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4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255篇
预防医学   14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7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46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嗜神经侵袭是肿瘤通过神经扩散与转移的一种独特的生物学行为,与复发、转移、预后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嗜神经侵袭的临床意义。但由于头颈部肿瘤发病率相对较低,不同解剖部位、不同病理类型嗜神经发生率各不相同,故缺乏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目前嗜神经侵袭的病理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也无针对神经侵犯的特异性治疗手段,因此头颈部肿瘤嗜神经侵袭的治疗对于临床医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就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嗜神经侵袭的临床诊治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探讨高龄直肠癌患者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2007年1月至2018年9月行APR的72例高龄(≥80岁)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高龄直肠癌患者APR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72例患者中,男47例,女25例,年龄为(81.8±1.8)岁。术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23.6%(17/72),其中切口感染5例,切口脂肪液化4例,切口延迟愈合8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术中置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洛铂冲洗液、盆底修复、糖尿病和冠心病与高龄患者APR术后会阴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未行盆底修复(OR=0.17,95%CI为0.04~0.82;P=0.027)和糖尿病(OR=4.32,95%CI为1.05~17.81;P=0.043)为高龄直肠癌患者APR后会阴切口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行APR的高龄直肠癌患者应尽可能保留盆底腹膜,并予以关闭。围手术期血糖监测也是预防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3.
Qin C  Wang J  Wei Q  She M  Marasco WA  Jiang H  Tu X  Zhu H  Ren L  Gao H  Guo L  Huang L  Yang R  Cong Z  Guo L  Wang Y  Liu Y  Sun Y  Duan S  Qu J  Chen L  Tong W  Ruan L  Liu P  Zhang H  Zhang J  Zhang H  Liu D  Liu Q  Hong T  He W 《The Journal of pathology》2005,206(3):251-259
A new SARS anim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inoculating SARS coronavirus (SARS-CoV) into rhesus macaques (Macaca mulatta) through the nasal cavity. Pathological pulmonary changes were successively detected on days 5-60 after virus inoculation. All eight animals showed a transient fever 2-3 days after inoculation. Immunological, molecular b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studies suppor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SARS animal model. Firstly, SARS-CoV-specific IgGs were detected in the sera of macaques from 11 to 60 days after inoculation. Secondly, SARS-CoV RNA could be detected in pharyngeal swab samples using nested RT-PCR in all infected animals from 5 days after virus inoculation. Finally,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of interstitial pneumonia were found in the lungs during the 60 days after viral inoculation: these changes were less marked at later time points, indicating that an active healing process together with resolution of an acute inflammatory response was taking place in these animals. This animal model should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s of SARS-CoV-related pulmonary disease and greatly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vaccines and therapeutics against SARS.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基于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的心血管临床专科评估框架”,对全国部分医院的心血管临床专科进行评估。方法梳理112所医院心血管专科重点疾病和重点手术操作的编码情况,计算评估框架中的各个指标,根据医院纳入标准,运用基于数据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医院进行打分排序。结果112所医院2010—2012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出院人次、重点疾病和重点手术/操作缺失数量均呈偏态分布。按照综合评价医院的纳入标准共56所医院纳入排序,前十位是YN05、SD04、BJ14、SH02、ZJ01、HN01、SX09、YN08、SD01、SX08。重点疾病和重点手术操作均完整的医院共12所,其排序是:BJ14、SH02、HN02、BJ01、TJ01、SH05、SC01、NA03、GD02、SH08、YN03、HL01。本研究综合评价的56所医院中,有30所在国家公布的名单之内,26所不在国家公布的名单之内。结论运用“基于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的心血管临床专科评估框架”进行心血管临床专科评估是科学、可行的,为专科评估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专科对口支援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68Ga标记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68Ga-PSMA)PET/CT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并探讨68Ga-PSMA PET/CT对术前制订保留血管神经束(NVB)和淋巴结清扫策略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68Ga-PSMA PET/CT检查的46例初诊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6.50(60.00,69.25)岁,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15.97(8.58,33.10)ng/ml。