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0篇
  免费   768篇
  国内免费   661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91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523篇
口腔科学   67篇
临床医学   750篇
内科学   729篇
皮肤病学   35篇
神经病学   468篇
特种医学   3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936篇
综合类   1472篇
预防医学   236篇
眼科学   80篇
药学   524篇
  5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54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270篇
  2021年   546篇
  2020年   425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346篇
  2017年   380篇
  2016年   378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744篇
  2013年   733篇
  2012年   551篇
  2011年   609篇
  2010年   530篇
  2009年   528篇
  2008年   463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462篇
  2005年   441篇
  2004年   375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5月~2005年11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及矫形固定融合术治疗14例完全分节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年龄2.5~14.4岁,平均7.4岁,半椎体均为侧后方半椎体,其中胸椎7例,腰椎7例。[结果]手术时间2~7 h,平均4.7h,术中出血量150~2 500 m l,平均560 m。l固定节段2~8个椎体,平均3.5。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站立位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冠状面Cobb's角由术前46.2°矫正到17.3°,平均矫正率62.6%,矢状面Cobb's角由术前48.3°矫正至术后16.2°,平均矫正率68.7%。终末随访时冠状面Cobb's角平均21.7°,丢失4.4°,矢状面Cobb's角平均18.7°,丢失2.5°。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伤口愈合不良2例,术中术后椎弓根螺钉切割椎体2例。[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在冠状面及矢状面均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与前后路手术相比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适用于从胸段到腰段的半椎体畸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lumbarspinestenosisDLSS)的特点、椎弓根钉辅助下的后外侧融合手术要点及其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减压术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间59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椎管减压和椎弓根钉辅助下的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手术和术后随访情况,手术结果通过问卷式调查由患者进行自我评价,评价内容分为:腰痛、腿痛、日常活动水平、是否服用止痛药物四个方面进行。结果59例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22.5个月,8例患者1年后失访。其中治疗效果优21例(35.6%),良32例(54.2%),可4例(6.8%),差2例(3.4%)。术中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FBSS(FailedBackSurgerySyndrome)、ASD(AdjacentSegmentDisease)、椎弓根钉断裂等。结论DLSS包括多部位狭窄性病理改变,术中减压应当按照一定的步骤全面减压。椎弓根钉辅助后外侧融合可以提供腰椎即刻稳定,提高了远期融合率,使得滑脱椎体复位并保持椎间高度,减少椎管狭窄的进展和再发,从而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骨肉瘤与活化 B淋巴细胞融合的肿瘤疫苗 ,探讨其生物学与抗肿瘤特性 .方法 以 50 0 g· L-1 聚乙二醇为融合剂 ,将 C3 h小鼠来源的 HGRPT基因缺陷型 LM9骨肉瘤细胞与脂多糖活化的小鼠 B淋巴细胞进行融合 .经HAT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后 ,再观察该融合瘤株的体内外生长特性 ,对小鼠的致瘤性以及抗肿瘤活性 .结果 该融合瘤株体外生长缓慢 ,对 C3 h小鼠无致瘤性 ,杂交瘤细胞细胞表达B7(70 .6% ) H- 2 Kb (53.4% ) ,融合疫苗保护的小鼠可获 1 0 0 %无瘤生存 (8/ 8)而 LM9和射线照射后的 L M9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 (0 / 8) ,皮下接种融合疫苗治疗的荷瘤小鼠可获得80 %无瘤生存 .结论 活化 B淋巴细胞融合骨肉瘤细胞可能改变其生物学特性 ,对小鼠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说明了细胞融合方法构建的肿瘤疫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一期经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植骨内固定治疗L5S1椎体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0例L5S1椎体结核患者,采用一期经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加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35例植骨融合良好,5例融合欠佳;有1例出现尿路感染.结论 一期经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加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板植骨治疗L5S1椎体结核能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前提下保证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块的融合率和缩短患者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15.
