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1篇
  2016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应用16排螺旋CT肺部三维重建技术以及可视化肺部切除仿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NSCLC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9例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前行16排螺旋CT扫描后采用专门的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分割并进行三维技术重建,图像重建后将数据导入FreeForm Modeling System中进行数据修饰、处理,同时采用CHOST SDK软件模拟各种手术器械及手术条件,并采用PHANTOM设备对NSCLC肺组织切除进行仿真模拟,经模拟后再对患者行病理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前不行3D重建及可视化模拟操作,直接接受病理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肿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导管插管时间的差异。结果:肺腔动脉重建模型逼真、清晰、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肺部动脉及肺部周围组织及其相关管道可形象生动地显示,具有较强的手术台上操作感觉,交互性良好,操作效果让人满意。病理手术中淋巴结转移患者14例,骨转移者10例,鳞癌26例,腺癌患者12;16排螺旋CT仿真技术中淋巴结转移者14例,骨转移者10例,鳞癌26例,腺癌患者12。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Kappa值=0.82>0.75,说明两种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理想。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00%)、肿瘤残留率为(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73.68%)、肿瘤残留率为(23.3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导管插管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重建及可视化手术有利于NSCLC手术治疗方案的确立,术前通过应用3D重建及可视化进行操作及演练能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率,降低患者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全身热疗与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全身和/或肿瘤局部温度,利用热及其继发效应来到达治疗作用,称为肿瘤热疗(Hyperthermia).热疗的抗肿瘤作用不仅在于高热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机体免疫状态的改变也对消灭肿瘤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肿瘤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存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随着诊疗设备及技术的日益完善,患者在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上有了很大提高,但近50年间,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并没有明显的下降。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在我国,约70%~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为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因此,化学药物治疗成为中晚期患者治疗的主要手  相似文献   
14.
双腔气管插管导致气管及支气管膜部的穿透性损伤是一种较为罕见、危害性极大的置管并发症。如处理不及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本文以一例双腔导管插管后致左右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对胸腺瘤患者预后的影响至今尚不明确,本文旨在比较单纯胸腺瘤与合并肌无力胸腺瘤患者的手术预后。方法1992年至2012年中国胸腺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for Research in hTymomas, ChART)数据库录入的18个胸外科中心诊断胸腺瘤并接受相关手术的患者分为合并重症肌无力组(合并组)和单纯胸腺瘤组(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结果共1,85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合并肌无力组及单纯胸腺瘤组分别421人和1429人,行胸腺全切的比例分别是91.2%和71.0%(P<0.05);肌无力组患者的WHO病理类型多分布于AB、B1和B2型,优于单纯胸腺瘤组(P<0.05);合并肌无力组的Masaoka分期较早(I和II期)的比例高于单纯胸腺瘤组。5年和10年的总体生存率在MG组和非MG组中分别为93%和88%;83%和81%(P=0.034);在Masaoka III、IVa和IVb期胸腺瘤患者中,合并肌无力患者的生存曲线高于单纯胸腺瘤患者(P=0.003)。在进展型胸腺瘤患者中,MG组和非MG组患者的Masaoka III、IVa、IVb的构成比相似,组织学结果中,MG组的AB/B1/B2/B3型的比例高于C型比例更高的非MG组(P<0.001)。整体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MG、WHO分型、Masaoka分期、手术方式、化疗、放疗和临床切除状况均为预后的影响因素。而在多因素分析中,WHO分型、Masaoka分期和临床切除状况是独立的预后预测指标。结论虽然重症肌无力不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但是在胸腺瘤患者中,合并MG的患者预后较优,尤其是Masaoka分期晚期的患者,可能与疾病的早期发现、病理类型分布相对较好、整体R0切除率较高以及复发率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胸腺肿瘤术后放疗尚存在争议,此研究目的为评价术后放疗在I期-III期胸腺肿瘤中的作用。方法搜索中国胸腺瘤研究协作组(Chinese Alliance of Research for hTymomas, ChART)数据库中1994年至2012年接受手术切除未行新辅助治疗的I期-III期胸腺肿瘤患者的资料。