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2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237篇
基础医学   235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447篇
内科学   230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687篇
预防医学   125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16篇
  1篇
中国医学   87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31.
目的了解孕产妇初乳及外周血矿物质含量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生产的80名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初乳及外周血。后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及原子荧光光谱测定其中9种矿物质含量,后利用SPSS 21.0探讨初乳中矿物质间及其与外周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检测的9种矿物质中,初乳钠、钾、铁、镁、锌、铜、硒及锰含量低于外周血(P<0.05),而钙含量[(259.56±7.99)μg/mL]高于外周血[(32.76±3.31)μg/mL](P<0.05);钠、铁及硒与其在外周血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钠:r=0.272,P=0.019;铁:r=0.271,P=0.020;硒:r=0.341,P=0.003);同时初乳中一些矿物质之间亦存在显著相关性,如钾与锰(r=-0.236,P=0.043)、钾与镁(r=0.400,P<0.001)、钠与硒(r=0.509,P<0.001)、钙与铁(r=0.251,P=0.031)、镁与铜(r=0.395,P=0.001)及锌与硒(r=0.310,P=0.007)。结论研究结果提示某些矿物质元素可通过各种转运机制从血到母乳,实现积累效应;且该类元素间亦存在某些交互作用,可见维持母乳中各种矿物质元素间的动态平衡对于子代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分析2019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掌握干预措施实施效果,为适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4—5月全省122个县(市、区,简称县)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在每个片区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街道,简称乡);每个乡各抽取1所小学校,每所小学抽取8~10岁儿童40名,采集尿样和儿童家中食用盐样,检测尿碘和盐碘含量,采用B超法测量儿童甲状腺容积。每个县在所抽取的5个乡中各随机抽取20名孕妇,采集孕妇随机尿样和家中食用盐,检测尿碘含量和盐碘含量。 结果 共收集36 667份盐样进行定量检测,盐碘均数(26.32±5.69)mg/kg,变异系数21.61%,碘盐覆盖率为99.68%,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5.24%。共检测儿童尿样24 450份,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31.1 μg/L,共检测孕妇尿样12 204份,孕妇尿碘中位数为186.5 μg/L,共检测8 224名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甲状腺肿大率为0.79%。 结论 监测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处于适宜水平,湖南省处于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状态。以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干预措施成效显著,应继续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健康宣教,号召因地制宜,科学补碘和按需补碘。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中孕期胎儿染色体异常(FCA)高危孕妇羊水细胞胎儿染色体核型(FK)及其介入性产前诊断(IPD)指征。方法选择2014—2018年,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羊膜腔穿刺术羊水细胞FK检测的63581例FCA高危孕妇(孕龄为19~27+6孕周)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孕妇不同IPD指征及其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FKA)检测结果。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通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医学科研2019伦审批第(077)号]。结果①本组63581例中孕期孕妇的FKA检出率为3.13%(1989/63581)。这63581例孕妇的IPD指征分别为高龄(预产期年龄≥35岁)(25648例)、血清学筛查高风险(29009例)、无创产前筛查(NIPT)高风险(333例)、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异常携带者(603例)、超声筛查发现胎儿结构异常及超声软指标异常(2647例)、异常儿生育史(1546例)、于外院进行羊水细胞FK分析结果异常者(7例)、孕妇智力低下及合并智力低下家族史(149例)、孕妇早孕期有害物质接触史(1400例)、其他(2239例),FKA检出率分别为3.26%(836/25648)、2.04%(593/29009)、65.17%(217/333)、34.33%(207/603)、3.51%(93/2647)、1.68%(26/1546)、85.71%(6/7)、4.03%(6/149)、0.14%(2/1400)、0.13%(3/2239)。②351例孕妇的IPD指征为超声筛查发现胎儿结构异常中,IPD指征为胎儿淋巴水囊瘤、皮肤水肿的FKA检出率最高,为26.09%(6/23)。2296例孕妇的IPD指征为胎儿超声软指标异常中,IPD指征为胎儿颈项透明层(NT)值≥2.5 mm的FKA检出率最高,为7.74%(66/853)。结论孕妇高龄、血清学筛查高风险、NIPT高风险、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异常携带者、超声筛查发现胎儿结构异常及超声软指标异常等,均为中孕期孕妇FCA的IPD指征,孕妇IPD指征类型不同,FCA风险不同。羊膜腔穿刺术羊水细胞FK检测,可预测有IPD指征孕妇的妊娠结局,为降低FKA出生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在全程分娩管理模式下,为孕产妇提供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服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待产、分娩到产后康复(LDRP)一体化全程分娩管理模式(以下简称为LDRP管理)的848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产妇进入产房时是否进入自然产程,将其分为自然临产组(n=441)和引产组(n=407)。