减少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胆囊息肉作病变(PLG)系胆囊壁局部向胆囊腔内隆起性病变的总称,它包括临床所见的数十种疾病。本文分析我院1989年1月~1995年5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6例PLG资料,并就诊断及处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6例,男49例,女67例。年龄20~75岁,平均42.5岁。87例(75%)有上腹疼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29例(25%)系查体时B超发现PLG。术前均行B超检查,检出率为97.4%(113/116);25例行口服胆囊造影检查,揭示为PLG者仅6例(24%);22例行CT检查,揭示PLG18例。具体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见附表。2讨论大多数PLG…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阑尾源性腹膜假黏液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0年至2010年卫生部北京医院收治的51例阑尾源性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手术及复发再手术情况,辅助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术后是否接受腹腔化疗的患者复发再手术间隔时间的比较采用双尾t检验.结果51例患者中48例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时间(135±72) min.34例患者肿瘤复发,其中16例接受再减瘤手术,再手术次数33次.4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9.7个月(3~ 132个月),25例带瘤生存,16例无瘤生存,4例死亡.术后病理检查良性型-弥漫性腹膜腺黏液病19例,中间型6例,恶性型-腹膜黏液癌病26例.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38/51)、55%(28/51)和22%(11/51).术后接受化疗患者的生存时间和再手术间隔时间分别为(21±4)个月和(10±6)个月,较未接受化疗患者的(19±7)个月和(7±4)个月有所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7,0.361,P>0.05).良性型-弥漫性腹膜腺黏液病、中间型及恶性型-腹膜黏液癌病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6、63、23个月.良性型-弥漫性腹膜腺黏液病患者与恶性型-腹膜黏液癌病患者肿瘤复发间隔时间分别为(15±5)个月和(7±4)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93,P<0.05).结论 应该以积极态度实施阑尾源性腹膜假黏液瘤减瘤手术,复发患者合理适时选择二次或多次的减瘤手术,可以延长复发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CT结肠成像(CT colonography,CTC)在老年人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纤维结肠镜和钡灌肠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行CTC检查,评价CTC对老年人结直肠癌的检出情况及患者对它的耐受性。结果 CTC成功检出30例患者的结直肠癌,准确性100%,并且有助于对肿瘤的浸润情况和肠道外转移进行全面评估。患者对CTC的耐受性明显高于纤维结肠镜和钡灌肠检查。30例行CTC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耐受性分别为83.3%和63.3%。在16例行全部3种检查的患者中,耐受性分别为87.5%,68.8%,56.3%。结论 CTC技术在老年人结直肠癌的诊断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且可以全面的评价全结肠和腹腔内情况。CTC可以与纤维结肠镜互补来诊断结直肠癌,并可作为高龄、高危人群的普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眼睛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由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发育来,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肝脏,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40%~80 9/6的病人有肝脏转移[1,2].过去认为恶性黑色素瘤病人肝转移为Ⅳ期病人,不适合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9.
李喆  韦军民 《中国医刊》2012,47(8):31-34
结直肠癌肝转移极为常见,约15% ~ 25%的结直肠癌患者初诊时即有肝转移,50%最终发生肝转移,另有25%患者则在根治术后5年内出现肝转移[1],其中20%~35%的患者肝脏为惟一转移部位,无法切除肝转移灶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仅6 ~12个月[2],对大多数这类患者而言,肝转移是主要的致死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不可切除肝癌的射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射频治疗在不可切除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5月至2008年11月引进Cool-tip冷循环超能射频治疗仪对不可切除肝癌(原发和转移)43例78个病灶在B超引导下施行了射频消融治疗.其中开腹单纯射频治疗15例,开腹肝癌切除+射频6例,开腹射频+乙醇注射5例,经皮射频治疗17例.均按需一次单针多点顺次穿刺布针方法 完成,最多布针5针,平均2.1针;单灶最大径7 cm,平均2.5 cm;单例最多病灶6个,平均1.8个.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CT和B超或MRI诊断,其中原发性肝癌18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12例,转移癌13例;43例全部得到随访,术后定期甲胎蛋白、B超和(或)CT检查,最长随访时间28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13.6个月.术前AFP增高20例,术后3个月内全部恢复正常;2例CT发现可疑针道和周缘残留,6例随访过程出现肝脏新的转移灶;1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后出现胃肠道瘘入皮下,并于3月后死于多发转移;1例死于开腹射频消融治疗后持续腹腔出血,1例死于开腹肝切除+射频消融治疗后腹腔出血和感染,3例于随访过程中死于多发转移(该3例平均生存时间6个月).结论 B超引导的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患者痛苦小、恢复快,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肝癌局部治疗方法 ,可以作为切除手术的重要辅助手段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