对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决定死亡风险比。结果 ChART数据库中I期-III期胸腺肿瘤共1,546例。其中649例(41.98%)接受术后放疗。术后放疗与性别、组织学类型(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胸腺切除程度、是否完全切除、Masaoka-Koga分期及辅助化疗相关。手术后辅助放疗患者5年、10年总生存和无瘤生存分别为90%和80%、81%和63%,而单纯手术者5年、10年总生存和无瘤生存分别为96%和95%、92%和90%,两组生存有统计学差异(P=0.001, P<0.001)。单因素表明年龄、组织学分类(WHO)、Masaoka-Koga分期、是否完全切除和术后放疗与总生存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组织学分类(WHO)(P=0.001)、Masaoka-Koga分期(P=0.029)和是否完全切除(P=0.003)是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重症肌无力、组织学分类、Masaoka-Koga分期、手术方式、术后放疗和是否完全切除与无瘤生存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组织学类型(P<0.001)、Masaoka-Koga分期(P=0.005)和是否完全切除(P=0.006)是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亚组分析表明不完全切除患者接受术后放疗可以提高总生存和无瘤生存(P=0.010, P=0.017)。然而,完全切除者接受术后放疗则会降低总生存和无瘤生存(P<0.001, P<0.001)。结论此回顾性研究表明不完全切除I期-III期胸腺肿瘤患者术后放疗可以提高总生存和无瘤生存。但是,对于完全切除患者,术后放疗总体上并未显示出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奈达铂联合多两他赛并同期放疗治疗不可手术食管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56例不可手术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同步放、化疗,观察组化疗方案为奈达铂+多西他赛,对照组化疗方案为DDP+5Fu.观察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1年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疗效为60.71%,优于对照组32.14%(P=0.032);1年生存率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为60.71%、46.63%(P=0.284);对照组恶心、呕吐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较观察组高(P<0.05),而观察组骨髓抑制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并同期放疗治疗不可手术食管癌,与DDP+5Fu并同期放疗相比,能显著改善近期疗效,有望提高1年生存率,毒副反应较少且可控,治疗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nm23-H1和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5例NSCLC组织及28例良性肺病变中nm23-H1和HSP27的表达情况,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nm23-H1和HSP27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nm23-H1和HSP27在NSCLC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1.3 %(31/75)和80.0 %(60/75),明显高于良性肺病变7.1 %(2/28)和46.4 %(13/28)(χ2=10.946,P=0.001;χ2=11.131,P=0.001)。NSCLC中HSP27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χ2=4.191,P=0.041)。肺癌组织中nm23-H1、HSP27 的表达水平有相关性(r=0.284,P=0.013)。结论 nm23-H1、HSP27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和生物学行为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肺脏扫描数据的三维重建方法和肺切除的可视化仿真手术效果。材料与方法:采集肺脏16排螺旋cT的原始扫描数据,采用自行研发的图像处理软件对分割后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再将重建后的数据导入FreeForm Modeling System中进行修饰、平滑处理,利用GHOST SDK软件开发出各种仿真手术器械,利用PHANTOM力反馈设备进行肺切除术前的可视化仿真手术研究。结果:三维重建出来的图像结构清晰,可真实再现肺脏和周围重要器官及管道的结构;仿真肺切除手术精确逼真、形象生动,且能一定程度上感受在手术台上直接操作的感觉,沉浸感强,交互性好,效果满意。结论:肺脏的三维重建和可视化仿真手术可以让术者在手术前对肺脏周围的三维解剖结构有清晰的了解,对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李洪胜  王远东  赵健  王建 《新医学》2009,40(6):378-38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用于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成2组,研究组38例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放射治疗对肺部原发灶进行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局部复发率及其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局部复发率为29%,对照组分别为55%、52%,2组的总有效率、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研究组出现气胸10例(26%)、发热27例(71%),未对患者造成较大影响,且未出现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肺部纤维化的病例。对照组出现骨髓抑制39例(93%),其中Ⅲ度以上19例(45%),放射性肺炎16例(38%),肺部纤维化5例(12%)。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治疗时间短、治疗费用低(均为P〈0.01)。结论:射频消融对控制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