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组孕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如分娩年龄、孕次、孕龄、妊娠并发症,以及母儿结局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并经过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文号:201702001)。结果①2组孕产妇分娩年龄、孕次和高龄孕产妇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产妇分娩孕龄、经产妇占比、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分娩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引产组孕产妇均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促宫颈成熟或缩宫素进行引产,其中使用地诺前列酮栓、米索前列醇、缩宫素、地诺前列酮栓+米索前列醇分别为26.5%(108/407)、10.3%(42/407)、60.0%(244/407)、3.2%(13/407)。③2组接受LDRP管理孕产妇总剖宫产术分娩率(2.9%vs 7.1%)、会阴侧切率(20.1%vs 28.6%)、新生儿出生体重[3410 g(3180~3650 g)vs 3340 g(3040~3640 g)]、总住院时间[4 d(3~4 d)vs 4 d(4~5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846、χ^(2)=7.894、Z=-2.730、Z=-5.112,P<0.05)。④2组LDRP管理孕产妇临产后剖宫术分娩产率、产后24 h出血率、产后24 h出血量≥1000 mL、异体红细胞悬液输注率和宫腔水囊压迫率和产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孕产妇LDRP管理具有一定可行性,孕产妇及其分娩新生儿均可获得良好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合体细胞滋养层细胞外囊泡(STB-EV)阻止母体恶性肿瘤侵袭、转移至胎儿的相关机制。 方法选择2015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进行剖宫产术分娩的1例妊娠合并宫颈癌(CCP)患者被肿瘤侵犯的胎盘组织为研究对象。宫颈癌细胞系SiHa细胞和人滋养层细胞系HTR-8细胞,均由本院西部妇幼医学研究院-分子与转化医学实验室馈赠。其中,本例CCP患者被肿瘤侵犯的胎盘组织制作组织切片后,于光学显微镜(×400)和电子显微镜(×2 000)下,观察其组织形态学、STB-EV及合体细胞滋养层(STB)旁宫颈癌细胞自噬性死亡情况等;而SiHa细胞与HTR-8细胞培养后,用于Transwell迁移实验与细胞划痕实验。将SiHa与HTR-8细胞共培养,纳入研究组;单独培养的SiHa细胞,纳入对照组。对2组细胞进行Transwell迁移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2组Transwell小室穿膜细胞数、细胞迁移率等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对本例CCP患者被肿瘤侵犯的胎盘组织制作组织切片后,于光学显微镜(×400)下观察结果显示,与STB相邻宫颈癌细胞自噬性死亡、凋亡和固缩性坏死显著。电子显微镜(×2 000)下观察结果显示,宫颈癌细胞累及胎盘绒毛组织时,STB分泌的STB-EV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胎盘组织。②2组细胞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穿膜细胞数为(597.6±87.7)个/视野,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 358.4±203.0)个/视野,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90、P<0.001)。③2组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划痕后48 h时,研究组细胞迁移率为(26.6±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9±3.7)%,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2、P=0.035)。 结论STB分泌的STB-EV可能参与母体肿瘤细胞广泛自噬性死亡,从而阻止母体肿瘤细胞侵袭胎盘、影响胎儿发育。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先天性生殖器官异常孕妇的围生结局。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活产分娩的99779例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先天性生殖器官异常,将其分为观察组(n=324,合并)及对照组(n=99455,未合并)。回顾性分析2组孕妇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观察组不同类型先天性生殖器官异常孕妇的围生结局特点。采用χ^(2)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孕妇妊娠期各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观察组孕妇最常见先天性生殖器官异常前3位依次为纵隔子宫、单角/残角子宫及弓形子宫,分别占35.2%(114/324)、26.2%(85/324)及13.9%(45/324)。包括既往妊娠次数在内,观察组孕妇共计妊娠571次,其中弓形子宫、纵隔子宫孕妇的自然流产率位列前2位,分别为38.5%(35/91)、28.6%(61/213);阴道畸形孕妇足月产率(70.0%),高于子宫畸形者(52.8%),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2、P=0.035)。②观察组孕妇早产、胎膜早破、胎位异常、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FGR)、胎盘黏连/植入、子宫破裂及剖宫产率分别为29.6%、29.3%、36.1%、5.9%、2.5%、21.0%、3.4%、78.7%,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孕妇的9.8%、22.3%、5.7%、1.2%、1.0%、11.5%、1.5%、62.0%;而羊水过少率(0.9%)及新生儿出生体重[(2913±652)g],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3254±445)g,并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孕妇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产后出血(PPH)及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生殖器官异常孕妇的母、胎围生期并发症发生风险高。提高该病孕妇的孕前及早孕期诊断率,加强围生期保健及处理,可改善其围生结局。  相似文献   
37.
