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37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61.
目的探讨硫酸钙对骨修复活动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股骨远端包容性骨缺损模型,用柠檬酸化硫酸钙和Osteoset片填充缺损,进行一般观察、大体x线及骨密度分析。结果普通X线观察提示缺损区填充的CCaS和Osteoset逐渐降解吸收,被新生的骨组织替代。3周时人工骨修复骨缺损区骨密度高于正常股骨髁;6周时缺损区骨密度下降,低于正常股骨髁;13周时较6周时增高接近正常股骨髁。骨修复过程中各个时间点骨密度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但是人工骨修复区骨密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硫酸钙体内能够降解吸收,不干扰新骨的形成,为骨的修复发挥骨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362.
363.
颗粒骨植骨在髋臼翻修中的应用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目的 介绍采用颗粒骨 (morselized bone)移植和国产带三翼髋臼假体行髋臼翻修术的体会。方法 1989年 12月~ 1999年 6月采用自体或异体颗粒骨植骨,行髋臼假体松动并骨缺损翻修 23例。男 12例,女 11例;年龄 38~ 71岁,平均 54.2岁。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使用的假体 :双杯关节置换 4例,全髋关节置换 19例。骨水泥固定 22例,非骨水泥固定 1例。按 Gustillo分型 :Ⅱ 型 3例,Ⅲ型 9例,Ⅳ型 11例。术中取髂骨自体颗粒骨 6例,异体冷冻干燥颗粒骨 17例,颗粒骨的直径为 4~ 6 mm。髋臼假体 :旋入型金属髋臼 2例,螺钉固定型金属髋臼 10例,国产带三翼金属髋臼 11例。带三翼金属髋臼结构为珍珠面金属髋臼的外上象限向心性分布三个翼,翼底与金属髋臼为一体,翼的游离缘为利刃,刃高分别为 10、 15、 20和 25 mm四个型号 ,内衬为超高分子聚乙烯。结果 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最短 1年 2个月,最长 8年 1个月,平均 3年 8个月。除 3例外,自体或异体颗粒骨均愈合良好。 X线检查 :假体包容满意,假体与骨床间无 X线透亮区,原骨缺损得以修复。翻修前 Harris评分平均为 47分,术后随访平均为 86分,翻修成功率为 86.9%。术后再松动者 3例中 2例因假体放置位置不当,植骨不充分,固定不牢致松动,其中 1例行再  相似文献   
364.
365.
366.
保留残端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和保留残束的ACL重建保留了更多ACL的残留组织,有研究认为可促进组织愈合并提高临床疗效,但也有研究发现ACL保残重建相比非保残重建无明显的优越性,而且ACL保残重建手术过程相对复杂,延长手术时间,会带来一定的并发症,ACL保残重建是否具有临床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回顾分析ACL保残重建的相关文献,对ACL残端的生物学特点、分类、保残重建技术和临床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67.
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LDH发生率逐年增高,约10%的患者须手术治疗。与传统手术相比,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工作通道经腰椎侧后方进入手术操作区域,对椎旁肌肉损伤小,无须破坏重要的关节韧带等结构,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小,成为近年来治疗LDH的主流手段。精准的穿刺定位是PETD工作通道置入的核心步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为解决PETD穿刺定位困难的问题,缩短术者的学习周期,增加穿刺精准性、安全性,并减少术前定位穿刺次数、透视次数、术中辐射剂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国内外学者利用影像系统、超声容积导航、三维打印、数字医学等技术对穿刺定位进行辅助,以精准、安全、快速地进行定位穿刺。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关于PETD穿刺定位辅助设备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68.
369.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在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方面取得了良好疗效。PELD主要有经椎间孔和经椎板间隙2种手术入路。经椎间孔入路代表性的技术为Yeung脊柱内窥镜系统(YESS)和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系统(TESSYS)。经椎板间隙入路由Ruetten等最先报道,主要作为经椎间孔入路的补充,适用于高髂棘的L5/S1节段LDH。虽然PELD较传统手术方式具有诸多优势,但其风险和并发症不容忽视。目前,PELD相关并发症主要为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术后髓核残留及复发等。近年,一种少见的并发症“术后症状性椎间盘假性囊肿(PDP)”正随着PELD手术量的增加,呈逐年增多趋势。PDP由Young等于2009年首次报道,定义为椎管内硬膜外的囊性病变,囊腔与相应手术节段椎间盘相通,囊肿压迫神经根导致术前症状复发甚至加重。Kang等于2011年首次报道了脊柱内窥镜术后的PDP病例。目前,关于PDP的文献报道较少,大部分为病例报告。PDP发生率较低,目前临床对其病因、发生机制、治疗方案等缺乏统一的认识,为该疾病的诊疗带来一定的困扰。因此,本文围绕PDP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0.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目前呈世界大流行趋势,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外源性输入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二次爆发[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