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02篇
  免费   1008篇
  国内免费   440篇
耳鼻咽喉   59篇
儿科学   858篇
妇产科学   219篇
基础医学   1760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3430篇
内科学   1974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7160篇
特种医学   1835篇
外科学   1667篇
综合类   5422篇
预防医学   1017篇
眼科学   53篇
药学   2420篇
  22篇
中国医学   1714篇
肿瘤学   76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463篇
  2021年   651篇
  2020年   603篇
  2019年   472篇
  2018年   496篇
  2017年   672篇
  2016年   870篇
  2015年   797篇
  2014年   1669篇
  2013年   1787篇
  2012年   1780篇
  2011年   1755篇
  2010年   1529篇
  2009年   1446篇
  2008年   1485篇
  2007年   1496篇
  2006年   1350篇
  2005年   1176篇
  2004年   1040篇
  2003年   890篇
  2002年   870篇
  2001年   798篇
  2000年   700篇
  1999年   633篇
  1998年   466篇
  1997年   447篇
  1996年   356篇
  1995年   321篇
  1994年   273篇
  1993年   231篇
  1992年   237篇
  1991年   205篇
  1990年   176篇
  1989年   157篇
  1988年   140篇
  1987年   142篇
  1986年   94篇
  1985年   163篇
  1984年   97篇
  1983年   64篇
  1982年   84篇
  1981年   61篇
  1980年   81篇
  1979年   57篇
  1978年   50篇
  1977年   58篇
  1976年   45篇
  1973年   29篇
  1972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超早期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早期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经股动脉插管将微导管送入阻塞部位,给尿激酶75万U,0.9%氯化钠50ml,用微量泵以100ml/h的速度推注,注药前后造影观察血管再通情况。结果11例血管通率,67%,4周疗效基本痊愈:82%,显著进步:18%,显效率:100%。结论超早期溶栓能恢复血流灌注,可阻断脑梗死的病理过程,避免脑细胞的坏死,能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92.
骨桥蛋白在人脑动静脉畸形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在脑动静脉畸形(CAVM)的血管组织及其在放射、栓塞治疗后血管病理变化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CAVM病理标本及对照组10例内减压手术所获脑组织血管中OPN的表达。结果26例无术前治疗史的畸形血管组织中22例有OPN的表达,主要见于CAVM的静脉部分,在粥样硬化样病变的动脉处也有表达。对照组脑组织的血管中未见OPN的表达;有伽玛刀治疗史的5例中,2例在早、中期放射反应的动脉中可见OPN的明显表达;在经历栓塞治疗的11例中,7例在新生内膜组织或异物巨细胞中有强阳性表达。结论人CAVM血管组织中多有OPN的表达,这可能是其适应于适应血流动力学状态而具有的血管重塑的表现,并可能在放射及栓塞治疗后的血管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剂量纳洛酮对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30例采用脱水等常规脑出血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4.0mg,1次/d静滴。2组均治疗14d,同时观察意识状态恢复时间及治疗后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减少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脑出血不仅可以缩短昏迷时间,而且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4.
磁场治疗白兔脑出血的安全性及疗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磁场治疗对实验性脑出血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实验一 :5 0只大耳白兔被钩破大脑中动脉以建立脑出血模型。用CT扫描和解剖的方法观察脑出血的情况。实验二 :45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 0 .4T组、0 .8T组和对照组 ,每组 15只。每只白兔均采用实验一的方法建成脑出血模型。磁疗前CT扫描观察出血情况 ,磁疗后CT扫描观察血肿吸收情况。结果 实验一 :5 0只大耳白兔大脑中动脉钩破术后均出现对侧后下肢无力 ,肌张力降低 ,回缩反射减弱或消失。CT和解剖证实有脑出血。实验二 :45只大耳白兔均成功建成脑出血模型。磁疗前CT扫描 3组之间脑出血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磁疗后CT扫描 2磁疗组之间血肿吸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血肿吸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用钩破兔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可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磁场治疗可促进实验性白兔脑出血的血肿吸收 ,且不产生继发性脑出血  相似文献   
95.
