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3123篇
  免费   42050篇
  国内免费   23517篇
耳鼻咽喉   9309篇
儿科学   12630篇
妇产科学   9468篇
基础医学   26922篇
口腔科学   16789篇
临床医学   219950篇
内科学   97656篇
皮肤病学   15716篇
神经病学   24990篇
特种医学   359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36篇
外科学   112992篇
综合类   492527篇
预防医学   122737篇
眼科学   14061篇
药学   245214篇
  3033篇
中国医学   219841篇
肿瘤学   37074篇
  2024年   4697篇
  2023年   18131篇
  2022年   17194篇
  2021年   24488篇
  2020年   26194篇
  2019年   25519篇
  2018年   12465篇
  2017年   28376篇
  2016年   31610篇
  2015年   37407篇
  2014年   79040篇
  2013年   73178篇
  2012年   89167篇
  2011年   95981篇
  2010年   92269篇
  2009年   90563篇
  2008年   111890篇
  2007年   99028篇
  2006年   89110篇
  2005年   99511篇
  2004年   92844篇
  2003年   101852篇
  2002年   86413篇
  2001年   71695篇
  2000年   46156篇
  1999年   33920篇
  1998年   29853篇
  1997年   23338篇
  1996年   22368篇
  1995年   19104篇
  1994年   14937篇
  1993年   6818篇
  1992年   4759篇
  1991年   4535篇
  1990年   4560篇
  1989年   4935篇
  1988年   1201篇
  1987年   1090篇
  1986年   735篇
  1985年   589篇
  1984年   420篇
  1983年   262篇
  1982年   147篇
  1981年   119篇
  1980年   67篇
  1979年   19篇
  1958年   87篇
  1957年   15篇
  1956年   11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根据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症状特征,编制适用于我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症状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在文献回顾及参照现有症状评估量表的基础上编制量表初始条目池;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初始版量表;通过对11例患者的认知性访谈,对量表条目进一步修订,形成临床测试版量表。便利选取2020年7月—9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门诊或住院的325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量表信效度。 结果 形成的最终版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症状评估量表包括33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7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76%;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78~1.00,量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91;内在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量表各维度与总量表相关系数为0.58~0.79(P<0.05);维度间相关系数为0.26~0.52(P<0.05);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4,重测信度为0.95,折半信度为0.84。结论 编制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症状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相关人群的症状测评。  相似文献   
12.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早期诊断率不高,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不可切除的中晚期,5年总生存率不足10%。近年来,微无创治疗技术快速发展,具有相对安全、高效、创伤小、便捷等优点,在控制胰腺肿瘤进展和缓解疼痛方面疗效显著,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都得到了一定改善。目前应用于胰腺癌的主要微无创治疗技术有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射频/微波消融、冷冻消融、激光消融、不可逆性电穿孔、化学消融、光动力治疗以及经皮125I粒子植入术等。本文就微无创治疗技术在不可切除胰腺癌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对脑卒中采用中医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针灸治疗,对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14±4.8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42±5.42)分;患侧负重能力(85.65±9.54)分、Barthel评分(75.65±9.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5±7.01)分、(61.54±11.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7.92%,47/48)显著高于对照组(85.42%,41/48)(P<0.05)。结论:对脑卒中采用中医针灸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患侧负重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典型肺脓肿的C T影像表现特征及检出率。方法:本次45例研究对象均为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不典型肺脓肿患者,入院日期为2016年3月—2020年9月,病理诊断确诊38例,对患者实施C T影像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本次C T诊断中,患者能够分为三类:血行性肺脓肿共18例、急性肺脓肿共9例、慢性肺脓肿共7例,CT诊断检出率较高,具备较强相似性(P>0.05),C T诊断敏感度94.44%、特异度55.56%、准确性86.67%、误诊率44.44%、漏诊率5.56%、阳性预测值89.47%、阴性预测值71.43%。结论:CT影像诊断能够通过脓腔是否存在病灶进行周围出现渗出性变化片判断,实现不典型肺脓肿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将开展常规心血管内科治疗的40例设为对照组,将开展心血管内科规范化治疗的40例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结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LDL-C、LVEDD、LVESD指标水平降低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K、CK-MB、L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各类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穿刺术联合尼莫地平血压控制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16年1月--2021年12月),在“系统抽样法”原则下分2组,组别为微创组(接受微创穿刺术)和联合组(在微创组基础上联合尼莫地平降压),各组病例均30例。比较治疗结果:临床总疗效、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肢体功能。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微创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微创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FMA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1周、治疗2周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NIHSS降低,FMA评分升高,并且联合组患者变化幅度较微创组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P、Qmean、Rv、V无指标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P、Rv均降低,Qmean、V指标均升高,治疗后联合组CP、Rv低于微创组,Qmean、V指标高于微创组(P<0.05);两组术后ADL分级Ⅰ~Ⅴ级基本无差异(P>0.05),但联合组的死亡率要明显低于微创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联合组较微创组血压水平均更低(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穿刺术配合尼莫地平降压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脑血肿及脑水肿,同时改善脑动脉血流动力学,促进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结合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和微流控芯片技术,建立一种适合现场快速检测登革病毒的方法。方法?利用RT-LAMP,针对登革病毒基因组中3’非编码区中特异性序列进行扩增,建立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LAMP检测方法,优化检测体系,并对该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估。结果?基于LAMP 和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登革病毒检测方法,通过对病毒模板进行扩增,发现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同时,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登革病毒检测灵敏性可达61.2 pg/μl,与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所达到的检测灵敏性一致。结论?基于LAMP和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登革病毒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对设备要求低等优势,并且灵敏性、特异性均较好,是一种便于开展现场快速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20.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特殊阶段,其颌面部解剖结构、牙列情况及心理状态与成年人有明显区别。颌面部骨折患儿常出现面部发育畸形、张口受限、咬合关系紊乱等,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因此,儿童颌面部骨折的诊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也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颌面部骨折好发于青少年,损伤原因多为意外跌倒、交通伤及运动伤。近年来,数字化外科技术为儿童颌面部骨折提供精确的诊断及微创的治疗。国内外学者对于儿童颌面部骨折治疗理念逐渐倾向于手术治疗,选择可吸收材料对儿童颌面部骨折进行固定,降低对儿童面部发育的影响。长期随访对于儿童颌面部骨折患儿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监测患儿面部发育情况。此外,临床医生应注意患儿的心理状态。对于创伤较重或发现有心理问题的患儿,应尽早干预治疗。文章就近年儿童颌面部骨折流行病学特点、诊断、治疗原则及伴发的心理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