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9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方法。方法:从1999年1月至2002年2月,对32例髋臼发育不良伴严重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果:随防3~5年,平均52.5个月。按Harris评分,平均93分(优26例、良5例、中1例),近期优良率达到96%。结论:对于髋臼发育不良伴严重骨性关节炎的成人患者,如能处理好髋臼及股骨近段的畸形,选择好合适的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胫骨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方法:采用彻底清创,Ⅰ期植骨的方法对38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38例中,35例感染控制达到骨性愈合,3例失败,其中感染复发2例,骨不连1例。结论:彻底清创,Ⅰ期植骨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3.
不同术式治疗四肢大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比较四肢大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不同手术方法对肢体功能、局部复发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分析1998年1月~2005年11月间共43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四肢近大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病例。其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15~51岁,平均30.6岁。Campanacci分级:Ⅰ级1例,Ⅱ级28例,Ⅲ级14例。[结果]43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5~108个月,平均50个月,总复发率为9.4%。刮除植骨复发率为11.7%,并发症发生率为10.5%;广泛切除组复发率为9.1%,并发症发生率为33.3%。[结论]病灶刮除植骨仍是骨巨细胞瘤基本的外科治疗方法,局部辅助处理措施如高速磨钻磨削、石炭酸等化学腐蚀剂局部烧灼可达到安全的外科治疗边界,从而大大降低病灶刮除术后的复发率;广泛切除适用于Companacci Ⅲ级、反复复发、伴有病理性骨折的病例,虽复发率较低,但重建后的并发症相对较多;加强随访可早期发现骨巨细胞瘤复发。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探讨急性颈脊髓损伤后发生低钠血症的相关因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07年3月收治的急性颈脊髓损伤后低钠血症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血钠〈130mmol/L,尿钠36~79mmol/L,尿渗透压390~910mmol/L,均采用3%高渗盐水静脉滴注。结果16例患者中,1例术后3天因呼吸功能衰竭死亡,2例失访,其余13例经限水、适当补钠治疗后血钠恢复正常。结论低钠血症的发生与颈脊髓损伤的程度密切相关,限水、适当补钠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6.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1992年由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博士[1]首创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并最先用于骨科领  相似文献   
27.
DXA测量骨密度的精确度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双能x线吸收测定术(dual—energyX—rayabsorptiometry,DXA)测量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的最小有意义变化(1eastsignificantchange,LSC)。方法测量30名受检者腰椎和髋部BMD,连续测量2次,计算其精确度误差、最小有意义变化,预计随访间隔时间。结果L1-L4、L2-L4、左全髋部、右全髋部的精确度误差相对较低,标准差的均方根(RMS—SD)分别为0.006、0.007、0.006、0.007g/cm2,最小有意义变化(LSC—SD)分别为0.016、0.018、0.018、0.019g/cm2;变异系数的均方根(RMS—CV)分别为0.005、0.007、0.006、0.007,最小有意义变化(LSC—CV)分别为0.015、0.020、0.018、0.020。LSC—SD、LSC—CV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238、0.356。预计随访问隔时间随着感兴趣区精确度误差的增加而延长。结论DXA测量骨密度的精确度误差较小,感兴趣区首选L1-L4、L2-L4、全髋部为宜,感兴趣区的精确度误差越大则预计随访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PHBV)三维多孔材料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压片-热处理-粒子析出技术"制备PHBV多孔支架.体外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后接种到PHBV支架体外培养4周,期间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然后与单纯PHBV支架同时植入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区继续培养4、8、12周后取材,分别行大体、组织学、Ⅱ型胶原免疫组化观察.进行Wakitani评分,观察其体内修复关节缺损效果.结果:电镜观察示软骨细胞在支架上黏附、增殖良好并能分泌细胞外基质,组织学观察示PHBV支架浅层有新生软骨组织形成,于4周后开始形成透明软骨样结构且表面基本平整与宿主整合良好,组织学切片上可见类软骨形成并分泌甲苯胺蓝异染的软骨基质和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 结论:PHBV可以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能够用于再生修复软骨的缺损.  相似文献   
29.
CT灌注成像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特征,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CT灌注成像(CTPI)是一种功能成像,能反映肿瘤解剖学特征和病理生理学改变,在微循环水平上反映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临床上被广泛用来鉴别良、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微小病灶或转移灶,指导肿瘤分期或分级,评价肿瘤治疗的疗效等.应用领域涉及颅脑、甲状腺、唾液腺、乳腺、肺、肝、食管、肾、结直肠等多个器官的肿瘤.文中就CT灌注成像的原理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
腰椎后外侧融合动物模型及邻近节段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文献报道脊柱融合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均集中在生物力学、影像学方面,缺少相关的实验研究,本文通过建立腰椎后外侧融合动物模型,观察其对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建立腰椎后外侧融合动物模型,观察其对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后正中暴露兔腰4~6椎板及横突,用0.8 mm钢丝行双侧腰4~6横突间8字内固定,然后用骨水泥包绕横突及钢丝.观察术后3个月、6个月时邻近节段椎间盘的病理改变.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3个月时实验组L3-4椎间盘即有退变性改变,退变程度按Miyamoto分级为2级,至术后6个月时则退变更加明显,达3级.结论:腰椎后外侧融合会引起邻近节段椎间盘的退变加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