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注意点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三维CT脑血管造影(3D-CTA)在诊断脑动脉瘤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总结3D-CTA检查的10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例,其中14例初次3D-CTA显示动脉瘤不清或发现颅内非动脉瘤样血管异常者,对其进行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初次3D-CTA检查正确诊断脑动脉瘤92例,其中16例为多发脑动脉瘤,共检出115个。余14例因诊断不明确进而实施DSA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确诊动脉瘤合并烟雾病2例、严重脑血管痉挛致动脉瘤显示不清2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此5例与3D-CTA所见一致);在3D-CTA扫查范围外发现脑动脉瘤2例。对上述阳性诊断的99例进行手术,并得到证实。另7例在3D-CTA和DSA检查未发现引起SAH的原因病灶,给予保守治疗。结论在脑动脉瘤诊断中,3D-CTA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在判断动脉瘤与颅骨位置关系、操作的便捷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明显优于DSA。在应用3D-CTA对脑动脉瘤进行诊断时,有必要根据患者和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方能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96.
脑梗死OCSP分型和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OCSP临床分型的构成及不同亚型与预后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登记2002年1月~2005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617例脑梗死患者,按照OCSP标准分型并进行随访,分析各亚型与预后及复发的关系。结果OCSP各亚型构成比分变为:TACI占7.3%,PACI23.3%,POCI6.0%,LACI63.4%,分型与预后明显相关,TACI的预后最差,POCI和LACI预后相对较好,PACI次之,卒中复发与分型无明显相关。结论OCSP分型作为一种脑梗死临床分型方法,可以为脑梗死的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
TCD观察动脉瘤性SAH后脑血管痉挛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经CT、DSA证实为动脉瘤性SAH患者179例,床旁经颅超声多谱勒(TCD)在术前、术后1~3d、5~7d、9~11d、12~14d记录并分析大脑中动脉(M CA)的血流参数及频谱改变。结果M CA平均血流速度(Vm)于SAH后1~3d开始升高,5~7d、9~11d达到高峰;L I(血管痉挛指数)为3~6时预后良好;>6时可以出现神经系统功能损害,颅内压增高且有脑血管痉挛(CV S)者预后较差。结论TCD能无创、实时评价SAH后CV S的动态变化,可以推断SAH后CV S的严重程度及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观察细胞内游离Ca2+([Ca2+]i)在培养的不同发育阶段皮层神经元无镁诱导惊厥性损伤中的作用,探讨惊厥性脑损伤年龄依赖性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6 d、17 d的胚胎大鼠皮层神经元用无镁细胞外液处理3 h,或于无镁处理前用NMDA(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拮抗剂或Ca2+通道阻滞剂预处理,用MTT代谢率测定的方法检测神经元损伤,以Fluo-3作标记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的方法检测[Ca2+]i.结果:体外培养6 d、17 d的神经元单纯无镁组MTT代谢率较同期对照组降低.应用MK-801 10 μmol*L-1、AP-5 50 μmol*L-1、尼莫地平10 μmol*L-1预处理后再给无镁处理,培养6 d、17 d的神经元MTT代谢率均不同程度高于同期单纯无镁组.培养6 d、17 d的神经元相对荧光强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两者与基线荧光强度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应用上述各种拮抗剂后,[Ca2+]i改变的峰值均明显低于同期单纯无镁组.结论: 在体外不同发育阶段的神经元,短暂无镁处理诱导惊厥样放电所引起的神经元线粒体功能损伤以及[Ca2+]i改变程度不同.这种[Ca2+]i改变的年龄依赖性可能是惊厥导致神经元损伤的年龄依赖性的机制之一.NMDA受体-Ca2+通道激活是导致这种[Ca2+]i改变及神经元损伤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9.
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及环磷酰胺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缺血区域炎症反应特点及环磷酰胺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环磷酰胺预处理组,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法和生化法观察额顶部皮质和基底节区P-选择素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变化;并进行TTC染色和HE染色.结果 (1)再灌注3h缺血侧额顶部皮质和基底节区出现P-选择素表达,12h达高峰.环磷酰胺预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2)再灌注12h以后MPO活性明显升高.基底节区的MPO活性在再灌注48h达到高峰后下降.额顶部皮质MPO活性在再灌注24h达到高峰后至96h仍维持较高水平.和对照组相比较,环磷酰胺预处理组MP(活性升高受抑制(P<0.05).(3)环磷酰胺预处理可显著缩小脑梗死体积(P<0.05).结论 (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存在主动性炎症反应,额顶部皮质比基底节区的炎症反应更持久和剧烈.(2)环磷酰胺减少缺血侧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不直接影响P-选择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0.
采集一组脑电数据,利用3种非线性动力学算法对数据进行性分析,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展望了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在研究脑神经系统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