孕妇维生素营养状况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孕妇维生素营养状况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湖南省长沙市224名孕妇为调查对象,测定不同孕龄孕妇的血清维生素水平及胎儿生长发育评价指标,并对孕妇的膳食营养摄入,生活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孕妇血清维生素E水平随妊娠进展明显上升,叶酸水平则下降,孕晚期尤为明显,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孕妇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水平均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P<0.05),维生素E的作用最大;典型相关分析显示,孕妇的四项血清维生素水平与孕妇产前宫高、腹围、胎儿股骨长、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五项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孕妇维生素营养状况与胎儿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8.
妊娠中、末期妇女前臂骨矿量的分析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求妊娠中、末期妇女骨密度的改变,间接评价孕期骨钙营养状况,为围产期母、婴钙营养保健,预防相关骨质病变提出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孕龄18-27周,年龄23-35岁的妇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分别在孕中期及产后7天内测定其上臂桡,尺度的上段1/3、中段及远端骨密度。结果 孕末期桡、尺骨各部位的骨密度均较孕中期氏。其中桡、尺骨中远端骨密度在孕中期及末期改变有显著差异,孕末期明显低于孕中期(P<0.05)。结论 孕末期妇女桡、尺度中远端骨密度明显低于孕中期,在妊娠后期孕妇存在骨矿物质丢失及骨钙营养欠佳的情况。桡、尺骨中远端骨密度改变较其他部位敏感,故监测其骨矿量改变,在评价体钙营养状况方面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并提出在围产期保健中,应加强钙及维生素D摄入的健康指导,预防骨质病变。  相似文献   
39.
目前全球范围内正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而其强烈的传播性已引发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新型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存在高度病原同源性,同为β属冠状病毒。由于孕妇群体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一定脆弱性,为疫情流行期间的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本文将对目前所报道的孕产妇罹患SARS、MERS、COVID-19对母婴健康影响进行文献综述,旨在为COVID-19流行中孕妇健康管理与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0.
BackgroundWe compared cord blood antibody titers in unvaccinated pregnant women to those vaccinated with seasonal influenza vaccine during the 2nd and the 3rd trimesters.MethodsPregnant women had cord blood collected at delivery for 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assay against vaccine reference viruses: A/California/07/2009 (H1N1)pdm09, A/Switzerland/9715293/2013 (H3N2), and B/Phuket/3073/2013 (Yamagata lineage). Geometric mean titer (GMT) ratios were calculated comparing vaccinated versus unvaccinated pregnant women, and women vaccinated in the 2nd and the 3rd trimesters. Proportions of women achieving defined titers were compared using the χ2 test.ResultsOf 307 women, 190 (62%) were unvaccinated. Fifty and 67 were vaccinated during the 2nd and the 3rd trimesters, respectively. Median enrollment age was 29 years (interquartile range 24–34). Sixteen (5%) women had pre-existing conditions, but none were immunocompromised. GMT ratios comparing vaccinated and unvaccinated women were 5.9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5.06–6.96) for influenza A/California, 5.39 (95% CI 4.18–6.08) for influenza A/Switzerland, and 5.05 (95% CI 4.43–5.85) for influenza B/Phuket. Similarly, the GMT ratios comparing the 3rd and the 2nd trimester vaccinated women were 2.90 (95% CI 2.54–3.39), 2.82 (95% CI 2.56–3.13), and 2.83 (95% CI 2.56–3.14), respectively. The proportions of women with defined titers for the three vaccine reference viruses did not differ between 2nd and 3rd trimester vaccinated women (titers ≥40: 68–92% versus 70–93%; ≥110: 32% versus 33–63%; and ≥330: 4–10% versus 3–21%).ConclusionsPregnant women vaccinated against influenza had more placental transfer of influenza antibodies to their infants than unvaccinated women. Placental transfer of antibodies was higher among those vaccinated in the 3rd trimester than in the 2nd trimester.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proportions of women achieving antibody titers corresponding to protection against influenza in children. Findings support the curren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recommendation that pregnant women may be vaccinated in either 2nd or 3r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