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4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9篇
内科学   273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110篇
综合类   1055篇
预防医学   6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01篇
  11篇
中国医学   2163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321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315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485篇
  2018年   422篇
  2017年   256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305篇
  2014年   539篇
  2013年   604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究芪参益气滴丸减轻巴马猪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以及其对心肌蛋白激酶B(AKT) 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 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20只健康广西巴马猪(巴马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芪参益气滴丸组,每组10只(n=10)。两组巴马猪正常喂食外,模型组予100 ml纯净水灌胃,芪参益气滴丸组予芪参益气滴丸+100 ml纯净水灌胃,3次/d,持续2个月。结扎巴马猪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LISA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的区域的面积;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正常区、边缘区、梗死区内AKT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①芪参益气滴丸组CK、CK-MB、cTnT值均小于模型组(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芪参益气滴丸组巴马猪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模型组比较,芪参益气滴丸组AKT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而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可缩小梗死心肌面积,减轻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含量,进而缓解心肌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时激活心肌组织总体p-AKT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2.
103.
实验教学是医学生从理论到实践过渡的重要环节,实验技能水平能直接反映医学生的各项素质发展,同时也能检验其临床综合能力。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外科临床实验课中教学反思的意义、过程、成分和方法作一论述,以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及水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分析湿润烧伤膏(MEBO)对糖尿病溃疡大鼠创面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从1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取120只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其余40只正常喂养;最终选取90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EBO组与bFGF组,每组30只,与此同时随机选取未予特殊处理的3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所有大鼠均做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空白组与模型组大鼠创面予以凡士林油纱换药处理、MEBO组大鼠创面予以MEBO药纱换药处理、bFGF组大鼠创面予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药纱换药处理,对比观察各组大鼠干预第4、6、12天时创面愈合率以及MMP-9、MMP-2、TIMP-1、TIMP-2与胶原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1)干预第4、6、12天,模型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均<0.05),空白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而MEBO组与bFGF组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2)干预第4、6、12天,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中MMP-9及MMP-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TIMP-1及TIMP-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均<0.05);除干预第6天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中TIM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FGF组(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MEBO组与bFGF组大鼠创面组织中MMP-9、MMP-2、TIMP-1及TIMP-2 mRNA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3)干预第4、6、12天,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中胶原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均<0.05);除干预第4天MEBO组大鼠创面组织中胶原蛋白水平明显高于bFGF组(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MEBO组与bFGF组大鼠创面组织中胶原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MEBO可通过调控糖尿病溃疡大鼠创面组织中MMP-9、MMP-2、TIMP-1、TIMP-2的表达水平改善胶原蛋白过度降解,维持细胞外基质代谢平衡,进而促进创面愈合,调节MMP-9/TIMP-1、MMP-2/TIMP-2的比例失衡可能是其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05.
【摘要】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作为一种多功能造血因子,可刺激造血前体细胞增殖、分化,并促进其向外周转移;作为重要的炎症细胞趋化和活化因子,可刺激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创面修复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相关生长因子的分泌,调控创面修复,与创面愈合过程密切相关。且近年来部分研究显示,GM-CSF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修复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基于此,为进一步指导GM-CSF在慢性难愈合创面中的治疗,本文对其应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分析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采用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期间我院保留4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全部患者均已被确诊。通过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对患者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患者的确诊结果进行对比,从而确认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有效性。结果:通过对比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结果与确诊结果,两者之间无差异(P>0.05);检出患者的平均射血分数为(55.3±13.9)%、每搏输出量为(56.5±4.4)m L,心输出量为每分钟(3.7±1.3)L。结论: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采用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诊断有着十分理想的效果,不仅可以很好地检查患者的心脏情况,还可以有效为患者确诊,具有在临床上大力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调查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南宁市某3家三级甲等医院诊疗的215例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及家庭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照顾者能力测量表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直肠癌造口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得分为(26.82±8.9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年龄、有无造口并发症、自我护理能力以及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每日照顾时长、有无他人协助是照顾者照顾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86.6%。结论 本组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医护工作者应关注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年龄大、有造口并发症、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差、照顾者文化程度低、照顾者每日照顾时间长和无他人协助的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加强结直肠癌肠癌造口患者及其照顾者同步健康教育,帮助主要照顾者加快适应照顾者角色并提高照顾能力。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半乳甘露聚糖(GM)和(1,3)-β-D-葡聚糖(BG)检测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1333例HIV/AIDS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分为IFI组380例和非IFI组953例,检测患者血清GM、血浆BG水平,留取血液、痰液、灌洗液等标本行真菌培养.分析GM、BG单独及联合检测对HIV/AIDS合并IFI的诊断效能,比较IFI组和非IFI组GM、BG水平,分析患者真菌分布情况.结果 GM、BG联合(并联和串联)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达到86.05%、99.48%,优于GM单独检测的56.84%、88.35%及BG单独检测的66.05%、9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FI组GM、BG水平高于非IF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FI组真菌培养以念珠菌(56.32%)及马尔尼菲篮状菌(51.84%)为主,非IFI组以念珠菌(98.25%)为主.结论 HIV/AIDS合并IFI时GM、BG水平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IFI的诊断效能,并可为HIV/AIDS合并IFI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对胃肠道功能恢复、切口愈合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137例为手术组,另选取7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活性氧自由基(ROS)、D-乳酸、内毒素水平。比较手术组术前与对照组,以及术后不同胃肠道功能评分和切口愈合分级患者的血清ROS、D-乳酸、内毒素水平。分析血清ROS水平与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手术组术前血清ROS、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胃肠道功能评分的增加,患者血清ROS、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级切口愈合患者比较,乙、丙级切口愈合患者的血清ROS、D-乳酸、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乙级切口愈合患者比较,丙级切口愈合患者的血清ROS、D-乳酸、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胃肠道功能评分1、2、3分及乙、丙级切口愈合患者的血清ROS水平与D-乳酸、内毒素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肠道手术患者发生的氧化应激反应会延缓胃肠道功能恢复,影响手术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