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3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YLT-322是本实验室合成的一种新型的苯并噻唑衍生物,已有文献证实其可以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肝癌细胞Hep G2凋亡,对多种癌细胞都有效果。本实验拟通过一系列生物实验来考察YLT-322对结直肠癌细胞的作用。方法:作者对多种癌细胞进行初筛,筛选出两种效果较好的结直肠癌细胞进行细胞毒性试验,平板克隆形成,Hoechst等实验,以证实YLT-322对结直肠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结果:YLT-322实验组比对照组的细胞凋亡明显增多,且与剂量和作用时间成正比。说明YLT-322的确对结直肠癌有抑制作用。结论:YLT-322对结直肠癌细胞有诱导凋亡的作用,作为一个新型的小分子抑癌药物,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Flt3配体在生物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lt3配体(Flt3 ligand,FL)是一种与造血调控有关的早期造血生长因子。FL与造血干细胞表面的Fm样酪氨酸激酶受体3结合,激活造血前体细胞,促进其增殖;与其他细胞因子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造血效应。研究还证实,FL作为一种免疫佐剂,单独或者联合其他细胞因子能在体内外扩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促进其发育、成熟。树突状细胞是免疫系统中一类重要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能够摄取外来抗原,与自身的MHC形成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显著刺激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和T细胞不同,NK细胞不需要抗原提呈细胞的作用,通过分泌干扰素等细胞因子能够直接杀伤肿瘤细胞;FL联合其他细胞因子能够诱导NK前体细胞(pro—NKcell)的扩增和增殖,进而增强机体的抗肿瘤能力。目前FL已经被应用于造血系统疾病、乳腺肿瘤、前列腺肿瘤、肝脏肿瘤、神经系统肿瘤等疾病的基础或临床研究。此外,在抗感染、抗宿主移植以及自身免疫反应疾病等方面FL也有较好的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FL显示出了优越的生物学效应,展示了其在生物治疗领域中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3.
淋巴管生成因子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淋巴管系统是肿瘤转移的一个重要途径。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我们对淋巴管系统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知之甚少。目前,淋巴管生成因子和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的相继发现大大促进了淋巴系统这一领域的研究。大量动物实验以及临床病理研究结果显示,淋巴管生成因子与肿瘤中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这使得淋巴管生成因子成为肿瘤淋巴道转移机制和抗肿瘤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4.
adiponectin作为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在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的抑制作用,它主要是通过与血管发生的相关活性负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并通过结合某些肿瘤细胞中的adiponectin受体或者激活其下游信号通路而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鉴于adiponectin抑制血管生成的特性以及启动caspase家族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郭红  边国慧  周钦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5):921-922,932
[目的]构建小鼠Pkd2条件性基因敲除打靶载体,为建立Pkd2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奠定基础.[方法]以正常小鼠(129×1/SvJ)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小鼠Pkd2基因一段包括第9号外显子的长为9.3kb的序列,通过引入LoxP和Neo基因等步骤,建立条件性敲除Pkd2第9号外显子的条件性基因打靶载体.[结果]经多个限制性核酸酶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所构建的Pkd2基因条件性敲除打靶载体符合设计要求.[结论]成功构建小鼠条件性Pkd2基因敲除打靶载体,为建立Pkd2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IL-8和IFN-γ基因多态性在鼻咽癌(NPC)患者中的频率分布,并分析其与NPC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分析105例NPC患者和109例健康对照者IL-8基因-251(A/T)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检测两组人群中IFN-γ C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两位点多态性与NPC的关系.结果 NPC组IL-8 -251(A/T)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C组IFN-γ(CA)n 13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78,P=0.015),其基因型(CA)13 /(CA)13 、(CA)13 /(CA)13-和(CA)13-/(CA)13-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也有差异(χ2=15.181,P=0.001). 结论在研究人群中未发现IL-8 -251(A/T)位点多态性与NPC相关;IFN-γ(CA)n 13等位基因与NPC具有相关性,提示IFN-γ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可能在决定鼻咽癌遗传易感性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大鼠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其在NIH 3T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PCR获得实验所需的IP-10基因片段,通过酶切IP-10基因片段、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EGFP—cl和连接反应,构建IP-10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l—IP-10,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PCR及DNA序列测定证实构建成功后,用PolyFect脂质体转染NIH 3T3细胞,然后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EGFP—cl—IP-10在NIH 3T3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酶切分析、PCR及DNA序列测定证实,IP-10基因片段被成功克隆人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EGFP—cl,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证实,该基因能在NIH 3T3细胞中表达。结论证实IP-10基因可在NIH 3T3细胞中表达,为将其作为DNA疫苗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A5基因(ApoA5)-1131T/C多态性与成都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及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分析154例T2DM患者和206例正常对照者ApoA5基因一1131T/C多态性.酶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T2DM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ApoA5基因一1131T/C多态位点T、C等位基因频率在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721、0.279和0.760、0.240.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ApoA5基因-1131T/C位点基因型频率和T、C等位基因频率在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纯合子患T2DM风险是TT纯合子的2.432倍(95%CI:1.081~5.473).T2DM组ApoA5基因一1131T/C位点C等位基因携带者(TC)基因型和CC基因型的血清TG水平和TG/HDL-C比值均高于竹基因型携带者(P<0.05).正常对照组TC基因型携带者的血清TG水平和TG/HDL-C比值较TT基因型携带者升高(P<0.05).T2DM组颈动脉IMT ApoA5基因-1131T/C位点CC基因型亚组较TT基因型亚组有增加趋势(P=0.08).结论 ApoA5基因-1131T/C多态性与T2DM的发生无相关性,但CC基因型患T2DM的风险增加.ApDA5基因-1131T/C多态性与正常对照及T2DM患者的血清TG水平和TG/HDL-C比值增高有关,但与T2DM患者颈动脉IMT的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共轭三烯酸(TCLA)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增殖实验(MTT法)、克隆形成实验、BrdU掺入实验检测TCLA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Hoechst33342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调亡相关基因腺苷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ADPRTL1)、细胞色素P4501A1(CYP1A1),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结果MTT法发现,TCLA可显著抑制C6细胞株增殖(40μmol/L,72h,细胞存活率56.71%±0.98%),并存在量-效、时-效关系;克隆形成下降,40μmol/L的TCLA可完全抑制克隆形成;实验组BrdU标记率63.1%±1.0%,较对照组(95.6%±1.4%)明显降低(P<0.05);Hoechst33342荧光染色示,实验组凋亡率10.0%±0.3%,较对照组(1.6%±0.6%)明显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示,TCLA使C6细胞凋亡指数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ADPRTL1、CYP1A1、PPAR-γ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LA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细胞周期阻滞、上调凋亡相关基因(ADPRTL1、CYP1A1、PPAR-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YM976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粘液分泌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药物对照组、COPD模型组、药物干预组。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总数和巨噬细胞绝对计数及百分比,阿辛蓝和MUC5AC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UC5AC表达,RT-PCR检测MUC5AC mRNA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YM976可以降低丙烯醛诱导的COPD大鼠BALF中的细胞总数和肺泡巨噬细胞计数及百分比,降低其肺组织MUC5AC的mRNA水平和MUC5AC蛋白表达。结论YM976能有效减少大鼠BALF中细胞总数和巨噬细胞数,从蛋白和基因水平抑制大鼠肺组织MUC5AC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