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3791篇
  免费   48965篇
  国内免费   29902篇
耳鼻咽喉   13318篇
儿科学   15727篇
妇产科学   11461篇
基础医学   32224篇
口腔科学   15809篇
临床医学   241298篇
内科学   110357篇
皮肤病学   17863篇
神经病学   38300篇
特种医学   424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83篇
外科学   141878篇
综合类   507121篇
预防医学   120781篇
眼科学   22311篇
药学   224116篇
  2509篇
中国医学   213966篇
肿瘤学   39172篇
  2024年   5849篇
  2023年   22629篇
  2022年   20677篇
  2021年   27611篇
  2020年   28030篇
  2019年   27597篇
  2018年   13726篇
  2017年   26477篇
  2016年   30730篇
  2015年   36570篇
  2014年   74457篇
  2013年   74191篇
  2012年   94794篇
  2011年   104472篇
  2010年   101038篇
  2009年   98760篇
  2008年   116266篇
  2007年   105410篇
  2006年   95293篇
  2005年   104482篇
  2004年   98144篇
  2003年   103337篇
  2002年   88069篇
  2001年   77304篇
  2000年   50343篇
  1999年   36404篇
  1998年   32477篇
  1997年   24815篇
  1996年   22971篇
  1995年   18362篇
  1994年   14547篇
  1993年   7216篇
  1992年   6184篇
  1991年   6256篇
  1990年   5665篇
  1989年   5862篇
  1988年   1476篇
  1987年   1348篇
  1986年   910篇
  1985年   732篇
  1984年   427篇
  1983年   259篇
  1982年   152篇
  1981年   116篇
  1980年   62篇
  1979年   21篇
  1965年   6篇
  1958年   86篇
  1957年   16篇
  1956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黄晓云  陈玲 《现代肿瘤医学》2022,(21):3944-3947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应用伏立康唑进行预防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2月至2018年03月期间我院血液科收治的初诊急性白血病行化疗的患者166例,按照是否使用抗真菌药进行预防性治疗分为观察组(应用伏立康唑进行预防治疗,n=103)和对照组(未应用抗真菌药物,n=63),比较两组患者IFD发生率差异,并分析抗真菌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IFD发生率为10.7%,对照组为33.3%,两组患者的IFD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所有应用伏立康唑进行预防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伏立康唑可以有效减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IFD发生率,并且有着较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反刍性沉思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研究者采用简体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C-ERR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患者刍性沉思与自我效能感情况,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反刍性沉思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果:7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平均为(27.36±3.21)分;反刍性沉思总评分平均为(25.90±2.62)分;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可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反刍性沉思可预测患者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细棒、PEEK棒固定对寰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6具新鲜成人枕骨(occipital bone,Oc)~颈椎C4节段进行测试,模拟以下手术及固定状态:①完整状态;②损伤状态:枢椎齿状突II型骨折;③坚强固定:寰枢椎均采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直径3.5 mm钛棒连接;④PEEK棒:直径3.5 mm的PEEK棒连接;⑤细棒:直径2.0 mm钛棒连接。采用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在完整、损伤和不同的固定状态下,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分别施加1.5 N·m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的纯力偶矩。采用Optotrak三维运动测量系统连续采集标本运动,分析寰枢椎之间角度运动范围和中性区。结果采用直径3.5 mm的钛棒,2.0 mm的细棒以及3.5 mm的PEEK棒固定后,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运动范围(P<0.05)。直径3.5 mm和2.0 mm的棒固定后的运动范围,在各个方向上无显著性差异。PEEK棒固定的运动范围仅在侧弯方向上大于坚强固定(P=0.005),其他方向无显著性差异。3种固定方式在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中性区(P<0.05)。各种固定方式之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寰枢关节采用直径2.0 mm的细棒固定,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采用直径3.5 mm的PEEK棒固定,在前屈、后伸、旋转方向上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在侧弯方向上弱于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临床观察白花蛇舌草干预湿热瘀滞型肠内多发息肉患者内镜治疗术后复发情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随机空白对照试验设计,选取2019年9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消化科收治的门诊及住院结直肠多发息肉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6例。对照组行内镜治疗术给予常规治疗后无药物干预,试验组在对照基础上给予白花蛇舌草汤剂(每日取白花蛇舌草15 g、大枣3枚,煎取400 mL汤剂,分2次饭后温服)治疗,连续干预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1年肠道内息肉的复发率、息肉数目、息肉最大直径、中医证候评分及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的差异。