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5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9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目的:探讨刃针结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刃针结合拔罐治疗,治疗点取相应水平颈夹脊、肩胛骨周围阳性反应点、肩井穴,每周治疗2次,分别于周二、周五进行治疗,4次为1个疗程,共治2个疗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32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刃针结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剌联合壮医特色疗法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35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45例行针刺联合壮医特色疗法,B组45例予针刺治疗,C组45例子壮医特色疗法,观察3组疗效.结果:A组起效时间最短(P<0.01),1h症状消失率最高(P<0.05),总体疗效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壮医特色疗法治疗紧张性头痛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正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指源于乳腺导管和小叶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自2008年以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20%以上,病死率增加了14%,严重威胁着女性身体健康~([1])。目前大多数乳腺癌患者仍首先选择手术治疗,但是手术都会伴有一定的风险,任何一种手术方式均有可能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患侧上肢水肿成为乳腺癌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  相似文献   
14.
黄鑫  宋宁  熊瑜  张宁 《广西中医药》2011,34(3):44-45
<正>补泻配伍是指扶正与祛邪配伍运用的方法。补,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泻,就是祛除病邪,包括发汗、攻下、消导、理气、行血、利水、清热、祛寒等。金元四大家为金元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医家,论补、论泻各有侧重,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药植物石蜡制片改良方法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的中药植物资源丰富,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较为常见,为解决植物类中药长期存在的名实混淆问题,需要对中药植物进行鉴定,显微鉴定是中药植物鉴定的一个重要方法。近年来,在中药植  相似文献   
16.
理血剂中的理,含有"治理"、"理顺"等义.血之所以要理,是因血液运行逆乱.血液的正常运行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在血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血脉之外;二是循环不息,周流不休的运行,以灌溉五脏六腑,营养四肢百骸、五官九窍.无论是外感的因素,或内伤因素,破坏这两个基本条件,即可致血行逆乱.  相似文献   
17.
<广西中医药>创刊于1977年,由广西中医学院、中华中医药学会广西分会主办,是我国创刊较早的中医药类期刊,曾被评为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广西优秀期刊.该刊特点是以医疗为主,侧重临床,兼顾学术理论,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苦玄参体外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苦玄参根、茎、叶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连续稀释法对苦玄参根、茎、叶的水煎液和醇提液进行MIC、MBC的实验研究。结果:苦玄参根、茎、叶的水煎液和醇提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09)、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表皮葡萄球菌(ATCC26029)、乙型溶血性链球菌(ATCC32210)等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醇提液的体外抗菌作用优于水提液。结论:苦玄参根、茎、叶的醇提液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证候H22荷瘤小鼠肿瘤ABC转运蛋白家族基因转录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证候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ABC转运蛋白家族基因表达的特征。方法:对来源于早期邪毒壅盛和单纯气虚、中期阳气虚和中晚期气阴阳虚四种证候小鼠H22肿瘤组织4张Affymetrix GeneChip Mouse Exon 1.0 STArray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筛选其中的ABC转运蛋白基因进行差异分析。结果:从芯片中共筛选出与ABC转运蛋白有关的基因47个,以邪毒壅盛小鼠肿瘤基因转录最活跃,气虚次之,阳气虚最低;四种常见证候间共有25个基因转录具有明显差异;Abce1和Abcf1等7个基因中在四种常见证候肿瘤中转录水平最高。结论:Tap1(Abcb2)和Abcd2等6个高表达基因可能是邪毒壅盛型小鼠肿瘤增长快的重要因素;不同证候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的ABC转运蛋白基因转录既存在一定共性又存在很大差异,进一步证明了H22荷瘤小鼠证候客观存在的物质基础,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中并发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腹痛、腹泻症状的机率和观察手法整复胸8~12小关节紊乱对胸椎小关节紊乱并发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在符合判断标准的152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中,对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诊断者,采取手法重点整复其胸8~12节段中有错动紊乱的小关节,以自身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肠电图为指标评判疗效。结果:在152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中有48例伴有腹痛、腹泻症状,占调查人数的31.58%,其中35例可排除消化系的器质性疾病,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诊断参考标准和科研病例选择标准,可诊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占调查人数的23.03%;经整复胸8~12节段中有错动紊乱的小关节后,80.0%的患者腹痛、腹泻症状得以消除或改善,各相关症状和肠电图的餐后振幅、餐后频率的治疗前后对比也有明显改变(P<0.01)。结论:部份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痛、腹泻症状与胸8~12小关节紊乱有关,手法整复胸椎8~12小关节紊乱可有效地调节胸椎8~12小关节紊乱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道功能,但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