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132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153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264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8篇
  5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探讨具有介入操作指导意义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型方法。方法根据冠状动脉分支参考直径和病变对称性对分叉病变进行分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介入治疗原则。(1)首先根据分支参考直径将分叉病变分为分支对等型和分支优势型。(2)然后根据分叉处病变是否对称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两个亚类。(3)对于分支优势型非对称分叉病变再根据病变部位分为A、B两个亚型。(4)对等对称型分叉病变原则上采用双支架术,全部对吻扩张;其他类型原则上采用单支架术,非支架分支开口70%残余狭窄者对吻扩张。结果按照新分型法的使用时间将连续300例老年冠心病分叉病变分为传统分型组(Lefevre组)和新分型组(ERDALS组)各150例,两组手术成功率都是100%,与Lefevre组相比,分叉病变支架使用率(1.2%比1.5%)、双支架率(23.3%比52%)、操作时间(15.3min比21.6min)和随访心脏事件率(1.3%比3.3%)明显优于Lefevre组(P0.05)。结论按照分支参考直径和病变对称性设计分叉病变分型法具有简便、直观、系统和操作性强的优点,对临床介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美的一种标志,一头健康飘逸的头发,是每个人梦想所求。烫发、染发,都成为人们实现美丽的方法,但这些方式方法会不同程度地损害发质。为了保护发质,人们又会选择使用各种护发素、发膜。殊不知头发是人体的一部分,必须由内着手保护。  相似文献   
73.
目的比较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吻技术与单支架技术对真性分叉病变的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名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吻支架术和单支架术两组。随访1年,观察两组节段内再狭窄率、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率。结果术后1年,单支架组与对吻支架组相比,再狭窄率、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及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支预扩张后,出现夹层的患者分析提示单支架与对吻支架组节段内再狭窄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及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支架内血栓率、死亡率及心肌梗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径较大的分叉病变患者,对吻支架技术的近、远期疗效与单支架术相近。预扩张后分支出现夹层应采用对吻支架术,没有夹层则应采用单支架植入。  相似文献   
74.
赵滨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348-349
目的了解根分叉病变的发生率及发病机制。方法本科自2005年~2010年采集了1850例上下颌第一、二恒磨牙患者病例,通过X线牙片分析根分叉区病变的发生率及发病机制。结果计821例患者,1138颗牙齿受损,根分叉区病变的总发生率为44.38%,其中下颌第一恒磨牙发病率最高;占55.36%(630/1138),伴发牙周病变牙为79.1%(900/1138)。结论根分叉区病变发病率较高,治疗效果差,致失牙率较高,应引起口腔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囊状动脉瘤与颅内动脉血管分叉的角度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后交通动脉显影(包括胚胎型)且有动脉瘤者3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后交通动脉显影(包括胚胎型)且无动脉瘤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予三维(3D)脑血管造影观察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段及后交通动脉间夹角,比较2组血管分叉的角度差异。结果试验组主流出道与流入道偏角、小分支与流入道偏角及分支夹角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瘤的发生发展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分支段和后交通动脉之间夹角变大有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1999年3月至2008年4月我院共收治29例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患者,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观察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以及随访情况。结果体外循环时间为48.2±15.5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4.2±4.6h,住ICU时间3.3±0.8d,住院时间18.0±2.7d,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本组患者随访7~98个月(29.0±19.2个月),25例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2例心绞痛症状缓解,3例于术后3年、4年和8年分别死于脑血管病变、心脏骤停及肺癌。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室收缩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应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CABG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索和改进踝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3月-2008年10月我们采用分叉克氏针和拉力螺丝钉固定治疗内、外踝骨折18例。结果随访1.5-24个月(平均3.2个月)。骨折愈合时10-24周(平均8周)。按苟三怀提出标准评定,优12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4.4%。结论分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外踝骨折,固定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可作为外踝骨折方法的一种补充,尤其适用于靠近外踝尖的骨折。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克氏针分叉后固定与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6月-2008年10月采用将克氏针后半段分叉后固定和用锁骨钩钢板固定的方法治疗TossyⅢ开型肩锁关节脱位50例。克氏针分叉后固定组21例,男14例。女7例;左侧9例,右侧12例。锁骨钩钢板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左侧12例,右侧1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治疗费用、术后患者的满意率及各种术后并发症情况,按照Karlsson标准评定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0例患者术后获2-26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按Kaxlsson标准评定:克氏针分叉后固定组优16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90.4%。锁骨钩钢板固定组优22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93.1%,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切口长度(12.8±1.4)cm,B组(9.8±1.2)cm。A组术中出血量(134.9±12.3)ml,B组术中出血量(128.9±11.4)ml。A组住院治疗费用平均(5770±750)元;B组住院治疗费用平均(12830±950)元。结论克氏针分叉后固定和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均符合物力学要求,疗效确切,但前者费用更低,后者创伤相对更小。  相似文献   
79.
80.
病例1,男,16岁,粤籍,学生。因牙列拥挤矫治拔除右上颌第一前磨牙。于1997年9月21日局麻下拔除时,手感阻力感大,经完整拔出发现该牙为3根,颊侧2根,腭侧1根,远颊根略短1mm,两颊根中部至根尖微向远中弯英。3根分叉大,酷似上颌第一磨牙(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