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5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登封市一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流行原因,提出防控对策。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描述疫情分布特点。结果该起疫情发生在封闭寄宿制学校的一个宿舍中,宿舍罹患率为25.00%,带菌率为58.33%。结论人群来源复杂、带菌率高、封闭寄宿制学校等是发生疫情的重要原因。建议学校增加传染病监测敏感度,建立传染病防控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郑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方法对聚集性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20年1月21日-2020年2月20日郑州市共34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其中家庭(族)聚集占85.29%(29/34),国际旅行聚集占5.88%(2/34),公司聚集占2.94%(1/34),医院聚集占5.88%(2/34);聚集性疫情涉及确诊病例人数占郑州市报告确诊病例的61.15%(96/157);发病原因与外省外市相关(包括武汉)的聚集性疫情占58.82%;1起聚集疫情中,续发病例中1例早于指示病例发病,1例与指示病例同时发病。结论郑州市聚集性疫情以家庭(族)聚集为主,病例密切接触者一律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是有必要的。在复工复产之后,应落实好各项相关政策,警惕企事业单位聚集性疫情的发生。续发病例早于或者与指示病例同时发病,提示潜伏期具有传染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601例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郑州市2000年和2001年经麻疹实验室确诊的601例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探讨郑州市麻疹发病的现状,以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的。方法采用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每例麻疹确诊病例逐个进行详细的个案调查,总结其发病特点和流行规律。结果经实验室确诊的601例麻疹病例,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8月龄—5岁年龄组,占52.91%,(8月龄麻疹病例占10.32%。≥8月龄无免疫史的和≥8月龄有免疫史的麻疹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15.81%和22.63%。全市麻疹病例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状态,共发生大小爆发26起,多集中在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占爆发病例的60%,麻疹爆发直接影响着当地的发病水平。2—4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68.39%。麻疹初始强化免疫后的同期比麻疹初始强化免疫前的同期,麻疹病例下降61.85%。结论麻疹发病与实际接种率不高和免疫失败都存在一定的关系,麻疹初始强化免疫对控制麻疹爆发和麻疹病例的发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今后要进一步提高麻疹疫苗的初免、复种的接种率和麻疹疫苗的免疫的成功率,并做好控制麻疹爆发和流行的工作;如何降低<8月龄麻疹发病也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 一、前言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我省亦是本病的高发区之一,尤其1985年年发病率高达7.78/10万,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都带来了严重的不幸。自计划免疫实施以来,我省脊灰的流行一度得到成功的控制,最低为1986年,年发病率在0.01%/10万以下。而后又因种种因素的影响逐年回升,到1990年猛增至984例,年发病率为1.149%/10万。1991  相似文献   
5.
接种乙脑活疫苗致过敏性皮疹一例报告郑天柱,刘建勋,韩同武李某,女,14岁,郑州市近郊人,于1995年5月18日下午注射乙脑活疫苗(批号:950107-8效期96.8·6武汉所产)0.5ml,左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3小时后,左上肢及右脚面出现单个暗红色皮...  相似文献   
6.
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针对郑州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可能的传播模式和潜伏期传染性,为及时控制传染源、遏制疫情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8例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例具有共同武汉暴露史的病例,分别于1月31日、2月1日发病;其他6位家庭成员中1例于1月30日发病,1例于1月31日发病,3例于2月1日发病、1例于2月3日发病。结论 此次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2例原发病例通过家庭共同暴露传染给其余6位家庭成员,5例续发病例发病日期早于或与原发病例同日发病,提示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早期居家隔离措施可能导致家庭聚集疫情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3 - 2018年郑州市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报告情况。方法 从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和河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13 - 2018年郑州市报告的严重 AEFI的分类、疫苗、临床诊断以及接种剂次数等相关信息,参考郑州市常规免疫报表,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其分析。结果 2013 - 2018年郑州市共报告71例严重AEFI个案,报告发生率3.15/100万剂,包括异常反应57例,占80.28%;偶合症13例,占18.31%;心因性反应1例,占1.41%。上街区和登封市严重AEFI的报告发生率较高;8月为报告高峰(11例,占15.49%);64.79%在接种后2 d内发生反应;预防接种后发生严重AEFI的病例中,77.47%分布于3岁以下的幼儿。严重AEFI报告发生率较高的疫苗为麻风疫苗和23价肺炎疫苗。最终临床诊断为热性惊厥和过敏反应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AEFI病例较多;73.24%病例转归为痊愈、7.04%为好转、1.41%为加重、7.04%后遗症以及8.45%死亡。结论 郑州市2013 - 2018年严重AEFI主要分类为异常反应,常发生于小年龄组,大多短时间内发生反应并转归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郑州市2018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和疫苗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郑州市2018年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和各疫苗接种剂次数,汇总整理数据后,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郑州市2018年共报告AEFI个案1554例,其中一般反应1454例,占93.56%、异常反应86例,占5.53%、偶合症9例,占0.58%、心因性反应1例,占0.06%、待定4例,占0.26%、无接种事故发生;男性845例、女性709例,男女比例1.19:1;发生年龄以≤1岁为主,占73.75%;96.07%转归为痊愈;AEFI报告发病率前三位的分别是麻风疫苗(132.66/10万剂次);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92.28/10万剂次);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灰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75.02/10万剂次);全市AEFI报告发生率43.87/10万剂次,其中严重AEFI报告发生率0.54/10万剂次。结论2018年郑州市AEFI监测系统运转和疫苗安全性良好,需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一起不明原因疾病的调查,进一步明确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症状,及时准确地发现并预防毒鼠强中毒事件,探讨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方法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全面掌握病人的临床症状及发病过程,并对病人的饮食和血液、尿液进行现场采样。结果病人的临床症状与毒鼠强中毒吻合,实验室检查发现病人的血样毒鼠强全部呈阳性,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初步认定为一起人为的毒鼠强投毒事件。结论预防农村毒鼠强中毒事件的发生,要加强农民的安全和防护意识,加强对农村灭鼠药的管理,加大对基层医护人员的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视程度及培训力度,避免毒鼠强中毒误诊的发生,同时提醒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结合实际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0.
郑州市2002年城区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了解我市城区居民死因构成 ,发现当前危害严重的疾病 ,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死因分类按国际分类标准ICD - 9进行 ,死因归类按国家卫生部 1 7大类 (CCD - 87)归类 ,以死亡率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数作为统计指标。结果 本文对 2 0 0 2年郑州市城区人口死因进行分析 ,城区居民年均死亡率为 30 9.5 4 / 1 0万。前 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病 ,肿瘤、呼吸系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免疫疾病 ,传染病死因排第十位。主要死因的YPLL顺位是 :肿瘤、循环系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病、内分泌营养代射免疫疾病。提出当前疾病预防控制面临着传染病与慢性非传染疾病双重负担 ,针对不同类别的疾病应运用计划免疫、疾病监测、健康教育、社区干预、疾病筛查等不同的手段 ,以控制疾病的发生 ,降低死亡率 ,提高人们的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