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0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0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06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361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46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60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各年龄组的Hans、Choi免疫分型及C-MYC基因特征.方法 收集60例DLBCL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其中儿童组17例、成人组43例.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CD10、BCL-6、MUM1、FOXP1、GCET1及CD5蛋白表达,根据Hans及Choi免疫分型标准分型;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C-MYC 基因.结果 1)Hans分型:儿童DLBCL组GCB型11例,non-GCB型6例;成人组DLBCL中GCB型9例,non-GCB型34例(P<0.05).2) Choi分型:儿童DLBCL组GCB型13例,ABC型4例;成人DLBCL组GCB型13例,ABC型30例(P<0.01).3) C-MYC基因:儿童组DLBCL中C-MYC基因断裂6例;成人组DLBCL中C-MYC基因正常43例(P<0.01).结论 儿童DLBCL以GCB型为主,预后较好;成人DLBCL以non-GCB或ABC型为主,预后相对较差,儿童DLBCL的C-MYC基因断裂明显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寻一种将前修剪PICC导管尖端准确定位的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在医院置管室行PICC置管的患者180例,按入选进组顺序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置管前在电脑中调取患者入院后所拍胸片,测量右胸锁关节至气管隆突下1.5个椎体的距离,代替传统测量方法中从体表测量胸锁关节到第三肋间的距离;对照组置管前按传统方法测量预置入导管长度,两组患者均在置管过程中通过腔内ECG对导管尖端进行定位,置管完成后两组患者均行导管尖端X线定位,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尖端位置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尖端位置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修剪PICC置管先调取患者胸片进行预测量联合置管中ECG定位的方法可实现更好的精准性,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53.
54.
55.
56.
病例资料患者,男,65岁,因"上腹部隐痛伴进食哽咽感1个月"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上腹部隐痛,伴进食后有哽咽感,无恶心和呕吐。于外院行胃镜检查示贲门部肿块,未予处理,入江西省肿瘤医院治疗。该患者既往无消化道疾病病史,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内镜(EUS)检查:食管下段黏膜隆起(平滑肌瘤?);胸部CT检查:食管下段异常软组织密度影;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术前诊断为贲门肿块(平滑肌瘤?),遂在全麻下行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血液透析,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护理组患者进行饮食、心理、并发症护理。结果护理组的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进行护理后,患者的负面情绪和病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适当的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进行饮食、心理、并发症上的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的恶化、负面情绪以及延长患者的生命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58.
背景 抑郁症作为最常见的心境障碍之一,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等特点,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甚至出现自杀行为。但是,目前快速筛查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手段相对有限。目的 调查影响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建立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简易预测模型,为抑郁症患者自杀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Landeiman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Risk score法构建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简易预测模型,并检测其预测效果。结果 共发放问卷2 233份,回收有效问卷2 09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60%。2 090例抑郁症患者中,142例(6.79%)出现自杀行为。经常吸烟、重度饮酒、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既往因抑郁症住院次数≥1次、伴焦虑症状、伴精神病性症状、伴自杀意念、有精神障碍家族史、正在用抗抑郁药物、有其他内外科疾病的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比例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OR=4.308,95%CI(3.547,5.232)〕、伴焦虑症状〔OR=2.329,95%CI(1.201,4.518)〕、伴精神病性症状〔OR=2.492,95%CI(1.448,4.287)〕、伴自杀意念〔OR=4.044,95%CI(2.305,7.096)〕、SAS标准分高〔OR=1.036,95%CI(1.003,1.071)〕均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正在用抗抑郁药物〔OR=0.110,95%CI(0.057,0.212)〕是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保护因素(P<0.05)。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的Risk score预测模型为:Risk score=40.56×既往抑郁发作次数+23.50×伴焦虑症状+25.36×伴精神病性症+38.81×伴自杀意念-61.25×正在用抗抑郁药物+1.00×SAS标准分。按照Risk score预测模型绘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为0.920〔95%CI(0.907,0.931)〕,Youden指数最大时为0.7,截断值为193.23分,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94.2%。结论 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较高,既往抑郁发作次数≥1次、伴焦虑症状、伴精神病性症状、伴自杀意念、SAS标准分高均为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的Risk score预测模型预测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灵敏度为76.8%,特异度为94.2%。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口服EGFR-TKI药物,直到疾病进展、死亡或发生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r法并进行Log-rank检验,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颅内病灶的疗效为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8例、疾病稳定10例、疾病进展3例,客观有效率为69.8%,疾病控制率为93.0%。颅外病变疗效部分缓解13例、疾病稳定24例、疾病进展6例,客观有效率30.2%,疾病控制率86%。本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9个月、17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无疾病进展时间与PS评分、病理类型、颅外病灶近期疗效相关(P分别为0.001、0.021和0.041),而生存时间仅与PS评分、颅外病灶数目相关(P分别为0.000、0.021)。结论 EGFR-TKI对NSCLC脑转移有一定的疗效,PS为0~1分和无颅外病灶的患者预后较好。EGFR-TKI药物联合全脑放疗是NSCLC脑转移的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价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肝癌微波消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肝癌微波消融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组(A组)和异丙酚联合芬太尼组(B组),各20例。A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0.1~0.15μg/kg+异丙酚1~2mg/kg顺序缓慢静脉注射诱导;B组患者给予芬太尼1~2μg/kg+异丙酚1~2mg/kg顺序缓慢静脉注射诱导,两组均以异丙酚3~6 mg.kg-1.h-1微量泵注射维持麻醉。全程观察并纪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后5min(T2)、手术结束时(T3)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异丙酚的总用量、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并行术后VAS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MAP、HR在T1、T2、T3时与T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各时点MAP、HR、SpO2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意识恢复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肝癌微波消融术麻醉镇痛效果好、呼吸抑制轻、术后意识恢复快,且能减轻术后疼痛、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