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32篇
药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后处理在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大鼠肺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每组8只,即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IR)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组、EPO+溶剂对照组(PPCES溶液)(P组)和EPO+SP600125(SP组),通过阻断左肺门制作动物模型并予相应处理。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肺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RT-PCR法、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Bcl-2、Bax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及测定肺泡损伤数(IQA)。结果与C组比较,IR组肺组织IQA显著升高,AI显著升高,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Bax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Bcl-2/Bax的比值降低(均P<0.05),肺组织形态学发生异常改变;与IR组比较,EPO组、P组、SP组的IQA显著降低,AI显著降低,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上调,Bax基因和蛋白和表达下降,Bcl-2/Bax的比值增高(均P<0.05),肺组织形态学结构异常改变有所减轻;与EPO组比较,SP组的IQA降低,AI显著降低,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上调,Bax基因和蛋白表达下降,Bcl-2/Bax的比值增高(均P<0.05),SP组的肺组织形态学结构损伤较EPO组减轻。结论EPO后处理能减轻LIRI,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JN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上调凋亡抑制因子Bcl-2的表达,下调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提高Bcl-2/Bax比值,使肺组织细胞凋亡减少,改善其结构。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心肌内向整流钾通道(K_(ir))激动剂zacopride缺血后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可能的电生理学机制。方法:SD大鼠Langendorff离体灌流心脏和在体麻醉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15 min后松扎15 min诱发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松扎前3 min给予zacopride,观察缺血后适应对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胶原酶法分离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zacopride对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致延迟后除极的影响和对细胞膜表面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的影响。结果:大鼠离体心脏再灌注时预先给予0.1~10μmol/L zacopride可有效抑制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其中0.1μmol/L zacopride为最大效应浓度,可使期前收缩数减少,室速和室颤发生率均下降,持续时间均缩短;再灌前3 min将1μmol/L BaCl_2和0.1μmol/L zacopride同时灌流心脏,BaCl_2可部分逆转zacopride的保护效应(P0.01),表明zacopride的后适应保护与其增强K_(ir)电流的作用有关。在1.5~5μg/kg剂量范围内,zacopride对大鼠在体再灌注诱发的室速和室颤有明显抑制效应,但对期前收缩数无明显影响。1.5μg/kg zacopride抗心律失常的效应与阳性对照药利多卡因(7.5 mg/kg)相似。进一步研究发现zacopride可有效抑制缺氧/复氧所致心室肌细胞延迟后除极,降低其发生率(P0.01)。Zacopride的上述效应与K_(ATP)无关。结论:Zacopride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是由激活心肌细胞K_(ir)介导的。激活K_(ir)并消除延迟后除极所诱发的触发性活动可能是zacopride缺血后适应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3.
王芳  吴红玲  王执兵  凌云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1):3872-3874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腺苷后适应对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4例AMI患者按入选条件分为非糖尿病再灌注组(IR),非糖尿病腺苷后处理组(POST),糖尿病再灌注组(DIR),糖尿病腺苷后处理组(DPOST),糖尿病组按入院时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再分为DIR1(HbA1c<7%)、DIR2(HbA1c≥7%)、DPOST1(HbA1c<7%)、DPOST2(HbA1c≥7%)。POST及DPOST组于支架植入前静滴腺苷,IR及DIR组于支架植入前静滴等量生理盐水。检测PCI术前及术后30min冠脉血浆中的MDA、SOD及PCI术后6、12、24及48h静脉血CM-MB水平。结果:6组患者术后MDA值均较术前升高(P﹤0.01),SOD值均较术前降低(P﹤0.01);POST及DPOST组MDA值比IR及DIR组升高较少(P﹤0.05),SOD值比IR及DIR降低较少(P﹤0.05)。术后POST及DPOST组CK-MB峰值较IR及DIR组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时应用腺苷后处理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心肌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Recent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JNK1/2 signaling pathway plays a neuroprotective role against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cross-talk with other pathways.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isoflurane and sevoflurane postconditioning on JNK1/2 pathway activity and neuronal cell viability after 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 injury in hippocampal slices in vitro.Techniques used included population spike analysis,propidium iodide fluorescent staining,western blot assay,and the use of JNK1/2-specific pharmacological tools such as anisomycin (agonist) and SP600125 (inhibitor).We found that both isoflurane and sevoflurane inhibited JNK pathway activity and had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 injury in slices of rat hippocampus in vitro.Postconditioning with volatile anesthetics exerted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n nerve cells and preserved the function of the CA1 region by inhibiting JNK1/2 phosphorylation.This suppression of JNK1/2 activity could underlie the observed synergistic neuroprotective effect produced by volatile anesthetic postconditioning.