结果 干预1年后,试验组复发9例(14.75%),对照组复发21例(33.33%),两组息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腺瘤、伴重度异型增生、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患者治疗后息肉复发率均较对照组同类型降低,差异显著(P<0.05);术后1年试验组息肉最大直径及息肉数目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小,差异显著(P<0.05);术后1年试验组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前、术后1年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应用白花蛇舌草干预结直肠息肉术后患者,1年后明显降低肠内息肉的复发率,尤以腺瘤性息肉、重度异型增生、BMI超重患者更显著,不仅改善临床症状,还能有效预防结直肠息肉的复发,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围生医学的进步,早产儿尤其是极早产儿和超早产儿生存率大大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越来越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干细胞可用于早产儿BPD治疗,可通过减少炎症、降低肺纤维化及抗氧化应激损伤等修复受损组织,特别是人羊膜上皮干细胞(hAESC),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无致瘤性、低免疫原性、无医学伦理纠纷、强大旁分泌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等显著优势,可改善患儿心、肺功能,而成为目前早产儿BPD治疗的研究热点。笔者拟就hAESC治疗早产儿BPD的作用机制及其优势与挑战等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型(SCA2)致病基因ATXN2异常等位基因中间重复个体的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针对2005—2018年中日友好医院神经科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研究中心收集的1383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共济失调家系的先证者和部分家系成员,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方法进行动态突变检测,对携带ATXN2基因中间重复的个体进行临床表型和遗传特征分析。结果共检出163个家系(包含先证者和家系成员共203人)携带异常扩展的ATXN2基因CAG重复序列,其中93个家系中有107例的异常扩展等位基因重复次数在29~34次之间。在其中的20个亲子对中,父系遗传16个,异常等位基因的代间扩展增加0~28次,母系遗传4个,异常等位基因的代间扩展增加0~4次。结论对于临床拟诊SCA2家系患者,需对其亲代或成年子代个体进行ATXN2基因检测,以免漏诊。动态突变基因检测有助于识别中间重复的个体,对明确家系致病基因和遗传咨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总结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PTN)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MVD治疗的90例PTN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发现,65例为单纯动脉压迫(动脉组),17例动静脉共同压迫(混合组),8例单纯静脉压迫(静脉组)。术后1 d、6个月、1年、2年,治愈率分别为82.2%、87.8%、90.0%、87.8%;其中动脉组治愈率分别87.7%、92.3%、93.9%、93.9%、85.3%;混合组分别为70.6%、 76.5%、82.4%、76.5%;静脉组分别为62.5%、75%、75%、62.5%。三组治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VD治疗PTN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temporary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tSCS)治疗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疼痛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2例接受tSCS治疗的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总体疼痛情况(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simple McGill scores, McGill)评分、爆发痛情况(发生率、NRS评分、次数以及持续时间)、触诱发痛情况(发生率、分级)、术后不良反应等;评估在治疗前、治疗后7d、3个月、6个月的睡眠时长、睡眠中醒来次数、疼痛障碍指数(pain disorder index, PDI)、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score, KPS)、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module scale, PHQ-9)和焦虑症筛查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 scale, GAD-7)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总体疼痛NRS评分、总体疼痛MCGILL评分、静息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d、7d、14d、3个月、6个月的的爆发痛NRS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时的爆发痛次数以及持续时间都明显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7d、14d、3个月、6个月时的触诱发痛的分级都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的PDI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3个月、6个月的PHQ-9评分和GAD-7评分都明显减少(P<0.05),与术前的药物使用情况相比,治疗后各镇痛药使用人数普遍呈下降趋势;术中及整个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对爆发痛合并触诱发痛的急性期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根据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症状特征,编制适用于我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症状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在文献回顾及参照现有症状评估量表的基础上编制量表初始条目池;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初始版量表;通过对11例患者的认知性访谈,对量表条目进一步修订,形成临床测试版量表。便利选取2020年7月—9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门诊或住院的325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量表信效度。 结果 形成的最终版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症状评估量表包括33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7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8.76%;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78~1.00,量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91;内在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量表各维度与总量表相关系数为0.58~0.79(P<0.05);维度间相关系数为0.26~0.52(P<0.05);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4,重测信度为0.95,折半信度为0.84。结论 编制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症状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相关人群的症状测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