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微创二尖瓣手术同时行心房颤动(房颤)双心房射频消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二尖瓣病变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54.5±6.5)岁。所有患者均经股动静脉内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第3或第4肋间入胸,经房间沟切口行二尖瓣手术,以单极笔行肺静脉口射频消融,以双极笔经右心房切口行右心房及右侧肺静脉口射频消融,封闭左心耳。缝合左右心房切口。2例行二尖瓣成形术,其余9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手术时间(282.9±67.8)min,体外循环时间(165.7±39.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9.9±29.7)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7.4±3.2)h,住ICU时间(26.5±5.3)h,胸腔引流量(119.7±24.5)ml。随访时间(5.1±1.9)个月,术后3个月复查,窦性心律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1例,持续性心房颤动2例。结论经右胸前外小切口行微创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心房射频消融术,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深低温停循环(DHCA)肺缺血期间经肺动脉灌注含依达拉奉保护液对术后肺组织及肺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24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建立DHCA体外循环(CPB)模型;低钾右旋糖酐(LPD)组:在DHCA开始后经肺动脉灌注LPD保护液;依达拉奉组:在DHCA开始后经肺动脉灌注含依达拉奉(5 mg/kg)的LPD保护液.观察3组基础状态、恢复通气时、恢复通气1h、2h的肺氧合指数和肺顺应性变化,比较3组术后肺功能的变化,并检测肺静脉血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3组兔均于术后处死,取肺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观察肺组织结构、炎症反应情况,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 3组肺氧合指数、肺顺应性、MDA和SOD在基础状态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通气后3组氧合指数和肺顺应性均有不同程度恶化,对照组和LPD组氧合指数和肺顺应性于恢复通气时、恢复通气1h、2h均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恢复通气时氧合指数对照组与依达拉奉组比较:(198.25±11.02)mm Hg vs.(244.87±13.05) mm Hg;恢复通气1h肺顺应性对照组与依达拉奉组比较:(45.88±1.64) ml/cm H2O vs.(59.75±2.38) ml/cm H2O;P<0.05].CPB结束后3组MDA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对照组和LPD组血MDA浓度于CPB结束、CPB结束1h、2h均明显高于依达拉奉组(P<0.05).CPB结束后3组S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对照组和LPD组血SOD活性于CPB结束、CPB结束1h、2h均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P<0.05).HE染色显示依达拉奉组肺组织结构清晰、红细胞渗出少、炎症细胞浸润较少、肺泡内液体聚集少;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依达拉奉组IL-6的光密度积分(IOD)值与LPD组(14.44±1.75 vs.20.18±2.22,P<0.05)和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电子显微镜观察依达拉奉组基膜结构完整,血气屏障结构清晰,Ⅱ型上皮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胞质内线粒体及板层小体丰富,未见肿胀;而LPD组和对照组肺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结论 采用肺动脉灌注低温肺组织保护液可明显减轻DHCA CPB中的肺组织损伤,在低温保护液中加入依达拉奉可进一步减轻肺组织损伤,保护肺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最佳手术径路选择,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70年9月至2009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538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径路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胸骨正中切口组:324例,男204例,女120例,年龄(44.5±10.0)岁;左胸前外侧切口组:214例,男130例,女84例,年龄(46.5±6.8)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骨正中切口组死亡1例,术后2 d死于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左胸前外侧切口组死亡9例,其中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呼吸衰竭2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严重肺部感染3例;1例于第3次复发手术中发生左心室破裂死亡。胸骨正中切口组心功能较左胸前外侧切口组明显改善,中心静脉压较左胸前外侧切口组降低,胸腔积液、肺炎和脓胸发生率均低于左胸前外侧切口组(P<0.05)。随访385例(胸骨正中切口组231例、左胸前外侧切口组154例),随访时间3个月~15年,心功能明显改善,均恢复正常工作和学习。胸骨正中切口组缩窄性心包炎复发4例,左胸前外侧切口组复发17例,均经相应的治疗治愈或好转。结论心包剥脱术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有效手段,胸骨正中切口径路是外科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最佳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骨骼化左乳内动脉(LIMA)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1~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单纯CABG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22例,其中男77例、女45例,年龄41~76(62.8±10.5)岁。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60例,使用骨骼化LIMA;B组,62例,使用带蒂LIMA,LIMA均吻合到前降支上。结果术中获取LIMA过程中,A、B组各有1例失败而改为大隐静脉移植,被排除在外。术后A组和B组的其余病例分别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2例(3.4%)和3例(4.