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运动区胶质瘤患者实施术中唤醒配合中央沟定位胶质瘤切除术,初步探讨该技术对运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56例运动区附近胶质瘤患者进行喉罩插管、全麻下无头皮夹快速开颅、术中唤醒,通过皮质诱发电位进行中央沟定位,在保护脑功能的同时最大程度切除肿瘤,最后在唤醒状态或全麻下快速关颅.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4例患者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52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无明显加重或改善.肿瘤全切除29例,次全切除20例,大部分切除7例.无出血、围手术期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均无痛苦回忆.结论 唤醒状态配合神经电生理监测中央沟定位切除运动区胶质瘤,能够在保护患者脑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7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97例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责任血管与面神经出脑干区的关系。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充分解剖后组脑神经背侧的蛛网膜,从而显露面神经出脑干区,明确责任血管,并准确置入垫片。术后疗效评估分为即刻治愈、延迟治愈、复发和未治愈。结果97例患者术中发现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59例;小脑后下动脉3例;椎-基底动脉35例,其中单纯椎-基底动脉8例,椎-基底动脉联合小脑前下动脉24例,椎-基底动脉联合小脑后下动脉3例。术后即刻治愈68例(70.1%)。术后发热13例,听力减退4例,耳鸣2例,一过性面瘫5例。97例患者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1~19个月),末次随访显示,93例(95.9%)患者的面部抽动完全消失,其中延迟治愈者25例;未治愈者4例;无复发病例。结论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治愈率,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7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97例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责任血管与面神经出脑干区的关系。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充分解剖后组脑神经背侧的蛛网膜,从而显露面神经出脑干区,明确责任血管,并准确置入垫片。术后疗效评估分为即刻治愈、延迟治愈、复发和未治愈。结果97例患者术中发现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59例;小脑后下动脉3例;椎-基底动脉35例,其中单纯椎-基底动脉8例,椎-基底动脉联合小脑前下动脉24例,椎-基底动脉联合小脑后下动脉3例。术后即刻治愈68例(70.1%)。术后发热13例,听力减退4例,耳鸣2例,一过性面瘫5例。97例患者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1~19个月),末次随访显示,93例(95.9%)患者的面部抽动完全消失,其中延迟治愈者25例;未治愈者4例;无复发病例。结论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治愈率,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科技的进步让人们对大到宇宙小到微观粒子的世界有深入的认识,但是人类对自身大脑的精细结构和运行机制的了解甚少。为此,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并开展“脑研究计划”,简称“脑计划”,以提高对人类大脑的认知,并寻求治疗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的方法。本文对近年来欧盟、美国、日本及我国开展的“脑计划”进行综述,分别介绍各个国家和地区“脑计划”的研究方向及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介绍正在开展的“齐鲁脑计划”。“脑计划”的开展有利于推动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未来“脑计划”的实施需要更深入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5.
数字成形钛网颞肌外修补额颞顶巨大颅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字成形钛网颞肌外植入修补去骨瓣减压术后额颞顶巨大颅骨缺损52例。术后均恢复良好,无皮下积液,无局部及中枢感染等并发症,头颅外形对称。认为采用数字成形钛网颞肌外植入技术修复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操作简便,塑形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以聚己内酯/外消旋聚乳酸(PCL/PDLLA)为载体材料,制作安全有效的载有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的缓释系统,评价对U-251胶质瘤细胞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通过电纺丝方法制作SN-38-PCL/PDLLA纺丝膜,采用差示扫描热分析法(DSC)及傅立叶转换红外线光谱(FTIR)分析SN-38在载药聚合物纤维中的状态;采用接触角测量评价载药纤维的亲疏水性;在体外观察不同材料纤维的药物释放速率及对U-251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载药纺丝膜形态均一,在体外实验中均表现出一定的持续抑制胶质瘤细胞的能力,由于载药量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释放时间。其中2%载药的静电纺丝膜表现出稳定、持续的抗肿瘤活性,突释不明显。结论应用PCL/PDLLA制备搭载SN-38的缓释系统是可行的,适当提高载药量可以增加药物释放时间。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脑损伤后诱导继发性损伤,导致神经元凋亡、神经炎症和神经功能障碍,一个重要的损伤机制是细胞周期激活。细胞周期再进入机制可能是神经元凋亡性细胞死亡的共同通路,通路可能是p53依赖性或p53非依赖性的。创伤性脑损伤也导致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中细胞周期激活。细胞周期抑制剂,在创伤性脑损伤后可以提供强有力的神经保护作用,为颅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9.
重度颅脑损伤的促醒与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冠中  李新钢 《山东医药》2003,43(27):61-62
重型颅脑损伤是当今颅脑损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 ,其发病迅猛 ,病情险恶 ,并发症多 ,病死率及致残率高。其早期死亡常取决于原发性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但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继发的二次脑损伤及并发症 ,也是致死的常见原因。因此 ,及时适当的治疗、促醒与康复可以减轻和避免脑损伤后某些继发性病理改变及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疗效 ,改善预后。1 术后监护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均实行 2 4小时连续心电监护、水电解质和血糖的严格监测、专科护士 2 4小时轮流看护 ,对患者术后的意识、瞳孔的变化连续动态观察和分析。2 早期营养支持重度颅脑损伤在经过抢…  相似文献   
10.
立体定向脑室镜下侧脑室造瘘术治疗透明隔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透明隔囊肿(SPC)的有效治疗方法,对13例SPC患者采用立体定向脑室镜下侧脑室造瘘术治疗。术后11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改善;12例术后复查磁共振成像(MRI)示SPC技术前减小,最大横径平均减小12.6mm;无感染,出血、气颅等并发症发生。认为该术式是治疗SPC的有效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创伤小、符合生理特点、疗效确切、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