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7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8篇
内科学   26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13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5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张希龙 《药物与人》2007,20(5):27-27
随着节假日的来临,饮酒的人也大量增多,甚至出现许多狂饮滥醉者,但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在那些原来就有睡眠打鼾、甚至伴有憋气(鼾声不均匀)的人群中,饮酒后打鼾、憋气的现象变得更加明显了,其实这就是酒后“睡眠窒息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CD80、CD86和CD137L基因联合表达增强宿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的机制.方法 BAL B/c小鼠随机分为5组,A组接种H22-Wt细胞,B组接种H22-neo细胞,C组接种H22-CD80/CD86+细胞,D组接种H22-CD137L+细胞,E组接种H22-CD80/CD86/CD137L+细胞.分别于第14、35、56和84天,每组每次随机选取2只小鼠处死取材.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DNA ladder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凋亡.电泳迁移率法(EMSA)检测T细胞核因子KB(NF-KB)活性.结果 TUNEL检测结果显示,接种后第14天,A、B组脾淋巴细胞即出现大量凋亡,D组凋亡虽然较A、B组明显减少,但仍远高于C、E组.随接种时间推移,C组脾淋巴细胞凋亡逐渐增多,而E组这一趋势不明显,至第84天,C组和E组的脾淋巴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30.8±9.2和14.4±4.5.DNA ladder检测结果显示,接种后第14、35、56和84天,C组和E组均检测出典型阳性结果,其中以C组第35、56和84天凋亡最明显.EMSA检测结果显示,A、B组T细胞NF-KB活性很低,D组显著高于A、B组,C、E组则显著高于A、B和D组.随着接种时间推移,E组NF-KB活性一直维持较高水平,而C组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至第84天,C组和E组的T细胞NF-KB活性分别为14.01±1.04和41.16±5.78.结论 H22-CD80/CD86/CD137L+变异株接种荷瘤鼠后,CD28信号和CD137信号的协同作用可显著增强活化T细胞NF-KB活性,这可能是CD80、CD86和CD137L基因联合表达显著增强宿主CTL杀伤活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哮喘小鼠血清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表达的影响,及抑制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小剂量川芎嗪组(C组,40 mg/kg)、大剂量川芎嗪组(D组,80 mg/kg),每组6只.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气道病理改变;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SCF含量.结果:小鼠血清中SCF含量哮喘组(114.9±27.3)p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8.6±11.2)pmol/L(P<0.01);小剂量川芎嗪组(70.6±7.9)pmol/L与大剂量川芎嗪组(51.4±8.1)pmol/L均明显低于哮喘组(P均<0.01);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和淋巴细胞总数,管壁面积/支气管管腔内周长(WA/Pi)和支气管平滑肌面积/支气管管腔内周长(ASM/Pi)哮喘组分别为(32.6±4.5)个/mm2、(1.196±0.111)mm、(0.292±0.027)mm,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6±1.2)个/mm2、(0.571±0.057)mm、(0.139±0.014)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小剂量川芎嗪组分别为(26.0±2.5)个/mm2、(0.949±0.105)mm、(0.243±0.027)mm,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剂量川芎嗪组分别为(12.1±1.6)个/mm2、(0.875±0.111)mm、(0.178±0.023)mm,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血清SCF表达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哮喘大鼠支气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鄄1)和核因子-κB(NF鄄κB)的表达、炎性细胞浸润的变化,探讨雷公藤多甙干预后的影响。方法:18只Wistar大鼠分为哮喘组(A组),雷公藤多甙治疗组(T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观察ICAM鄄1、NF鄄κB在3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的表达。结果:①哮喘组支气管上皮ICAM鄄1、NF鄄κB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支气管上皮ICAM鄄1、NF鄄κB的蛋白表达与哮喘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③哮喘大鼠支气管NF鄄κB与ICAM鄄1蛋白表达比较呈显著正相关(r=0.832,P<0.01)。结论:哮喘大鼠模型支气管NF鄄κB对于ICAM鄄1蛋白表达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雷公藤多甙对于哮喘的治疗机制之一可能通过下调受NF鄄κB调控的ICAM鄄1表达,减少肺组织中炎性细胞的浸润而实现。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T细胞在CD3/CD28双信号通路刺激后白介素-13(IL-13)的基因表达以及三氧化二砷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CD3/CD28单克隆抗体(浓度分别为10ug/na和5ug/ml双信号通路对Hut-78细胞进行共刺激,研究Hut-78细胞IL-13基因的表达.