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9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10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0篇
临床医学   131篇
内科学   85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292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40篇
  2篇
中国医学   1159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36例2型糖尿病心理因素相关的中医证候学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情绪障碍的中医证候学特征.方法 应用自拟“2型糖尿病常见中医证候辨证参考标准”,对236例伴情绪障碍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伴情绪障碍的2型糖尿病患者证候类型分布:以气滞气逆为主,呈现多脏腑气机失调的特点.结论 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学特征涉及多脏腑,病性特征以实证最多,虚实夹杂证次之,虚证最少;具体证型以肺气上逆证居首位,与心身疾病多数以肝立论观点有别;验证了工作假说,即心身疾病的基本证候特征是以多脏腑气机紊乱(气滞、气逆为主)和由此产生的瘀血、痰湿等合两为病.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观察主动应用吗啡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IPF) 患者呼吸困难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3例因明显的呼吸困难加重而住院治疗的IPF患者依入院先后顺序被分为观察组 (16例) 和对照组 (17例)。对照组给予呼吸支持、 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主动予以低剂量吗啡1 mg皮下注射, 每日3次, 住院期间全程给予。观察记录2组患者间入院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量表 (VAS) 评分、 住院时间、 住院期间呼吸困难急性发作次数和累计糖皮质激素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入院时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入院后第4天、 出院前2 d及出院时VA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 (P<0.05); 2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次数、 糖皮质激素累计处方剂量均较对照组减少 (P<0.05); 2组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抑制相关不良反应, 观察组便秘比例大于对照组, 恶心比例小于对照组 (P<0.05)。结论 主动应用吗啡治疗有助于缓解IPF相关呼吸困难, 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预测冠心病的可行性和相互差异。方法:收集因胸痛疑诊冠心病住院且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274例,经CAG确诊冠心病组161例,余113例未达冠心病诊断标准设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并计算TyG指数和AIP。以是否冠心病为因变量,控制混杂因素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和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以TyG指数和AIP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到TyG指数和AIP预测冠心病的价值和相互差异。结果:两组体重指数、家族史、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yG指数和AIP均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指标(OR=0.951、3.074,95%CI:1.561~4.292、5.383~86.952,均P<0.001);TyG指数和AIP预测冠心病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95%CI:0.728~0.829,P<0.001)和0.791(95%CI:0.738~0.838,P<0.00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yG指数和AIP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均可预测冠心病的发生且预测冠心病的能力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44.
背景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及血管事件的主要高危因素,既往研究发现针刺具有降压作用,但目前缺乏真实世界研究的针刺降压证据。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活血散风针刺法对脑梗死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病房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10 781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使用活血散风针刺法分为基础治疗组(n=10 424)和活血散风组(n=357),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新样本,通过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比较新样本活血散风组与基础治疗组患者住院的日均血压和清晨血压,以评价活血散风针刺法控制血压的效果。结果PSM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是否有冠心病、是否有糖尿病、是否有心房颤动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肌酐(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尿素(Ur)水平高于活血散风组(P<0.05)。PSM后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有冠心病、是否有糖尿病、是否有心房颤动及HCY、TC、TG、HDL、LDL、Cr、U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活血散风组平均收缩压低于基础治疗组(P=0.002);活血散风组舒张压平均水平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治疗方式与入院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P=0.532,P=0.775)。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活血散风组清晨收缩压低于基础治疗组(P=0.012);活血散风组清晨舒张压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9);治疗方式与入院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P=0.974,P=0.985)。结论活血散风针刺法可进一步控制脑梗死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的日均收缩压及清晨收缩压水平。  相似文献   
45.
华法林作为一种常用的口服抗凝药,具有蛋白结合率高、依赖细胞色素P450 酶进行代谢、治疗窗狭窄 等特点。临床上,华法林易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出血风险增加。随着中药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丹参 与华法林合用增多,且丹参对华法林药动学及药效学影响的研究亦越来越多。该文综述了丹参对华法林抗凝作 用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丹参中的多种组分(尤其是脂溶性的醌类成分)可能会通过影响细胞色素P450 酶活性而干预华法林代谢。同时,已有的临床证据认为,对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联合应用丹参和华法林 可提高冠心病和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6.
