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正确掌握老年人转子间骨折的处理 ,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我院 1986年 1月—1998年 5月收治 316例 6 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 ,随访 2 0 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0 6例 ,男 6 7例 ,女 139例 ,男女之比 1∶2 .1。年龄6 0~岁 41例 ,70~岁 73例 ,80~岁 71例 ,>90岁 2 1例 ,最大96岁 ,平均为 78.5岁。骨折按Evans分型 :Ⅰ型 40例 ,Ⅱ型92例 ,Ⅲ型 5 7例 ,Ⅳ型 9例 ,Ⅴ型 8例。并发其他部位骨折 6例 ,分别为肱骨折 3例 ,Coll…  相似文献   
2.
探讨不同固定方式假体周围骨溶解X线征象差异与磨损颗粒迁移特点及其易聚积部位之间的联系 ,分析磨损颗粒在假体无菌性松动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因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术的 39个国产人工髋关节术前X线片 ,按部位及固定方式分组统计假体周围不同区域衬性和膨胀性骨溶解的发生率 ,并测算溶骨带宽或溶骨面积。结果 :非骨水泥固定髋臼假体周围各区 (Delee分区法 )衬性骨溶解发生率明显高于骨水泥固定组 (P <0 0 5 ) ,溶骨带宽以三区最重 (P <0 0 5 )并大于骨水泥固定组对应区 (P <0 0 5 ) ;膨胀性骨溶解以三区发生率最高 (P <0 0 5 ) ,但两种固定方式各对应区之间发生率及溶骨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柄周衬性骨溶解宽度人工股骨头组除一、四区 (Gruen分区法 )、全髋关节组除三、四区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外 ,其它各对应区均以骨水泥固定组较重 (P <0 .0 5 ) ;膨胀性骨溶解发生率以一、七区最高 (P <0 .0 5 ) ,两种固定方式各对应区之间溶骨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发生部位及严重程度与磨损颗粒迁移和聚集的部位有关 ,固定方式不同骨溶解的X线表现亦有差异。阻断磨损颗粒的扩散可能是防止骨溶解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体皮质骨支撑植骨在髋关节股骨翻修术中应用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从2001年10月至2007年12月,笔者对41例股骨严重骨缺损的患者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了同种异体皮质骨支撑植骨。主要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使用,一是采用延长股骨粗隆截骨(ETO)取股骨假体,而患者近端骨质疏松或原有严重的骨缺损,采用远端固定假体翻修,为增加股骨近端的强度或增加ETO后股骨近端的稳定性而采用,这类患者共20例;二是在采用打压植骨进行股骨重建时,因为股骨存在有节段性缺损,或因取股骨远端骨水泥而进行股骨开窗造成股骨节段性缺损时,为了封闭骨缺损,使其成为包容性缺损而采用,这类患者共6例;三是在有严重股骨骨质疏松的患者出现股骨骨折时采用,这类患者共15例。笔者进行了平均37个月(6~72个月)的随访。结果所有同种异体皮质骨在术后12个月可以看出有与宿主骨结合的征象,假体固定稳定。未发生感染、排异反应或假体松动征象,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8分增加到术后的88.1分。结论异体皮质骨支撑植骨在某些股骨翻修情况下有其特殊的需要,能够作为生物接骨板提供机械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目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假体尤其是解剖型假体大多是模仿人膝关节几何外型尺寸(尤其是股骨髁部分),并参考假体植入后的运动及稳定性等设计,因此,研究膝关节几何外形尺寸对人工膝关节设计有重要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5-04有关膝关节几何外形尺寸测量的文章,检索词“kneejoint,geometry measure-ment,prosthesis design,TKA”,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研究对象为人类。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1994-01/2005-0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膝关节外形尺寸测量、人工膝关节假体设计”,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有关文章,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膝关节几何外形尺寸测量的研究。②有关人工膝关节假体设计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35篇有关膝关节假体设计及膝关节外形尺寸测量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17篇符合研究要求。资料综合:①国内膝关节假体尺寸研究:有研究对正常人膝关节进行三维CT扫描,按身高不同分为3组,每组各获得6个正常左右膝关节数据,合每组数据建立典型的膝关节三维解剖模型;对120例240个正综常人膝关节CT扫描后所输出的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行相关参数的测量和分析,初步建立国内正常人膝关节模型和国人正常膝关节相关指标参考值;对数字化虚拟中国男性一号的膝关节断面切片图像,提供膝关节的有限元生物力学仿真分析。②国外膝关节假体尺寸研究:通过对尸体骨CT扫描,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重建测量分析后,指出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不仅要恢复肢体正常的力线,而且假体的几何形状要与个人人体相匹配,从而使假体能与周围保留的软组织协调运动。③膝关节假体尺寸研究展望:提供更多尺寸、或不同尺寸比率来得到最大的截骨覆盖面,重建膝关节。结论:人工膝关节设计方面不但需要大量人体解剖学研究资料,还需要测量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髌骨实体的几何学、形态学相关的数据及病态膝关节截骨后的相关数据,才能设计出符合人解剖结构的人工假体,而且型号从小至大,应俱全,供给假体的型号愈多,择余地愈大,一选手术效果亦愈理想。  相似文献   
5.