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氯胺酮后处理及其联合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脏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00~230 g,随机均分为缺血损伤组(A组)、氯胺酮后处理组(B组)、氯胺酮后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组(C组)、假手术组(D组).按照Nauta介绍的方法建立缺血模型,在缺血1 h后恢复灌注时,B组由尾静脉推注氯胺酮10 mg/kg,C组由尾静脉推注等量氯胺酮的同时对肝脏进行缺血后处理,D组仅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再灌注4 h后采集下腔静脉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取肝组织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和通过电镜观察肝脏的损伤程度.结果 B、C组ALT、AST、MDA均低于A组、SOD高于A组(P<0.05),Bcl-2表达高于A组,Bax表达低于A组(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B、C组细胞损伤程度轻于A组.结论 氯胺酮后处理可以减轻大鼠肝脏的再灌注损伤,但是联合缺血后处理后其保护效应并没有加强.  相似文献   
66.
摘要:目的 观察 Genistein 药物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的影响,并探讨该方法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后处理组(IPO)、药物后处理组(Genistein),每组8只。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酶(NOS)、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含量,并在光镜下观察各实验组肺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与IR组相比较,药物后处理组W/D、MDA、iNOS/T-NOS比值显著降低(P〈0.05),SOD、SP-A显著升高(P〈0.05)。而药物后处理组和缺血后处理组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光镜下观察可见缺血后处理组和药物后处理组肺泡和支气管壁充血水肿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轻,与空白对照组较为接近。结论 Genistein药物后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效果与缺血后处理相似,可能与灭活氧自由基,减少sP-A的损失有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丙泊酚后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n=12)、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2)、丙泊酚后处理组(P组,n=36),丙泊酚后处理分为三个亚组(P1,P2,P4组)。制作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结束后即刻取肝左叶做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与Bax,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AI),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各组Bcl-2、Bax蛋白含量、AI均增加(P〈0.01);与IR组比较,P1、P2、P4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和AI减少(P〈0.01);与P4组比较,P1、P2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和AI减少(P〈0.01)。病理检查显示P1、P2、P4组肝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小于IR组。结论丙泊酚后处理可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从而减轻肝细胞凋亡,临床剂量丙泊酚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8.
布托啡诺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后处理是否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开放120 min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健康SPF‘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0只,随机分为5组(各组分别10只).A组:假手术组;B组:I/R组;C组:布托啡诺后处理组;D组:布托啡诺联合选...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酒石酸布托啡诺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Langendorff离体灌流装置,采用完全停灌复灌的方法制作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20~250g,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Sham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8)、缺血预处理组(pre组,n=8)和酒石酸布托啡诺后处理组(butor组,n=8)。制备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结束后,收集冠脉流出液测定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Sham组比较,其他各组冠脉流出液CK和LDH活性及心肌组织MDA含量升高,心肌组织SOD活性降低(P〈0.01);与I/R组比较,pre组及butor组冠脉流出液CK和LDH活性及心肌组织MDA含量降低,心肌组织SOD活性升高(P〈0.01),而pre组与butor组比较,CK和LDH活性及心肌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后处理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沣榻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后处理对短暂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的关系.方法 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瑞芬太尼后处理组[R组,0.6 μg/(kg·min)],LY294002+瑞芬太尼后处理组(LY+R组)及LY294002组(LY组).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 min合并低血压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瑞芬太尼后处理于再灌注前5 min泵注瑞芬太尼.LY294002于再灌注前10 min经侧脑室缓慢泵入(0.3 ml/kg).RT-PCR法测定bcl-2 和 bax基因的表达.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凋亡.结果 瑞芬太尼后处理可以显著抑制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和bax基因的表达,并且促进bcl-2基因的表达(P〈0.05).LY+R组、LY组与Model组相比,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后处理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对大鼠的脑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 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