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17篇
  免费   1256篇
  国内免费   158篇
耳鼻咽喉   75篇
儿科学   321篇
妇产科学   182篇
基础医学   611篇
口腔科学   552篇
临床医学   1792篇
内科学   1428篇
皮肤病学   163篇
神经病学   1177篇
特种医学   186篇
外科学   644篇
综合类   1445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352篇
眼科学   205篇
药学   820篇
  23篇
中国医学   396篇
肿瘤学   25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550篇
  2020年   544篇
  2019年   457篇
  2018年   440篇
  2017年   457篇
  2016年   444篇
  2015年   444篇
  2014年   906篇
  2013年   1079篇
  2012年   809篇
  2011年   888篇
  2010年   689篇
  2009年   680篇
  2008年   657篇
  2007年   631篇
  2006年   554篇
  2005年   441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目的:了解湖南省6地区阿片类物质滥用的类型、方式、首次滥用年龄、原因和滥用者的人口学特征。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入户调查与线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在68192名15岁~50岁社区普通居民中筛查出的370例阿片类物质滥用者的毒品滥用模式进行调查,并分析滥用者的人口学特征。结果:约95%的阿片类滥用者吸食海洛因,有少量滥用者用度冷丁和美沙酮;烫吸是首选滥用方式(81.4%),注射吸毒居第二位(38.6%);首次用药平均年龄是27±6岁,90.2%的首次用药年龄小于35岁;受他人影响(75.1%)、好奇心驱使(72.7%)和追求刺激(56.5%)是阿片类物质滥用者首次用药的三大原因;滥用者中男性(87.3%)、35岁以下者(71.1%)居多,78.7%为初中或以下者,无稳定婚姻关系和无固定职业者药物滥用率明显高于稳定婚姻关系和有固定职业者。结论:海洛因是湖南阿片类物质滥用的主要类型,使用途径以烫吸和注射为主,青中年男性、受教育程度较低者、无业/失业等非固定职业者、未婚或非稳定婚姻者是阿片类物质滥用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毒品滥用健康教育,有效防治毒品滥用的蔓延。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与儿童自我调控能力有关的因素。方法:对560名18个月至6岁的幼儿进行自我调控能力、气质、生活环境和养育方式的评价。自我调控能力包括努力控制的注意集中和抑制性控制两因子和儿童自我调控发展评价。结果:(1)父亲受教育程度与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有关(F=3.83,P<0.05;F =4.71,P<0.01)。父亲为大学或以上组的儿童的认知调控和注意集中的得分最高(3.6±0.4,34.5± 8.7),初中组的得分最低(3.4±0.5,30.4±9.2)。母亲受教育程度与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有关(F= 5.14,P<0.01;F=3.02,P<0.05),母亲为大学或以上组与大专组的儿童的注意集中和抑制性控制得分相同并且最高(3.6±0.4,3.7±0.5)。自我调控发展总分随母亲受教育程度的升高而提高(129.2±25.1, 127.7±23.2,122.37±25.8,118.1±26.1,F=3.63,P<0.05)。(2)家长为权威型养育态度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最强(F=4.02-23.23,P<0.05或P<0.001)。(3)“经常”看电视儿童的社会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得分较很少看或不看者低(117.5±21.7,125.0±22.8,127.2±27.3,t=3.16、3.26,P<0.05)。 (4)自我调控因子与气质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在3~6岁达到统计学意义的数目比3岁前更多而且相关程度也普遍提高。适应性和坚持性是与自我调控能力相关性最高的两个维度(r=0.4~0.6)。易养型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得分最高,启动缓慢型的最低(F=10.02~15.4,P<0.001)。结论:气质和养育方式是与自我调控关系较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3.
All citizens (N = 22066) aged 16 to 65 of a medium-sized Belgiantown were personally invited to CPR training sessions held intheir neighbourhood. 1152 responded by attending a trainingsession. Those who did not so respond were surveyed (randomsample N=600) for reasons of their not coming. The sample fittedwell with census data for gender, age and suburb location butnot for job, because retired persons and women at home wereover represented. 123 persons did not want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116 personssaid they were already trained in CPR, 276 said they would accepton a future occasion and 82 said they would not. Three personsdid not answer this question. There was no discrimination for job, gender and suburb locationbetween those who did and did not accept a future training opportunity,nor was the existence of a heart patient among relatives. Theolder the person, the less inclined was that person to participatein CPR training (age effect x2 = 17.17, d.f. = 9, P<0.05).The 276 who accepted future training, chose their workplace(221) and/or their social meeting place (club etc.) as the placewhere this future training should be held. We suggest that CPR training is well accepted and that the trainingopportunities should be given at places of work and social gatherings.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宁夏川区和山区妇女抑郁情绪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差异,为制定基于地区的妇女抑郁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7—8月以方便抽样法选取调查对象,采用自制一般人口学问卷、患者健康问卷(PHQ-9)及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对1816名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川区和山区妇女抑郁总分分别为(5.04±3.55)分和(4.20±3.49)分,情感维度得分分别为(3.11±2.33)分和(2.69±2.28)分,身体症状维度得分分别为(1.93±1.60)分和(1.51±1.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92,3.766,5.510,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川区妇女抑郁得分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水平(均P<0.05);影响山区妇女抑郁得分的因素包括户籍、年龄、职业及家庭常住人口数(均P<0.05)。结论宁夏川区妇女抑郁情绪比山区妇女更突出,川区和山区妇女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有一定差异。今后应基于川区和山区社会环境的差异评估妇女抑郁情绪的流行状况,开展监测与差异化干预。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间江西省居民食物消费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的整群抽样的方法,2010—2012年和2018—2019年分别抽取调查对象1 967人和1 130人。