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通过检测凋亡细胞计数及凋亡相关基因bax和Fas的表达,探讨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在冷灌注保存大鼠肝脏组织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末端标记法(TUNEL法)及RT-PCR,按照供肝保存时间30、60、90、120、180、300min分为6组进行凋亡细胞计数及其相关基因的检测。结果 不同保存时间大鼠肝脏组织中均有凋亡细胞发生,随着时间延长,凋亡细胞计数呈进行性增加趋势;未检测到bcl-2的表达,但可明显检测到bax和Fas基因的表达。结论 在冷灌注保存肝组织中,细胞凋亡是早期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与bax和Fas的高表达以及bcl-2的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2.
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疗效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对 1995年 1月至 2 0 0 0年11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 116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 10项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35 3% ,病死率为 7 7%。术前有低蛋白血症 (血清白蛋白 <3 0g/L)、高血糖 (血糖 >10mmol/L) ,手术时间超过 6h者 ,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均明显升高 (P <0 0 1)。围手术期的APACHEⅡ和POSSUM评分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呈正相关。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风险大 ,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必须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手术人员应专业化。  相似文献   
53.
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局部动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检验局部注射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分析 5 4例接受局部动脉溶栓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 ,其中颈内动脉主干闭塞 3例(5 .6 %) ,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 46例 (85 .2 %) ,大脑前动脉闭塞 5例 (9.2 %)。结果 预后好的患者共有 41例 (75 .9%) ,血管再通程度 >5 0 %39例 (72 .2 %) ,再通程度 <5 0 %的 15例 (2 7.8%)。颅内出血率为 2 0 .4%,病死率为 7.4%。结论 局部动脉溶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以提高血管再通率 ,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对侧脑室引流管在结核性脑膜炎脑积水治疗中放置时间及拔管时机进行评估,观察临床转归.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结核性脑膜炎中、重度脑积水患者226例,分为改良脑室引流组(治疗组)127例和常规脑室引流组(对照组)99例,全部病例均行规范的全身抗结核、脱水及激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局麻下改良脑室外引流,对照组按常规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2天行脑室注射抗结核药物,引流两周后行24h夹闭导管试验,按拔管指征评估拔管可能性,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127例中,引流时间窗符合拔管指征者76例,提前拔管19例,延迟拔管32例,导管放置时间(27.6±17.3)d,3例继发颅内感染,总有效率为74.8%(95/127),颅内感染发生率2.3%;对照组99例中,引流时间窗符合拔管指征者56例,提前拔管29例,延迟拔管14例,导管放置时间(18.9±15.2)d,7例继发颅内感染,总有效率为69.7%(69/99),颅内感染发生率7.1%.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5,P >0.05),两组脑室外引流导管放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3,P<0.05),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2,P <0.05).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合并中、重度脑积水患者应早期行侧脑室外引流,配合脑室内注射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可使部分患者避免V-P分流手术.改良脑室外引流能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妥善评估侧脑室引流管在结核性脑膜炎脑积水治疗中放置时间及拔管时机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5.
高龄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的两种手术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开放性手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U-100双频双脉冲激光治疗高龄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总结25例开放性手术与2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联合双频双脉冲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伴膀胱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前列腺梗阻症状解除,无术后严重并发症,膀胱结石均消失。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双频双脉冲激光治疗高龄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是一种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6.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介入治疗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及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 支架术 ,即PTCA Stent)对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对 72例成功进行PTCA Stent的冠心病病人 ,进行术前、后 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d及校正后QTd(QTcd)测定。结果 不同类型冠心病和冠脉病变不同支数术前QTd及QTcd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术后QTd及QTcd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1) ;单支病变组术后QTd、QTcd较其它病变组下降显著 (P <0 0 5 )。结论 冠心病病人QTd及QTcd在PTCA Stent术后随着心肌缺血及心室复极不均一性的改善而降低。  相似文献   
57.
广枣三种粗提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广枣中三种不同工艺提取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为找到一种抗心律失常作用较强的主要化学单体或简单复合物打下基础。方法:(1)乌头碱导致大鼠心律失常;(2)哇巴因导致豚鼠心律失常;(3)结扎冠脉导致大鼠心律失常。结果:样品1、样品2可显著延长乌头碱所致大鼠早搏、室速、室颤、心脏停搏出现时间,使哇巴因所致豚鼠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延长,明显减少结扎大鼠冠状动脉所导致的室性异位搏动数、推迟心律失常出现时间、缩短室速时程、降低室颤发生率,并呈剂量依赖性。样品3使乌头碱所致大鼠室速、室颤出现时间缩短,使哇巴因所致豚鼠心律失常出现时间缩短,对结扎大鼠冠状动脉所导致的大鼠室性异位搏动数、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和室速时程均有不同程度的负性影响。结论:样品1、样品2能对抗乌头碱、哇巴因、结扎冠状动脉等所导致的心律失常的发生;而样品3不仅没有对抗作用,还有可能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58.
胎盘部位结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青  张建民  郭庆明  蒋静娟 《江苏医药》2001,27(5):333-334,I001
目的 报告6例胎盘部位结节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进一步认识到该病变是一种残留的胎盘部位组织,与当前妊娠缺乏联系。方法 在刮宫及子宫切除标本常规HE切片的光镜观察中偶然发现。其中2例分别做角蛋白、胎盘促乳素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三项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光镜下为界清的广泛玻璃样变的结节,病变细胞为中间滋养层细胞,其免疫组化标记角蛋白为弥温强阳性,胎盘促乳素少数细胞强阳性。结论 胎盘部位结节是良性病变,须与正常宫内妊娠、胎盘部位滋养层细胞肿瘤及一种宫项鳞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间隙]连接蛋白37(Cx37)基因C1019T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相关生化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研究283例(病例组136例,健康对照组147例)受试者Cx37 C1019T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并分析研究对象血清中cTnI、CK-MB、CRP、TC、TG、HDL-C、LDL-C、apoAⅠ、apoB和Lp(a)的含量与Cx37基因C1019T多态性的关系。结果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CC、CT和TT基因型受试者cTnI、CK-MB和CRP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CT型和TT型受试者LDL-C水平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30和0.026),3种基因型的TC、TG、HDL-C、apoAⅠ、apoB和L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L-C水平差异可能是导致Cx37基因C1019T多态性具不同的AMI患病风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0.
目的 了解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中影响安氟醚摄取的因素。方法 将5岁以下先心病病儿60例随机分为A组:室间隔缺损(VSD)及房间隔缺损(ASD)病儿体外循环(CPB)前、后匀吸入安氟醚(15例);B组:VSD及ASD病儿单纯CPB后吸入安氟醚(15例)。C组:法鲁氏四联症(F4)病儿CPB前、后均吸入安氟醚(15例)。D组:F4病儿单纯CPB后吸入安氟醚(15例)。将安氟醚的吸入浓度(F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