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超声衰减系数(AC)变化的相关因素,并评估衰减成像(ATI)技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定量诊断的临床实用性及测量的可重复性。 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使用超声的ATI技术进行肝检测的114例受试者(NAFLD组56例,健康对照组58例),分别获得二维超声和AC,同时收集患者相应的临床资料、血生化检测指标等,通过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确定AC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肝脂肪变性程度进行四分制评分(S0~S3组),采用方差分析检验各组间AC的差异性,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评估AC与肝脂肪变性程度的相关性,并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2名操作者间(AC-1组和AC-2组)ATI测量的可重复性。 结果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MI)、肝脂肪变性程度是AC的独立影响因素(β=0.007,95%CI:0.001~0.013,P=0.017;β=0.083,95%CI:0.070~0.095,P<0.001)。NAFLD组AC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AC-1组:(0.716±0.098)dB/(cm·MHz)vs(0.539±0.058)dB/(cm·MHz);AC-2组:(0.699±0.102)dB/(cm·MHz)vs(0.542±0.053)dB/(cm·MHz)],且随着肝脂肪变性程度的加重,AC逐渐升高[S0组(58例)AC为(0.539±0.058)dB/(cm·MHz),S1组(23例)AC为(0.640±0.063)dB/(cm·MHz),S2组(20例)AC为(0.718±0.050)dB/(cm·MHz),S3组(13例)AC为(0.845±0.059)dB/(cm·MHz);F=122.27,P<0.001]。AC与肝脂肪变性程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r=0.840;P<0.001)。不同肝脂肪变性程度AC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816(95%CI:0.708~0.881)、0.886(95%CI:0.301~0.967)、0.876(95%CI:0.479~0.960)、0.939(95%CI:0.819~0.981),P均<0.001。 结论AC与BMI、肝脂肪变性程度显著相关,且ATI技术的操作者间可重复性极好,结果较为稳定,有助于早期发现脂肪肝并对脂肪肝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
背景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及血管事件的主要高危因素,既往研究发现针刺具有降压作用,但目前缺乏真实世界研究的针刺降压证据。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活血散风针刺法对脑梗死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20年4月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病房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10 781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使用活血散风针刺法分为基础治疗组(n=10 424)和活血散风组(n=357),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新样本,通过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比较新样本活血散风组与基础治疗组患者住院的日均血压和清晨血压,以评价活血散风针刺法控制血压的效果。结果PSM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是否有冠心病、是否有糖尿病、是否有心房颤动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肌酐(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尿素(Ur)水平高于活血散风组(P<0.05)。PSM后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有冠心病、是否有糖尿病、是否有心房颤动及HCY、TC、TG、HDL、LDL、Cr、U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活血散风组平均收缩压低于基础治疗组(P=0.002);活血散风组舒张压平均水平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治疗方式与入院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P=0.532,P=0.775)。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活血散风组清晨收缩压低于基础治疗组(P=0.012);活血散风组清晨舒张压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9);治疗方式与入院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P=0.974,P=0.985)。结论活血散风针刺法可进一步控制脑梗死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的日均收缩压及清晨收缩压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研究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特点。方法摘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7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7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临床表现逐渐改善,甲亢和糖尿病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出院后用药量逐渐减少,保持持续治疗,随访2年,所有患者的病情均控制良好。结论由于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殊,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当注意随着甲亢情况的逐渐控制来进行降糖药物剂量的逐渐减少,以免造成低血糖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情志护理、中药外敷及肩部穴位按摩等综合中医护理措施对肩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康复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手牵足蹬法复位(单纯脱位)或绕腋下牵引法复位(合并骨折),经X线摄片证实复位成功,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情志护理、中药外敷和肩部穴位按摩等中医综合护理措施,出院后随访至复位后3个月;于复位后14 d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早期疼痛情况,于治疗前、复位后3个月评定肩关节功能标准恢复情况,于出院时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复位后14 d,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应用中医综合护理措施干预肩关节脱位,可有效缓解患者早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研究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临床诊治.方法?摘取该院近年来收治的74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1例患者进行基础治疗,22例患者采用结合中医进行治疗,其余21例患者则采用外科治疗.随访1~3个月,对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和血脂变化进行统计对比.结果?基础治疗组、中医治疗组及外科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28)、95.45%(21)和85.71%(18).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最好,相较于其他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时应当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内科治疗为主,必要时佐以外科手术治疗能够更有效的治疗此类疾病,尽早诊断,确保尽早治疗和控制血糖是治疗的关键,同时也是预防截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1992年以来,我们用 IHA 诊断日本血吸虫病,并对阳性者予吡喹酮化疗,为观察疗效并为今后防治对策提供依据,现对7年来 IHA≥1∶10阳性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 IHA 法检测血吸虫病(抗原由江西省寄研所生产)1∶10为阳性判断标准。阳性者询问、记录接触疫水方式等有关患病资料,并予以吡喹酮化疗。  相似文献   
7.
对于慢性病高血压病,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认为其为气血脉系统失调所致,关键病机为气海失司.针刺治疗应予"活血散风"法,其中针刺主穴"人迎"以调气海,辅以"合谷、太冲"疏肝健脾、活血散风,"曲池、足三里"调和气血、调气降逆.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骨质疏松人群维生素D缺乏与跌倒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详细信息,并检测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对其与跌倒风险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结果在随访一年中发生跌倒率为57.8%,且跌倒组高风险患者比例高于未发生跌倒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社区老人跌倒风险量表(FROP)评分为(10.12±8.51)分,跌倒组FROP评分高于非跌倒组,其维生素D水平则明显低于未发生跌倒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者更易发生跌倒,因而要加强对该类患者的维生素D补充,降低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术后应用早期康复干预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及掌倾角、尺偏角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6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给予术后早期康复干预,对比两组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掌倾角、尺偏角的改善效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术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1.67%)高于对照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4、12周掌倾角及尺偏角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锻炼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挠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术后的掌倾角及尺偏角度,促进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肱骨远端骨折手术后影响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98例。应用Mayo评分评价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同时对肢体功能恢复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在98例患者中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0. 61%(79例),发生并发症11例(11. 22%)。单因素分析中患者性别、年龄与肘关节功能恢复无相关性(P 0. 05),与骨折类型、神经损伤、血管损伤、早期康复锻炼、术后并发症发生以及骨折至进行手术时间均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多因素分析中仅神经损伤、康复锻炼、骨折类型、发生并发症为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影响的独立因素(P 0. 05)。结论骨折类型、并发症、神经损伤为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有助于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