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20篇
  免费   1286篇
  国内免费   1983篇
耳鼻咽喉   60篇
儿科学   161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1228篇
口腔科学   99篇
临床医学   4421篇
内科学   719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740篇
特种医学   16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9134篇
综合类   7055篇
预防医学   1377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2210篇
  60篇
中国医学   1919篇
肿瘤学   492篇
  2024年   229篇
  2023年   718篇
  2022年   667篇
  2021年   852篇
  2020年   991篇
  2019年   866篇
  2018年   461篇
  2017年   761篇
  2016年   914篇
  2015年   1064篇
  2014年   1735篇
  2013年   1648篇
  2012年   2002篇
  2011年   2297篇
  2010年   1947篇
  2009年   1796篇
  2008年   1880篇
  2007年   1717篇
  2006年   1501篇
  2005年   1494篇
  2004年   1133篇
  2003年   927篇
  2002年   738篇
  2001年   590篇
  2000年   419篇
  1999年   346篇
  1998年   283篇
  1997年   243篇
  1996年   235篇
  1995年   200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995年Picetti与其同事首次采用电视辅助胸腔下外科技术(video—assi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行脊柱胸椎侧凸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内固定术,1999年在欧洲脊柱外科会议上报告50例,2001年在美国脊柱杂志上发表。笔者于1997年开展扩大操作口电视辅助胸腔镜下外科技术(enlarged manipulation incision of vid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EMI—VATS)矫正脊柱胸椎侧凸,2001年采用VATS技术矫正胸椎侧凸。  相似文献   
32.
神经导航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系统在经单鼻腔蝶窦人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4例病人术前行MRI或CT连续薄层扫描,将影像学资料输入Brain LAB 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标记出肿瘤及重要结构后,设计最佳手术入路,术中在导航的引导下定位蝶窦前壁、鞍底、海绵窦、颈内动脉和斜坡等结构,切除肿瘤。结果24例患者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入路顺利到达肿瘤部位;注册误差0.3~2.0mm,平均(1.21±0.39)mm;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19例病人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5例无变化,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等优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6):1238-1238
由国际腰椎学会(ISSLS)组织10余个国家的几十位著名骨科专家历时2a精心编写而成,是最新版国际腰椎学会的专业标准读物。全书详细讲述了世界范围内腰椎外科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最新进展,内容翔实,图片丰富,充分体现了国际腰椎外科的最高水平,是骨科医生必备的权威经典。本书的中译本由原书作者之一、著名骨科专家海涌、郑召民、陈仲强教授主译,国内众多来自于临床一线、富有欧美留学经验的中青年骨科专家参译,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邱贵兴教授、原书作者Harry N.Herkowitz教授和国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Hansen A.Yuan教授作序,蜚声中外的资深骨科专家唐天驷、胡有谷、侯树勋、贾连顺、李佛保教授担任主审,郭世绂、张光铂、Hansen A.Yuan和Casey K.Lee教授担任学术顾问,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使其更符合国人的阅读习惯。可以说,本书是国际与国内著名骨科专家倾力打造的骨科权威经典!本书中译本将于2006年6月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欲购者请与北京306医院骨科海涌主任或广州中山大学第一医院脊柱外科郑召民教授联系。  相似文献   
34.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PC)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新鲜胸腰椎骨折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的同时,加CPC行椎体成形。结果33例获随访5~29个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弧度无丢失。3例发生CPC渗漏至椎管和椎间孔内,椎管内静脉丛漏2例,椎前静脉漏1例。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CPC椎体成形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5.
手术后椎间盘炎是脊柱外科手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由于临床症状严重,治疗措施不理想,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临床中我们应用高压氧治愈2例(1例为脊柱滑脱手术后),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Smad1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中的表达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0例12~18岁志愿者分为两组:AIS组20例,同年龄正常对照组10例。分别从髂前上棘处骨穿刺抽取10ml骨髓,肝素抗凝。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MSCs,体外培养并传至P2代行表型鉴定,分别采用RT-PCR及免疫蛋白印记法检测两组患者MSCs中Smad1的表达情况。结果:AIS组与对照组Smad1mRNA水平的平均表达率分别为4.48±0.58和1.03±0.22,蛋白水平的平均表达率分别为2.62±0.55和0.84±0.22。不论是核酸水平还是蛋白水平AIS组Smad1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Smad1在AIS患者MSCs中表达强度异常,可能与AIS发病的分子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37.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胸、腰椎结核外科治疗中,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对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神经的减压及重建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性。方法对2000年10月~2004年6月共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46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38例,异体深冻骨植骨并胸、腰椎前路钛钢板内固定8例。结果经过平均18个月的随访,长达1~1.5年的抗结核治疗,44例患者结核治愈,植骨融合时间平均为5.2个月。术前截瘫、不全瘫或伴有神经症状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1例内固定松动、异体深冻骨植骨未融合;1例复发,但其异体深冻骨植骨块及内固定位置良好,经继续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结核治愈。结论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钛钢板内固定对胸、腰椎结核疗效肯定,异体深冻骨植骨存在融合慢或不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38.
上颈椎手术翻修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颈椎处于颅颈交接区,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毗邻关系复杂,历来被视为脊柱外科手术的“禁区”。然而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上颈椎手术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普及,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并发症,造成不良预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上颈椎手术技术的发展。本文参阅国内外文献就上颈椎翻修术原因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9.
寰椎Jefferson骨折伴横韧带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总结寰椎Jefferson骨折伴横韧带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995年3月-2005年3月收治26例寰椎Jefferson骨折伴横韧带损伤患者。其中新鲜骨折20例,陈旧性骨折6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横韧带损伤,23例有神经损害表现。X线检查显示寰椎弓环及侧块不同部位骨折,寰齿间距(ADI)为4.7mm。5例行非手术治疗,其余21例行颈椎后路枕颈融合术或寰枢椎融合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21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5例非手术治疗患者中,4例成功,另1例失败再行颈后路寰枢椎融合术治疗,术后疗效满意。结论 寰椎Jefferson骨折伴横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韧带断裂后寰椎前脱位的程度以及是否造成脊髓压迫,诊断以ADI为主、并结合外伤史及临床表现。对于可能存在寰枢椎不稳或已有横韧带损伤且存在典型神经症状的患者,应早期行寰枢椎融合术或枕颈融合术治疗。  相似文献   
40.
第二届全国微创骨科学术交流会纪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微创学组和《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主办、南京鼓楼医院骨科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微创骨科学术交流会暨微创骨科新技术学习班于2005年4月12日至17日在南京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400余名骨科医生参加了此次盛会,与会专家和代表共同探讨了微创骨科的新技术、新进展,并对我国微创骨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200余篇,均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用性,内容涉及脊柱创伤、退变、畸形、肿瘤的微创技术,创伤及关节微创技术的临床研究,现将大会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