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文题释义:全髋关节置换:是指将人工假体,包含股骨部分和髋臼部分,利用骨水泥和螺丝钉固定在正常的骨质上,以取代病变的关节,重建患者髋关节的正常功能,是一种较成熟可靠的治疗手段。 脱位:指关节遭受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功能障碍。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脱位是关节外科面临的难题,随着关节外科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术后假体脱位的问题愈发受到重视。国内外研究发现,在术前评估与规划、手术方式以及术后康复中均存在潜在因素导致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对于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越来越全面。 目的:概述关于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脱位危险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PubMed及Embase数据库1970年1月至2019年9月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术后脱位,危险因素,total hip arthroplasty,prosthesis,postoperative dislocation,risk factors”。查阅相关文章,最终共纳入77篇文献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导致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全面的术前评估与规划、不合理的手术方式以及不科学的术后康复;②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脱位会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各个环节都应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脱位的发生。 ORCID: 0000-0001-7346-2167(朱东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评价不同人工胶体液进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时对围术期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45例ASA Ⅰ~Ⅱ级择期肝胆、食管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n=15),6%羟乙基淀粉组(HAES,Ⅱ组,n=15)和聚明胶肽组(Ⅲ组,n=15).Ⅱ组和Ⅲ组于术前1h分段实施AHH联合尼卡地平降压,术中均连续监测MAP、HR、SPO2、CVP,分别记录血液稀释前(T0)、诱导后3min(T1)、诱导后10min(T2)、稀释后15min(T3)、术毕(T4)上述指标,并于稀释前、稀释后15min,术毕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1B)、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计量术中尿量、输血量、出血量.结果 Ⅱ组和Ⅲ组输血量少于Ⅰ组,而尿量多于1组(P<0.05),AHH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与T0比较Ⅱ组和Ⅲ组Hb、Hct、Plt及Fib显著降低,稀释后与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毕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在AHH后明显延长(P<0.05),但基本都处在正常范围,且术毕基本恢复术前水平.PTT在AHH后各时点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HAES与聚明胶肽均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患者的容量替代治疗,且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调查老年晚期癌症患者失眠的发生率,探索失眠人群在症状、情绪和生活质量方面与非失眠人群的差异及失眠的风险因素。方法 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使用MD安德森症状问卷(MDAS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患者健康问卷-9(PHQ-9)、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及欧洲生活质量五维度五水平问卷(EQ-5D-5L)对全国10个中心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65岁)进行调查,共计696例患者符合标准而纳入研究。采用SAS 9.4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失眠的风险因素。结果 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轻度及以上失眠发生率为31.9%(222/696)。失眠组症状负担、心理痛苦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失眠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无失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抑郁、焦虑是失眠的风险因素(OR=0.254,95%CI 0.105~0.119, P=0.002;OR=0.286,95%CI 0.615~0.687, P=0.005)。结论 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失眠值得重视,即便是轻度失眠也会影响患者症状负担、心理痛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6.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非器官特异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早期不易诊断。病程呈现缓解与活动相交替的现象,多次复发可导致病情逐渐加重,危及生命。70%的SLE患者有皮疹或者是以皮疹为首发症状,因此,皮肤科医生要了解、熟悉其诊治。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目前普遍认为是在遗传背景基础上,环境因素如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经Sweet 入路联合纵隔镜微创食管切除术(MIE-SM)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比较MIE-SM 与经 McKeown入路微创食管切除术(MIE-MC)治疗食管癌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疗效,评价MIE-SM在食管癌外科治疗中的 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研究。纳入2014 年6 月至2016 年5 月行MIE-SM或MIE-MC术的食管癌患者65 例, 其中33 例接受MIE-SM治疗,32 例接受MIE-MC治疗。比较患者短期疗效(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ICU住院时 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再次手术、开放手术、淋巴结清扫数和30 d 病死率)、中期疗效[包括生活质量量表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QLQ)核心量表(C30)和食管癌补充量表(OES-18),即QLQ-C30 和QLQ-OES18]和长期疗 效(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根治性切除(R0)。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均P>0.05)。MIE-SM组淋巴结清扫率(24.1±7.3)明显多于MIE-MC组(17.8±5.0,P<0.001)。QLQ-C30 结果显 示:MIE-SM组的情绪功能、全身健康状况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MIE-MC组(分别P=0.025,P<0.001),疼痛评分明显 低于MIE-MC组(P=0.013)。QLQ-OES18 结果显示:MIE-SM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MIE-MC组(P=0.021)。生存分析 显示两组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相似。结论: MIE-SM 是治疗食管癌的一种安全且有效的途径,可获得与MIEMC 相同的治疗效果,而且与MIE-MC手术相比,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好,痛苦少。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 了解国内护士的人文关怀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管理者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其人文关怀知信行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7月—8月,通过便利抽样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知信行问卷,对27个省(区、市)107所医院的15 727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15 653名护士完成调查。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知信行问卷及其知识、信念或态度、行为维度标准分分别为(84.19±12.98)、(80.22±15.61)、(83.55±15.17)和(87.92±12.70)分。性别、职称、科室、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对自我关怀重视程度、是否接受过人文关怀培训、家人对工作支持程度、与同事关系、对薪酬满意程度、是否曾在人文试点病房工作是护士人文关怀知信行水平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 护士人文关怀知信行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人文关怀知识相对不足,影响因素较多。管理者应加强对护士的人文关怀培训并给予组织支持,以提高其人文关怀知信行水平。  相似文献   
110.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成像是一种基于ICG增强的渗透性和滞留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EPR)的活体组织实时近红外显像技术,临床上可对实体肿瘤及其周围组织进行差异显像,评估肿瘤范围及手术切缘。该荧光成像技术用于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外科治疗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适应证、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方面均缺乏相应规范。在前期开展的ICG近红外荧光成像辅助OSCC外科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基础上,经国内多家医学院校口腔颌面外科专家的共同商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形成ICG荧光成像技术在OSCC治疗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以期指导OSCC外科治疗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