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各死亡1例,死亡率分别为1.7%和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纵隔感染,B组有1例纵隔感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游离LIMA时间长于B组[(30.7±7.2)min vs(17.2±5.6)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6~10个月,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CT显示A、B两组LIMA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6.8%和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合适的技术获取骨骼化LIMA作为血管材料进行CABG的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近年研究发现,心房电重构是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与维持的基础,多种离子通道基因表达调控变化及相应离子电流变化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日间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在体外循环(CPB)下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并探讨其应用时机.方法 2002年5月~2009年4月该院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进行日间CVVHDF患者20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A组(n=12例,符合SIRS诊断)和B组(n=8例,符合MODS诊断).观察两组透析前后心率、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肾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 CVVHDF治疗后8 h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动脉血氧分压较前升高,尿素氮(BUN)和血肌肝(Scr)显著下降,肾功能有所改善,心率和CVP较未透析时明显下降(P<0.05).A组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日间CVVHDF是治疗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且应强调及早进行,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低年资护士制度执行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住院病人满意度。[方法]分析低年资护士制度执行力低的原因,运用Execute模型结合实际临床护理工作,提出解决方案,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制度执行力。[结果]低年资护士制度执行力明显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提高。[结论]运用Execute模型,结合实际临床护理工作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以有效提高低年资护士制度执行力,各项工作指标达标率上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6月至200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63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0例,女173例;年龄10~79岁(41±13岁)。良性肿瘤241例,其中良性粘液瘤240例,纤维瘤1例;恶性肿瘤22例,其中恶性粘液瘤7例,恶性间皮瘤4例,血管肉瘤5例,横纹肌肉瘤1例,肺动脉内膜肉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滑膜肉瘤1例。手术完整摘除肿瘤252例(恶性肿瘤11例),局部切除肿瘤5例(均为恶性肿瘤),开胸探查取病理活组织检查6例(均为恶性肿瘤)。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5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成形术4例,三尖瓣成形术9例,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根部及肺动脉成形术1例,肺动脉瓣置换术1例,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人工血管加肺动脉瓣置换术1例,肺动脉切开取栓术1例,经股动脉取瘤栓术5例。结果围术期死亡7例(良性粘液瘤6例、恶性粘液瘤1例),其中术中不能停体外循环2例,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心室颤动3例,呼吸、循环衰竭1例,大面积脑出血1例;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47例(良性肿瘤229例,恶性肿瘤18例),随访时间3个月~28年,失访9例(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3例)。随访期间良性粘液瘤复发4例,均再次手术治疗;良性肿瘤患者死亡13例(心源性猝死6例、脑卒中2例、肺癌1例、不明原因4例),其余216例均生存。随访期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15例,术后生存时间为1~4年,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11例,心力衰竭和恶病质各2例。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良性肿瘤手术效果好,恶性肿瘤术中应尽量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正中开胸胸骨出血较多,尤其是体外循环下手术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更加重了术中及术后出血.目的:与常规胸骨止血材料骨蜡对比,观察再生氧化纤维素在减少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体外循环术后胸骨出血和预防胸骨切口感染中的作用.方法:84例行正中开胸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成2组.再生氧化纤维素组胸骨创面及骨髓腔内填充覆盖再生氧化纤维素,对照组常规应用医用骨蜡.记录两组术后1 d引流量、总引流量、拔引流管时间、总输血量、切口拆线时间、术后持续发热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胸骨切口愈合情况,出院随访6个月.结果与结论:两组术后1 d引流量、总引流量、拔引流管时间、总输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再生氧化纤维素组更有优势.随访6个月中,再生氧化纤维素组未出现胸骨切口排出异物情况,对照组中有4例出现骨蜡排出.提示再生氧化纤维素可应用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体外循环后胸骨止血,近远期疗效确切,并在胸骨感染方面具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