唐耀      廖冬颖    宋金鸣  左金辉    张蕴超 《陕西中医》2021,(12):1822-1824
紫杉醇类化疗药物易出现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常导致患者不能按时、足量完成既定化疗方案,而中医药对其骨髓抑制不良反应有独到的认识和疗效。现从对紫杉醇所致骨髓抑制的中医认识、临床常用药物、单味药物研究、经方验方、中成药及外治法等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年中医药改善紫杉醇类化疗药物所致骨髓抑制的研究,为治疗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提供中医论治思路。  相似文献   
47.
目的 为了系统分析复方中药结肠炎奇效颗粒的化学组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E)对该制剂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快速鉴定和归属。方法 色谱条件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0~2 min,5%B;2~16 min,5%~21%B;16~30 min,21%~95%B;30~33 min,95%B;33~34 min,95%~5%B;34~37 min,5%B),流速0.3 mL·min-1,柱温30 ℃,进样量2 μL。质谱分析使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扫描,扫描范围m/z 60~1 200,MSE模式采集数据。通过与对照品、参考文献和自建数据库信息比对后对各离子峰进行鉴定。结果 从结肠炎奇效颗粒中共分离和鉴定出102个化学成分,包括有机酸类、黄酮及其苷类、三萜类、苯乙醇苷类、鞣质类、环烯醚萜苷类等,其中黄酮及其苷类主要来源于骨碎补和山楂,苯乙醇苷类和环烯醚萜苷类来源于车前子,三萜类和鞣质类主要来源于山楂和诃子,且已鉴定化学成分包含骨碎补中成分28个,车前子中成分31个,诃子肉中成分53个以及山楂中成分58个。结论 建立的UPLC-Q-TOF/MSE能全面快速地分析结肠炎奇效颗粒中的化学成分,初步阐明了该颗粒剂的化学成分轮廓,可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8.
中医药是一座伟大的宝库,在治疗某些疑难病、危重病中具有独特优势。膜性肾病近些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已发展成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首位病因,但其发病机制不清,现代医学常使用免疫抑制疗法,但往往面临着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的问题。中华中医药学会邀请各位中西医临床一线专家对膜性肾病进行充分讨论后认为:膜性肾病属于中医药临床优势病种之一。该共识基于会议讨论,将中西医对膜性肾病发病机制、临床诊治的认识进行总结,并具体阐释了中医药对膜性肾病的认识及辨证治疗方案,以期提高膜性肾病的临床缓解率,为临床医师治疗膜性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初步评价中药外用治疗小儿湿疹湿热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小儿湿疹外用药的临床研究设计提供范例。方法 采用区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将240例亚急性湿疹湿热证患儿以1∶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小儿湿疹净软膏或安慰剂软膏治疗,疗程4周。以靶皮损形态计分和靶皮损面积为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全身瘙痒单项疗效、全身皮损面积、中医证候疗效、单项中医症状疗效以及随访4周内的皮损复发率为次要指标;以不良事件/反应发生率为主要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 建立了用于靶皮损形态和中医证候评价的症状分级量化标准,制定了病例的纳入、排除、脱落和剔除标准,提出了保证湿疹外用药临床试验质量的办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初步评价中药外用治疗小儿湿疹湿热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小儿湿疹外用药的临床研究设计提供范例。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将240例亚急性湿疹湿热证患儿以1: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小儿湿疹净软膏或安慰剂软膏治疗,疗程4周。以靶皮损形态计分和靶皮损面积为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全身瘙痒单项疗效、全身皮损面积、中医证候疗效、单项中医症状疗效以及随访4周内的皮损复发率为次要指标;以不良事件/反应发生率为主要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建立了用于靶皮损形态和中医证候评价的症状分级量化标准,制定了病例的纳入、排除、脱落和剔除标准,提出了保证湿疹外用药临床试验质量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