采用非连续的3天24小时回顾询问法、称重法收集和食物频率法对居民开展膳食调查,利用t检验对2010—2012年和2018—2019年居民各类食物摄入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9年间江西省城乡居民谷薯类食物消费量总体呈下降趋势(t = - 14.816,P<0.001),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量由469.2 g降至398.3 g,但城市却呈上升趋势。蔬菜(t = - 22.258,P<0.001)和水果(t = - 11.105,P<0.001)消费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量分别由316.5 g和66.9 g降至240.5 g和48.0 g,但城市居民水果消费量呈上升趋势。禽畜肉类(t = 6.591,P<0.001)、水产品(t = 12.531,P<0.001)、蛋类(t = 13.944,P<0.001)、奶类(t = 5.071,P<0.001)和大豆及坚果类(t = 17.880,P<0.001)呈上升趋势,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量分别由97.6 g、24.0 g、18.1 g、19.5 g和16.6 g增至111.7 g、43.0 g、27.9 g、26.3 g和40.4 g,其中城市禽畜肉和奶类增幅都明显高于农村。油脂类(t = - 18.444,P<0.001)和食盐(t = - 40.029,P<0.001)消费量都呈下降趋势,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量分别由43.8 g和9.1 g降至31.1 g和7.8 g,其中城市油脂类降幅高于农村。结论 江西省居民食物消费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不合理,蔬菜水果、奶类摄入不足,而禽畜肉、油脂类和食盐过高,导致膳食纤维和钙的摄入不足,而脂肪摄入过多。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评价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质量,发现基层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意见。方法:收集2016—2020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系统中,发病人数≥10例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按照相应标准对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共收集68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报告普遍存在条理性差、层次混乱不清,虽然书写了相应的指标但内容过于简单且不够规范的问题;报告还存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不够全面、深入,分析流行病学欠缺,食品卫生学调查不充分等问题;仅有50.00%(34/68)的调查查明了致病因子和污染食物,39.71%(27/68)的调查查明了污染原因,14.71%(10/68)的调查找出了完整证据链。结论:甘肃省基层工作人员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不够深入、细致,病因调查和推断较少,几乎未开展分析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依据不够充分;流行病学调查和调查报告书写质量均需要加强和提高;相关部门应基层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建设,对技术人员进行中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  相似文献   
107.
摘 要:目的:评价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质量,发现基层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 出指导意见。方法:收集2016—2020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系统中,发病人数≥10例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按照相应标准对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共收集 68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 行病学调查报告。报告普遍存在条理性差、层次混乱不清,虽然书写了相应的指标但内容过于简单且不够规范的问题;报告 还存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不够全面、深入,分析流行病学欠缺,食品卫生学调查不充分等问题;仅有50.00% (34/68) 的 调查查明了致病因子和污染食物,39.71% (27/68) 的调查查明了污染原因,14.71% (10/68) 的调查找出了完整证据链。结 论:甘肃省基层工作人员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不够深入、细致,病因调查和推断较少,几乎未开展分析流行病 学调查,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依据不够充分;流行病学调查和调查报告书写质量均需要加强和提高;相关部门应基层流行病 学调查队伍建设,对技术人员进行中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了解四川省某医学院校低年级大学生HIV检测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在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控教育措施,提高HIV检测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3月,在四川省泸州市某医学院校对4门选修课共11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艾滋病自评感染风险、性态度、HIV检测情况、恋爱及性行为经历等。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纳入大一、大二学生862例。6.4%(55/853)的调查对象有过HIV检测史。89.8%(767/854)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在每次高危行为后都主动进行HIV检测。年龄>18岁(OR=1.990,95%CI:1.021~3.878)、自评有HIV感染风险(OR=1.940,95%CI:1.073~3.509)、知道HIV检测可快速实现(OR=2.401,95%CI:1.329~4.337)、发生过性行为(OR=2.591,95%CI:1.208~5.560)是HIV检测的促进因素。结论 应在大学生群体中加强HIV检测知识和可及性的宣传,同时加强艾滋病防控教育,提高大学生的HIV感染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了解成都市高新区4~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8—11月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成都市高新区202所学校82 024名4~18岁学生进行视力筛查及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近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成都市高新区儿童青少年总近视患病率为40.42%,不同性别(男38.76%vs女42.21%,χ2=101.529,P<0.001)、不同学龄段之间近视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81%、34.44%、79.73%、83.25%,χ2=22099.288,P<0.001)。4~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分别为1.90%、1.25%、9.04%、17.20%、31.22%、42.10%、55.79%、65.15%、73.43%、79.95%、84.44%、84.45%、83.25%、81.95%、77.2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均近视、初次使用电子产品年龄≤3岁、节假日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较长、阅读学习用眼持续时间≥30 min、有不良用眼习惯、户外活动及睡眠时间不足等是与儿童青少年近视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成都高新区儿童青少年学龄初期近视患病率增长速度快,其影响因素可能与遗传及个人习惯等多个方面有关,早期筛查及预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从读者和期刊两方面进行调研,对比分析科技期刊通过邮件推送进行宣传,从而促进学术成果有效传播,增强用户黏性的策略,为我国科技期刊宣传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实例调研、案例分析及对比,分析不同做法对邮件推送结果的影响,给出优化的方法和建议。【结果】 问卷调研结果反映的用户需求与同行期刊和中国激光杂志社邮件推送实例的分析结果相互印证。科技期刊在进行邮件推送时,要先了解邮件推送目标用户的需求,并根据需求对邮件推送活动进行合理优化。【结论】 精准性是邮件推送工作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合适的主题、时效性强、恰当的推送频率也是推送工作需注意的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