国人人工膝关节几何外形尺寸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纪元  张健  王岩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8):28-31,i0001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截骨后的各截骨面参数及髌骨参数对假体设计的指导意义。 方法:选择2005—02/05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77例患者。105个成人病态膝关节,其中男23例(32膝),女54例(73膝)。105个成人病态膝关节均为初次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并在术中保留髌骨。术中测量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截骨后的各个截骨面相关参数及髌骨参数。对所测得的全部数据均纳入统计学分析,采用stata8.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分析,对不同观察指标统计,求出均值及标准差。并给出股骨前髁宽、股骨前下髁宽、股骨髁宽及胫骨平台宽、胫骨平台内、外侧前后径之间的相关系数,给出回归方程。 结果:纳入病态膝关节10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确立了股骨髁及胫骨平台截骨后的各个参数之间的比例关系:①股骨前髁宽A与股骨髁宽C存在线性关系(P〈0.05),相关系数:0.7583,回归方程A=-1.523&;#177;0.754C。②股骨前下髁宽B与股骨髁宽C存在线性关系(P〈0.05),相关系数:0.8555。回归方程B=5.7746&;#177;0.8197C。③胫骨平台宽M与股骨髁宽C存在线性关系(P〈0.05),相关系数:0.8596,回归方程:M=24.6349&;#177;0.702lC。④胫骨平台内侧前后径L与胫骨平台宽M存在线性关系(P〈0.05),相关系数:0.8306,回归方程L=-7.8010&;#177;0.7729M。⑤胫骨平台外侧前后径N与胫骨平台宽M存在线性关系(P〈0.05),相关系数:0.7288,回归方程:N=-1.7405&;#177;0.6129M。⑥胫骨外侧平台前后径比内侧平台前后径小5.76mm。 结论:精确测量并统计了国人膝关节的形态学尺寸,提供了成人病态膝关节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截骨后各个截骨面的参数及髌骨参数指标参考值,为人工膝关节假体的设计、制作提供了更加符合国人解剖结构的科学依据,可以提高假体的适配度,进而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整体临床性能。  相似文献   
6.