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郑应  谭明生 《中国骨伤》2007,20(4):283-285
复习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设计原理、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等相关文献,与传统的脊柱融合术相比,应用非融合系统可获得很好的疗效,并可以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同时应用融合及非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损伤的远期疗效,对照该术式与非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4例由于急性外伤引起的L4/L5及L5/S1椎间盘损伤患者进行影像学评价。根据生物力学稳定性对病变节段分别采用融合和非融合技术。手术全部经前路腹膜外切口。L5/S1采用椎间融合(自体髂骨 cage植入),L4/L5采用人工椎间盘植入。术后随访4年,摄术后X线正侧位、动力位片,术后2年MRI检查,SF36问卷调查。同期8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结果术后6、12、24、36及48个月X线片显示,融合节段正侧位椎体间无移位,全部患者均有明显的骨性融合。非融合节段人工椎间盘假体位置良好,术后2年MRI显示有正常活动。同期8例非手术治疗患者5例缓解,3例因症状加重实施手术。结论前路融合技术可以有效稳定椎节,缓解腰椎不稳所致的疼痛。人工腰椎间盘植入可以有效地维持放射学稳定性,但不能完全替代正常椎间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普通股骨髓腔扩大绞刀代替专用的椎间植骨器械,进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临床经验体会,评估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34例应用股骨髓腔绞刀进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4例无围手术期硬膜及神经根损伤,无伤感染和和植骨块松脱。随访5~6年,植骨全部于6~8个月愈合,无一例植骨塌陷。按Machnab标准评定:优21例,良11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4.12%。结论改良应用股骨髓腔扩大绞刀代替专用的椎间植骨器械,作椎间植骨床的准备,效果满意,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8.
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前瞻性比较采用自体髂骨块和椎间融合器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自1998年2月~2002年2月治疗78例腰椎滑脱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根据椎间融合材料的不同,前瞻性将患者随机分为融合器组36例(采用后方斜向单枚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骨组42例(采用自体髂骨块)。男33例,女45例;年龄35~59岁,平均43岁。其中Ⅰ度滑脱29例,Ⅱ度滑脱39例,Ⅲ度滑脱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结果(融合率和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术后随访2年~3年7个月,平均35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滑脱程度、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融合器组优良率为88.8%,自体骨组为83.2%(P=0.99)。术后1年融合器组的融合率为86.1%,自体骨组为83.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7);最终随访时椎间隙高度融合器组平均减少1.7 mm,自体骨组平均减少2.6 mm,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38,P< 0.005)。结论采用自体骨为植骨材料者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明显增加,但两组之间融合率和临床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髂骨块均可以作为腰椎滑脱后路椎间融合的植骨材料,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移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移植与自体骨移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6~2006年本科收治的63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A组(同种异体骨移植组)32例,10~15岁,平均12.2岁;Cobb's角38°~113°,平均62°;B组(自体髂骨移植组)31例,年龄9~14岁,平均12.4岁;Cobb's角41°~105°,平均54°.所有患者均选择中华长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经后路矫正,术后定期随访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出院后2个月即开始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6个月;亦无严重并发症发生;A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较B组患者减少,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组患者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充分术前准备、正确手术操作、及时术后处理的前提下,同种异体骨移植能够有效替代自体髂骨移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Severe scoliosis refers to scoliosis with serious and stiff curve. It always combins with trunk imbalance in coronal and sagittal contour. Besides complex pathological changes, cardiopulmonary deficits and other concomitant diseases increase treatmental difficulties. So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scoliosis is always a great challenge to spine surgeon. Methods :Thirty-six patients with severe scoliosis received one stage posterior correction followed by anterior release during July 1997 to January 2003, including 9 males and 27 females. Mean age was 17.2 years. Of them, 33 was idiopathic scoliosis and 3 was neurofibromatosis scoliosis( Cobb angle: 85-116 degree); 20 cases were abnormal in sagital plane. Three-dimensional devised instrumentation were applied such as CD, CD-Horizon, TSRH or Isola in posterior procedure followed by anterior release during the same anesthesia. 31 cases of this group received thorac icplasty. Results: The correction in the frontal plane achieved an average of 48.5%. In the sagittal plane, the pathological shape of the spine was reduced and distinctly ameliorated. 80. 6% of the patients maintained or achieved balance of sagittal plane.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of severe neurological deficit, hook displacement, rod broken, and deep infection at follow-up. One case occurred traumatic pleurisy after operation and another appeared pseudarthrosis 2 years later. One case demonstrated imbalance 11 months after operation. One patient was presented loss of correction more than 10 degree at one year follow-up and 5.2 degree in average. Conclusion: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one stage posterior correction combined with anterior release in treatment of severe scoliosis can achieve satisfactory correction. Appropriate choice of cases, preoperational detailed assess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EP and wake-up test during operation can possibly reduce severe complication. The long-term outcomes still need further obser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