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7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19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9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572篇
预防医学   38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601篇
中国医学   868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α-硫辛酸(α-LA)对H9c2心肌细胞低氧及低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研究包括H9 c2心肌细胞低氧实验和低氧/复氧实验两部分,分成常氧组、低氧组或低氧/复氧组、LA组、乙醛脱氢酶抑制剂异黄酮苷(Daidzin)组(Daidzin组)、二甲亚砜(DMSO)溶剂对照组( DMSO组)。采用噻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微量酶标法测定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ELISA法检测心肌细胞乙醛脱氢酶2(ALDH2)活性;硫代苯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 MDA)水平。结果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及低氧/复氧组细胞存活率均下降(P<0.01),LDH活性及MDA含量均升高(P<0.01);与低氧组或低氧/复氧组比较, LA组细胞存活率上升( P <0.01)、ALDH2活性增加( P <0.05)、LDH活性及MDA含量降低(P<0.01);LA组、Daid-zin组、DMSO组3组比较, LA组与DMSO组间存活率、AL-DH2、LDH、MD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Daid-zin组与LA组、DMSO组比较,细胞存活率及ALDH2活性降低(P<0.05),LDH活性及MDA含量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α-LA可通过上调AL-DH2活性并减少过氧化终产物形成,最终减轻心肌细胞低氧及低氧/复氧过程中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毛蕊异黄酮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凋亡及 PI3K/Akt 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0、30、60、120μmol/L 毛蕊异黄酮处理膀胱癌 T24、T739细胞,采用 MTT 法检测此两种细胞接受上述浓度处理0、24、48和72 h 后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此两种细胞各浓度处理48 h 的细胞凋亡率,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 T24细胞各浓度处理48 h 的细胞凋亡情况,Real -time PCR 检测 T24细胞各浓度处理48 h 的 Bax 的 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 T24细胞各浓度处理48 h 的 Akt 及其磷酸化形式 p -Akt 的蛋白水平和 Bax 蛋白水平。结果毛蕊异黄酮抑制膀胱癌 T24、T739细胞增殖,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 <0.05),对 T24细胞的抑制增殖效应比 T739明显(P <0.05);0、30、60、120μmol/L 毛蕊异黄酮作用48 h 后 T24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89±1.11)%、(4.11±1.05)%、(16.92±2.67)%、(27.54±2.43)%,而 T739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05±1.42)%、(3.99±1.52)%、(13.01±2.68)%、(19.99±3.31)%,与0μmol/L 浓度处理比较,60、120μmol/L 处理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且毛蕊异黄酮对 T24细胞的促凋亡效应比 T739细胞明显(P <0.05);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显示随药物浓度增高,T24细胞凋亡明显增多;Real -time PCR 结果显示 T24细胞中 Bax的 mRNA 表达水平在60、120μmol /L 处理后均明显高于0μmol/L 浓度时的表达水平(P <0.05)。 Western blot 法检测的 Bax 蛋白表达水平则在30、60、120μmol /L 处理后高于0μmol /L 浓度时的表达水平(P <0.05),p -Akt/Akt 值则降低(P <0.05)。结论毛蕊异黄酮能抑制膀胱癌 T24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 通路激活进而促进 Bax 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93.
目的:建立黄芪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黄芪药材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毛蕊异黄酮苷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为260 nm,对不同产地黄芪药材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毛蕊异黄酮苷在4~20μg/m L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96%,RSD%为1.53%;不同产地黄芪药材,总黄酮含量在0.234%~0.383%范围内。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适用于测定黄芪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不同产地黄芪中总黄酮含量以毛蕊异黄酮苷计由高到低依次为大兴安岭、甘肃、山西、内蒙古。  相似文献   
94.
李娴  邢亚东  李姗姗  刘浩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5):634-637, 643
目的通过建立熟地黄中梓醇、益母草苷、地黄苷A、地黄苷D、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和5-羟甲基糠醛(5-HMF)7种化学成分同时分析的方法,测定清蒸熟地黄、酒炖熟地黄、九蒸九晒熟地黄3种不同炮制品中7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熟地黄中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处理熟地黄3种不同炮制品,赛默飞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0.1%磷酸(A)-乙腈(B),梯度洗脱,程序为:0~8 min,1% B;8~9 min,1%~4% B;9~25 min,4% B;25~35 min,4%~20% B;35~50 min,20% B;50~50.01 min,20%~1% B;50.01~55 min,1% B。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332 nm,测定3种样品中7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生地黄中未检出5-HMF。清蒸熟地黄和酒炖熟地黄中,环烯醚萜单糖苷梓醇和益母草苷几乎全部降解;环烯醚萜双糖苷地黄苷A、地黄苷D和苯丙素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较生地黄中含量降低;可以检测到5-HMF。九蒸九晒熟地黄中环烯醚萜单糖苷梓醇和益母草苷、环烯醚萜双糖苷地黄苷A、地黄苷D和苯丙素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几乎全部降解;可以检测到5-HMF。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熟地黄成分的影响较大,该方法可用于熟地黄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5.
