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05篇
内科学   9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59篇
预防医学   10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2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及其亚群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临床关联性。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4例CHB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及其亚群初始T细胞(TN)、中央记忆T细胞(TCM)、效应记忆T细胞(TEM)、终末效应记忆T细胞(TEMRA)的频数及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同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病毒学指标等临床资料。使用SAS 9.1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应用Mann-Whitney U test分析组间差异,应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HB患者的TEMRA亚群在CD8^+T细胞中的频数显著降低(P=0.012),总CD8^+T细胞(P=0.018)及其TEM亚群(P=0.004)表面PD-1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相关性研究显示,CD8^+TEM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显著正相关(r=0.554,P=0.040)。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中PD-1阳性的CD8^+TEM频数升高,且与外周血中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内HBV复制的活跃性可能与外周血中CD8^+T细胞的活化状态,特别是其TEM亚群上PD-1的高表达关联。  相似文献   
102.
摘要 目的:研究在矫正镜前步行状态下,运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对脑卒中偏瘫步态的矫正作用。 方法:选择病程>3个月,初次发病的5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有行走能力但伴有步态明显异常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常规药物治疗、常规康复运动训练和步态矫正训练等。研究组对偏瘫步态患者在步行时,结合运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在患侧下肢摆动前期兴奋其臀大肌,在患侧下肢支撑期刺激其腘绳肌。对照组在静态立位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刺激患侧腘伸肌和臀大肌。两组治疗前后均用足印法评测双侧步长的对称度、步宽、步速;用Holden评定步行能力,用Brunnstrom评定下肢运动功能。 结果:通过治疗4周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Holden步行能力、双侧步长的对称度、步宽、步速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步行状态下运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对双侧步长的对称度、步宽的矫正和Holden步行能力和步速的提高较静态立位下进行神经和肌肉刺激器治疗相比更明显。步行状态下运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对矫正偏瘫步态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3.
601例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郑州市2000年和2001年经麻疹实验室确诊的601例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探讨郑州市麻疹发病的现状,以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的。方法采用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每例麻疹确诊病例逐个进行详细的个案调查,总结其发病特点和流行规律。结果经实验室确诊的601例麻疹病例,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8月龄—5岁年龄组,占52.91%,(8月龄麻疹病例占10.32%。≥8月龄无免疫史的和≥8月龄有免疫史的麻疹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15.81%和22.63%。全市麻疹病例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状态,共发生大小爆发26起,多集中在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占爆发病例的60%,麻疹爆发直接影响着当地的发病水平。2—4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68.39%。麻疹初始强化免疫后的同期比麻疹初始强化免疫前的同期,麻疹病例下降61.85%。结论麻疹发病与实际接种率不高和免疫失败都存在一定的关系,麻疹初始强化免疫对控制麻疹爆发和麻疹病例的发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今后要进一步提高麻疹疫苗的初免、复种的接种率和麻疹疫苗的免疫的成功率,并做好控制麻疹爆发和流行的工作;如何降低<8月龄麻疹发病也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4.
颈椎椎间融合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颈椎退变性疾病如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的外科治疗 ,现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上世纪 5 0年代Smith、Robinson[1]和Cloward[2 ] 开展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以来 ,大量的颈椎病患者由此经典的手术方法而得益 ,但随全球开展此类手术病例数的增加 ,由此而出现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3 ] ,一般认为经典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的不足在于 :融合材料的来源问题 ,取自体髂骨被认为是经典而理想的植骨来源 ,但髂骨供骨区的并发症至今仍困扰着脊柱外科医生[4] ,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替代材料存在融合率不足的弊端[5] ;…  相似文献   
105.