结果:CD3/CD28双信号通路共刺激后,Hut-78细胞的IL-13 mRNA表达增加,砷剂能够明显抑制该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砷剂抑制了T细胞活化过程中IL-13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46.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变迁及耐药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变迁、主要流行病原菌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用WHONET 5.3软件统计分析2005~2006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痰液培养标本及药敏结果.结果:革兰阴性菌占所有非重复阳性标本的51.1%;其次为真菌占33.7%.所有病原菌中,白色念珠菌位居第一,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肺炎克雷伯菌亦较为常见,常见细菌的耐药菌株比例较高.2006年不动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占所有病原菌比例较2005年明显升高.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s)菌株检出率为8.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比例在两年间亦有显著性变化,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耐药比例较高.2006年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MRS)检出率明显高于2005年.占所有葡萄球菌的59%.对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呈现高度耐药.结论:目前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多药耐药比例逐年增加,针对产ESBLs菌株建议选用碳青霉烯类,对MRS推荐用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4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体内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状况。方法 随机选择 2 4例中或重度OSAS患者 (OSAS组 )以及 19例正常成人 (对照组 ) ,分别于晨起 6时及午后 4时检测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 (PAG)、血液粘滞度 (WPV)、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 (Fng)及内皮素。 结果 OSAS组 6 :0 0A .M .与 4 :0 0P .M .相比 ,Hct、WBV、血浆Fng及PAG均明显增高 (均P <0 .0 5 ) ,PT及APTT缩短 (均P <0 .0 5 )。而对照组各项指标在 6 :0 0A .M .与 4 :0 0P .M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组间比显示与对照组 6 :0 0A .M .时相比 ,OSAS组 6 :0 0A .M .的Hct、WBV、PAG、血浆Fng及内皮素水平均明显升高 (均P <0 .0 5 ) ,而PT及APTT明显缩短 (均P <0 .0 5 )。与对照组 4 :0 0P .M相比 ,OSAS组 4 :0 0P .M的Hct、PAG及内皮素水平亦明显升高 (均P <0 .0 5 ) ,PT及APTT显著延长 (均P <0 .0 5 )。结论 OSAS存在显著的血栓高危因素 ,且清晨较午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8.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军团病杆菌(LDB)对军团菌病的诊断价值。用PCR技术对31例LDB培养和(或)血清学阳性、临床诊断为军团菌病患者急性期的临床标本,军团菌巨噬细胞感染增效基因(mip gene)630bp片段进行DNA扩增,并与军团菌培养和血清血诊断(间接荧光抗体检查法)比较。结果:PCR技术诊断军团菌病的阳性率为90.3%928/31),比培养的阳性率(62.6%,1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中与常见心脑并发症可能相关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变化.方法:根据睡眠期多导睡眠监测中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结果,将62例仅患OSAS的患者分为轻度OSAS组(n=16),中度OSAS组(n=18)和重度OSAS组(n=18).另选1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以SAA特异性单克隆ELISA法测定和比较各组间上午6:00时的SAA浓度.此外,对OSAS患者作SAA分别与睡眠期AHI和最低脉氧饱和度(miniSpO2)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SAA浓度(9.19±3.87 μg/ml)相比,轻度OSAS组即明显增高(13.49±3.08 μg/ml,P<0.05),中度及重度OSAS组增高非常显著(18.73±5.29 μg/ml和38.56±10.11 μg/ml,均为P<0.01).且OSAS各组间均相差显著,SAA浓度随OSAS程度加重而增高.相关性分析显示OSAS患者SAA浓度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间呈显著正相关(r=0.796,P<0.001),与miniSpO2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31,P<0.001).结论:OSAS患者SAA浓度显著增高且与OSAS的严重程度相关.SAA浓度升高可能与OSAS患者心血管和神经元功能异常的高危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手术方法、早期临床结果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2006年6月至2007年1月,为4例终末期肺疾病患者施行了单肺移植手术,均为右侧单肺移植.其中第1和第2例为同1天完成.结果:第1例术后合并顽固的铜绿假单孢杆菌和不动杆菌感染,几乎对所有的抗生素耐药,于术后第33天死于严重感染所致的多脏器衰竭.其余3例均顺利出院,目前生活质量明显改善,SaO2和FEV1均显著提高.结论:单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方法,但术后感染及排异发生率高,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