新鲜异体和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软骨缺损的差异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压配技术进行移植修复,并评价新鲜异体和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软骨缺损的差别。方法:实验于2004—01/05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采用20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2组,自体移植组和异体移植组,每组10只。制备髌股关节面的股骨槽沟内直径4mm的软骨缺损的动物模型,①自体移植组在手术过程中取兔右侧关节的骨软骨块植入左侧的股骨槽沟缺损骨洞内,并与股骨槽沟软骨面平齐,闭合切口。②异体移植组在手术过程中采用组内配对将配对兔右侧膝关节取出的骨软骨块经乳酸林格氏液冲洗后,植入同组配对兔左膝的缺损内,同样将同组配对兔右膝取出的备用软骨植入配对兔左膝的缺损内。③于手术后12周观察移植后兔的关节活动度、关节腔积液情况,关节挛缩、粘连及血管翳形成情况。修复组织的质地以及周围组织和基底部的结合程度。髌骨面的退变情况。观察软骨基质分泌情况应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和番红O染色。缺损处修复组织的超微结构行透射电镜观察。软骨缺损的组织学评分以半定量的改良Wakitani score法评估,内容包括:细胞种类,髓质染色(易染性),表面完整性,软骨的厚度,移植软骨在受体周围组织的完整性6个方面19项内容,采用0,1,2,3,4评分,最大总分14分。结果:所有动物在实验过程中全部成活,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移植软骨情况的大体观察:异体移植组移植后局部高度及颜色已与正常软骨一致,平滑且结合紧密,与周围及基底部界限模糊且质地坚硬。关节囊正常。自体移植组移植块无陷落,无倾斜,仍然完整,厚度不变。②移植后软骨的微观结构:光镜观察可见两组移植软骨均已覆盖缺损,与正常软骨高度相当,缝隙已接近连接,细胞成熟,有大量软骨基质分泌,细胞排列规则,番红O着色深。周围无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自体移植组移植软骨与正常软骨的边缘之间形成锐利边缘的微裂,软骨基质没有能融合一体。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异体移植组见软骨细胞位于陷窝内,清晰,呈扁平状。细胞表面有多个突起,核呈椭圆形,染色质分布均匀,粗面内质网呈扩张状态,腔内有中等电子密度的分泌物,可见高尔基复合体。基质中可见胶原纤维存在。在成熟软骨细胞中可见细胞分裂象,并可见许多电子密度高的颗粒。自体移植组所见与异体移植组相同。③移植软骨的组织学评分结果:于12周观察自体移植组和异体移植组在组织学方面评分,细胞种类,髓质染色(易染性),表面完整性,软骨的厚度,移植软骨在受体周围组织的完整性评分相似,总评分相近(3.9,4.3,P=2.295)。结论:①同种关节软骨移植后可完全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软骨细胞存活,可分泌软骨基质,其形态与生物学特性类似于正常软骨细胞。(爹异体骨软骨移植后近期存活良好,并与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新西兰兔的全软骨缺损在组织学上相近,未见免疫排斥反应,故说明新鲜异体骨软骨也可以作为移植的供体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探讨髋关节表面置换后股骨侧的生物力学意义.方法采用有限元构建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 v10.0,通过对髋关节表面置换后股骨侧的结构进行拆分,分别将3部分构建后生成体积建立髋关节表面置换后股骨侧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MSC patran2007计算软件,采用四面体10节点自由划分网格,共38147节点,187547单元,其中假体模型57446单元、水泥壳模型28265单元、股骨部分101836单元,分析髋关节表面置换后股骨侧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所构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逼真反映髋关节表面置换后股骨侧的真实几何形态及其生物力学。结论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可以为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生物力学行为以及假体优化设计提供精确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手术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58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的患者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平均随访时问为26.6(20—45)个月。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关节功能改善进行对比研究,术后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屈曲活动度由术前平均22.9°,改善为术后平均83.3°;总活动度由术前平均36.5°,改善为术后139.3°。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8.7分,改善为术后平均87.2分。X线分析未见假体松动、脱位。结论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首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6月29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出现骨折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88髋关节术中发生股骨骨折29例,发生率4.93%.采用Malory分型,其中Ⅰ型骨折22例,Ⅱ型骨折6例,Ⅲ型骨折1例.术中固定的28例骨折,除1例外其余27例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周.[结论]股骨近端解剖结构的异常、假体型号选择不当、过分追求假体与股骨皮质紧密区的过分紧密配合、骨质疏松等是造成首次全髋置换股骨骨折的主要原因.对于稳定的Ⅰ型骨折和Ⅱ型骨折行钢丝环扎术即可达到稳定假体和骨折的目的,对于合并骨质疏松、不稳定的骨折可行异体骨板支撑植骨术.  相似文献   
10.
小切口漆关节粘连松解术后及连续被动活动治疗膝关节僵直   总被引:69,自引:1,他引:68  
研究了治疗膝关节粘连僵直的最佳手段。方法:设计小切口膝关节粘连,僵直松解术后手术方式,手术方法,手术器械。该手术方式分为单侧小切口;内外两仙切口;及内外侧切口加关节后切口。切口可在髌骨上内上缘或髌骨外上缘及关节后侧分别做一长约2cm的切口,有髌股关节髌上囊及两侧股骨髁的粘连处进行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