随着社会老龄化,现代生活节奏增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慢性便秘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是个最常见疾病,尤其是老年患者,治疗较为困难。慢性便秘(chronic contipation c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功能性疾病,可以发生于不同年龄人群,总发病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年龄≤50岁非前列腺癌男性初始PSA及PSA速度的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1月初始PSA检测年龄≤50岁的非前列腺癌患者的PSA值,计算PSA检测≥2次者的PSA速度.研究不同年龄段初始PSA及PSA速度的分布范围,分析初始PSA、初始PSA年龄及PSA速度之间的相关性.用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比较初始PSA高于和低于中位数2组患者将来PSA≥2.5 ng/ml风险的差异.结果 4206例非前列腺癌者,初始PSA中位数为0.6 ng/ml,其中≥1.0、≥2.5和≥4.0 ng/ml者分别1026例(24.4%)、177例(4.2%)和90例(2.1%).417例PSA检测≥2次者PSA速度的中位数为0.03 ng·ml-1·y-1,其中≥0.35、≥0.75和≥2.00 ng·ml-1·y-1者分别为25例(6.0%)、13例(3.1%)和8例(1.9%).年龄与PSA、年龄与PSA速度、PSA与PSA速度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r值分别为0.019、-0.015和-0.006,P值分别为0.218、0.754和0.897).395例PSA检测≥2次且初始PSA<2.5 ng/ml者随访3个月~7.1年,中位时间2.0年,初始PSA高于和低于中位数2组患者将来PSA超过2.5 ng/ml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龄≤50岁非前列腺癌男性的中位初始PSA和PSA速度分别为0.6 ng/ml 和0.03 ng·ml-1·y-1.初始PSA高于中位数的患者将来PSA超过2.5 ng/ml的风险明显增高.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itial PSA and PSA velocity in men younger than years without prostate cancer. Methods PSA in men younger than 50 years without prostate cancer from January 2001 to November 2009 were retrieved retrospectively from our computer center. PSA velocity was calculated if their PSA was measured twice or more. The distributions of initial PSA and PSA velocity were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initial PSA, initial PSA age, and PSA velo-city were also analyzed. Kaplan-meier and log-rank test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risk of PSA≥ 2.5 ng/ml after initial PSA measurement, stratified by median initial PSA (0.6 ng/ml). Results A total of 4206 men without prostate cancer were included. The median initial PSA value in these men was 0.6 ng/ml. Of these men, 1026 (24.4%), 177 (4.2%), and 90 (2.1%) had an initial PSA≥1.0, ≥2.5, and ≥4.0 ng/ml,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417 men had their PSA measured these men, 25 (6.0%), 13 (3.1%), and 8 (1.9%) had a PSA velocity≥0.35, ≥0.75, initial PSA age and initial PSA, initial PSA age and PSA velocity, and initial PSA and PSA velocit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0.019, -0.015, and -0.006, respectively; P=0.218, 0.754, and 0.897, respectively). After a follow-up of up to 7.1 years from baseline PSA measurement, the risk of PSA≥2.5 ng/ml, stratified by median initial PSA (0.6 ng/ml)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log-rank test, P<0.001). Conclusions The median baseline PSA and PSA velocity in men younger than 50 years old without prostate cancer are 0.6 ng/ml and 0.03 cancer with an initial PSA higher than median (0.6 ng/ml) have a subsequently higher risk of PSA value ≥2.5 ng/ml.  相似文献   
107.
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与预后关系。方法:检测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2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组及50例冠心病非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性早搏组(对照组)的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的窦性心率变化[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左室射血分数(LVEF)3项指标,并观察3项指标与1年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震荡初始(TO)为(-0.38±2.34)%,震荡斜率(TS)为(2.30±1.10)ms/RR;扩张型心肌病组震荡初始为(-0.38±2.26)%,震荡斜率为(4.67±2.86)ms/RR;对照组震荡初始为(-2.26±3.16)%,震荡斜率为(8.60±6.84)ms/RR,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2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组的震荡初始为(-0.28±1.86)%,震荡斜率为(2.00±1.00)ms/RR,LVEF为(32.46±6.24)%;14例急性心肌梗死非合并心力衰竭组的震荡初始(-0.21±1.23)%,震荡斜率(2.30±1.10)ms/RR,LVEF为(50.46±8.26)%。两组比较:震荡初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震荡斜率、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各指标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3组各指标与1年内的死亡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性心律失常之后窦性心率震荡不一定能预测死亡率,死亡率的高低在于该种疾病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8.
冉文华 《重庆医学》2013,42(9):1069-1072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全球第3位。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演变,世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而中国的增速则为3.9%,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肝脏是连接门静脉系统和腔静脉系统的桥梁,因其血窦的血液滤过作用,肝脏成为结直肠癌最先和最易侵及的器官。约25%的患者在初诊时即发现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其余25%~50%的患者在后续治疗过程中最终发展为肝转移,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近年来,CRLM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9.
邹全林  刘晟 《当代医学》2013,(33):145-146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房颤初始治疗最佳给药方案。方法选取165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mg治疗组及5mg治疗组,每组55例,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3mg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q12h×4d作为初始治疗;3mg治疗组患者给予华法林3mg作为初始治疗;5mg治疗组患者给予华法林5mg作为初始治疗,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直至INR稳定在2.0~3.0。比较各组患者INR增高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INR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为(11.8±4.8)d,INR增高次数发生率为5.5%,未出现血及血栓栓塞事件;3mg治疗组INR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为(12.5±4.3)d,INR增高发生率为9.1%,未出现主要出血事件,轻微出血发生率为3.6%,血栓栓塞发生率为1.8%;5mg治疗组INR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为(17.4±5.3)d,INR增高发生率为16.4%,未出现主要出血事件,轻微出血发生率为9.1%,血栓栓塞发生率为3.6%。结论华法林3mg联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q12h×4d作为初始抗凝治疗能使INR迅速安全有效达到稳定,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0.
【摘要】心肌T1-mapping成像作为近些年快速成长起来的心脏磁共振(CMR)技术,在心肌水肿、纤维化及浸润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过程中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可用于定量检测局灶性或弥漫性病变、评估无症状性或早期心肌改变,效果优于传统对比剂增强T1WI和T2WI。本文拟通过回顾近年来有关心肌T1-mapping成像的序列、成像技术和在水肿、纤维化及浸润性心肌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系统阐述并对国际共识中有关T1-mapping的纳入情况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