【摘要】目的 探讨金雀异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Bcl 2、Bax和Caspase 3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10 mg·kg-1·d-1)、金雀异黄酮低剂量组(20 mg·kg-1·d-1)、中剂量组(40 mg·kg-1·d-1)和高剂量组(80 mg·kg-1·d-1),每组10只。给药2周后经典方法构建MI/RI大鼠模型后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采集血清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 MB)和α 羟丁酸脱氢酶(α HBD),采集心脏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 AOC)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同时,RT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中Bcl 2、Bax和Caspase 3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心肌排列整齐无断裂,模型组出现大量断裂;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明显改善;模型组大鼠血清LDH、CK、CK MB、α HBD高于假手术组(P<005),心肌MDA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心肌SOD、T AOC及 NOS水平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金雀异黄酮三个剂量组和阿司匹林组血清LDH、CK、CK MB、α HBD明显降低(P<005),心肌MDA明显降低(P<005),心肌SOD、T AOC及NOS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心肌Bcl 2蛋白和mRNA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Bax和Caspase 3蛋白和mRNA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金雀异黄酮三个剂量组和阿司匹林组Bcl 2显著上调(P<005),Bax和Caspase 3显著下调(P<005)。结论 金雀异黄酮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同时提高心肌抗氧化能力,抑制MI/RI给心肌带来的损伤。  相似文献   
96.
目的通过观察大豆异黄酮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钙调蛋白(CaM)-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aMPK)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大豆异黄酮治疗AD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β双侧海马注射建立AD大鼠模型,分组后给予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ELISA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CaM、CaMPK含量,免疫组化SP法观察大鼠海马组织Ras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豆异黄酮可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0.01),显著降低AD大鼠海马组织CaM、CaMPK的含量(P<0.01),显著降低AD大鼠海马组织Ras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大豆异黄酮可能通过降低AD大鼠海马CaM-CaMPK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起到治疗AD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以当归补血汤为研究对象,比较其传统汤剂、自制配方颗粒汤剂与市售配方颗粒剂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差异,为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建立指纹图谱,从化学成分的种类、指标性成分含量、共有峰峰面积总和、指纹图谱的相似度4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色谱峰数目由传统汤剂的15个共有色谱峰到配方颗粒的13个(A厂)、12个(自制)、11个(B厂)、9个(C厂)。指标成分的含量上,配方颗粒中阿魏酸含量与传统汤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阿魏酸含量:传统汤剂A厂配方颗粒汤剂自制配方颗粒汤剂B厂配方颗粒汤剂C厂配方颗粒汤剂;毛蕊异黄酮苷含量:自制配方颗粒汤剂传统汤剂A厂配方颗粒汤剂B厂配方颗粒汤剂C厂配方颗粒汤剂。配方颗粒汤剂中共有峰峰面积的总和均低于传统汤剂,若传统汤剂为1,其他(自制和A、B、C 3厂家)分别相当于0.95、0.66、0.40、0.47。自制配方颗粒汤剂以及A、B厂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相比相似度较高(0.97、0.96、0.98),C厂家稍低(0.85)。通过对当归补血汤主要色谱峰进行归属发现,其色谱峰基本均来自各单味药材,在本实验条件下,未见明显的新化学成分的产生,配方颗粒汤剂较传统汤剂有成分的消失。结论当归补血汤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相比,传统汤剂无论在指标成分的含量还是特征图谱中色谱峰的数量上均高于配方颗粒汤剂,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这表明配方颗粒标识的临床当量与汤剂实际不符,应对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推荐当量进行校正,促进临床合理应用;同时也为国家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的统一化管理提供科学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8.
无花果果实中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明辉  张文浩  张明明  刘艳萍  赵烽  付艳辉 《中草药》2019,50(11):2524-2528
目的研究桑科榕属植物无花果Ficus carica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系统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无花果果实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怀特酮(1)、甘草宁G(2)、4′-羟基-5,7-二甲氧基-6-(3-甲基-丁烯基)-异黄酮(3)、猫尾草异黄酮(4)、indicanine C(5)、木豆素(6)、美迪紫檀素(7)、高丽槐素(8)、4-羟基-3-甲氧基-8,9-亚甲二氧基紫檀烷(9)、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10)、松脂素(11)、杜仲树脂酚(12)、丁香树脂醇(13)、8-羟基松脂醇(14)、3-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1-丙酮(15)和4-羟基-3-甲氧基苯乙醇(1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无花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
多指标-响应曲面法优选酒炖熟地黄最佳炮制工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基于响应曲面技术,应用HPLC法定量测定,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角度建立酒炖熟地黄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HPLC定量分析,以地黄苷D、益母草苷、5-羟甲基糠醛(5-HMF)和毛蕊花糖苷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曲面设计法考察地黄浸润时间、加黄酒量、炖制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对酒炖熟地黄炮制工艺的影响,寻找出最佳炮制工艺。结果色谱柱为Tnature-C_(18)柱(250 mm×4.6 mm,5μm),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为25℃。地黄苷D和益母草苷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4∶96),检测波长为203 nm;5-HMF和毛蕊花糖苷定量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15 min,11%乙腈;15~15.1 min,11%~16%乙腈;15.1~50 min,16%乙腈;检测波长为334 nm。酒炖熟地黄的最佳工艺为100 kg生地加入黄酒60 kg,浸润12 h,密闭炖制38 h,在76℃干燥33 h。结论所建立的HPLC法稳定可行,适合所选成分的测定。采用响应面法建立的模型相对准确,可以较好地预测4种成分含量;优选的酒炖熟地黄炮制工艺方法可行,为制定熟地黄的质量标准和现代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选择肉苁蓉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5种苯乙醇苷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筛选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最优条件提取后,利用HPLC法检测不同干燥方式肉苁蓉的松果菊苷、肉苁蓉苷A、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成分含量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密切值法分析5种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选择最佳干燥方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甲醇体积分数55.14%,液料比46.39,提取时间38.50 min。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密切值法分析表明,采用冷冻干燥法所得到的肉苁蓉品质最好,80℃烘干次之,40℃烘干最低。结论使用该工艺提取肉苁蓉,其5种苯乙醇苷类成分提取完全、充分。虽然冷冻干燥法炮制肉苁蓉所保留有效成分最高,但从生产角度考虑,采用80℃烘干法炮制能达到成本和功效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