46例中,41例68Ga-PSMA PET/CT检查诊断为肿瘤,6例诊断有淋巴结转移;5例诊断为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炎。46例中40例同期行mpMRI检查,33例诊断为肿瘤,6例诊断有淋巴结转移;46例中17例同期行^11C-胆碱PET/CT检查,12例诊断为肿瘤,4例诊断有淋巴结转移。41例PSMA-PET/CT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中,高危22例,中危19例;其中37例行mpMRI检查,15例行^11C-胆碱PET/CT检查。41例均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根据68Ga-PSMA PET/CT显示的肿瘤位置,术前制订NVB处理策略:若肿瘤邻近前列腺单侧包膜,则保留健侧的NVB;若肿瘤局限于前列腺内,则保留双侧NVB。共16例保留了NVB(单侧6例,双侧10例)。对中高危组患者常规行淋巴结清扫。采用配对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68Ga-PSMA PET/CT、mpMRI、^11C-胆碱PET/CT对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测68Ga-PSMA PET/CT的SUVmax值与Gleason评分和治疗前PSA值的相关性。结果 41例行根治术患者术后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手术切缘均未见癌组织;中位Gleason评分8(7,9)分;病理分期20例≤pT2c期,21例≥pT3期;7例淋巴结阳性(11枚阳性淋巴结)。术后30 d内7例(17.1%)发生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均≤2级。41例术后随访中位时间16(12,20)个月,术后1、6、12个月分别有19例(46.3%)、39例(95.1%)、41例(100.0%)恢复控尿。5例未行手术的患者中,4例行抗生素治疗后PSA下降;1例PSA未下降者行穿刺活检,病理未见癌。68Ga-PSMA PET/CT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100.0%(41/41),显著优于^11C-胆碱PET/CT[80.0%(12/15),P=0.016]和mpMRI[83.7%(31/37),P=0.009];特异性为100.0%(5/5),与^11C-胆碱PET/CT[100.0%(2/2),P=1.000]和mpMRI [33.3%(1/3),P=0.10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1例中,68Ga-PSMA 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71.4%(5/7)]与^11C-胆碱PET/C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3/4),P=1.000],与mpMR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1/6),P=0.016]。Gleason评分≥8分与<8分患者68Ga-PSMA PET/CT的原发灶SUVmax值分别为19.60(9.58,24.38)与8.55(5.18,12.88);治疗前PSA值≥20 ng/ml与<20 ng/ml患者的SUVmax值分别为19.40(13.00,23.5)与8.40(5.35,13.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8Ga-PSMA PET/CT对前列腺癌原发病灶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高,术前可根据PSMA PET/CT显示的肿瘤位置,制订是否保留NVB的处理策略;但其对淋巴结转移灶诊断的敏感性还不足以指导术前制订淋巴结清扫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术者对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LRC)+改良回肠通道术(MIC)的学习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4年4月至2019年10月42例接受完全LRC+MI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4例,女8例;年龄(63.4±9.1)岁。其中术者1行34例手术,术者2行8例。将术者1的34例按时间顺序分为3组,第1~12例为A组,第13~23例为B组,第24~34例为C组;术者2实施的8例为D组。4组中有腹部手术史者分别为0、1、4、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年龄、体质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术式的重要步骤包括光源透射下离断肠系膜、输出袢固定的条件下行输尿管-输出袢反流性对端吻合、缝合后腹膜缺口。比较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构建回肠通道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比例、淋巴结清扫数量、切缘阳性比例等重要手术指标。结果各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中转开放手术。A~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30.0(320.0,360.0)、300.0(250.0,308.0)、270.0(216.0,324.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3组构建回肠通道时间分别为136.5(131.3,147.5)、92.0(79.0,119.0)、79.0(72.0,115.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时间和构建回肠通道时间组间两两比较,A、B组,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出血量[200.0(125.0,300.0)、100.0(100.0,150.0)、200.0(100.0,400.0)ml]、并发症发生比例[4/12、4/11、3/11]、淋巴结清扫数量[(19.0±10.7)、(16.0±9.8)、(23.3±8.5)枚]、切缘阳性比例(1/12、1/11、2/11)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手术时间420.0(350.0,450.0)min,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出血量200.0(112.5,350.0)ml,并发症发生比例2/8,淋巴结清扫数量(13.8±7.1)个,切缘阳性比例1/8,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LRC+MIC学习效果明显,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手术时间及构建回肠通道时间显著下降;该术式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后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胃腺癌;(2)术前影像学检查无远处转移或腹膜种植转移;(3)行新辅助治疗后接受胃癌根治术加D2淋巴结清扫术;(4)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根据以上标准,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49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8例,女性132例,年龄(55.0±10.6)岁。新辅助治疗方案包括SOX(替吉奥+奥沙利铂)151例,XELOX(希罗达+奥沙利铂)105例,FLOT(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氟尿嘧啶)66例以及DOS(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68例;术前行同步放化疗患者100例,采用SOX方案2-4周期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替吉奥)。术后并发症指术后出现的手术相关并发症,主要包括术后出血、吻合口漏、术后梗阻、术后狭窄、肺部感染、腹腔感染等。根据Clavien-Dindo法评定术后并发症分级。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模型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8%(87/490,总计101例次),其中发生严重并发症者(Clavien-Dindo Ⅲ-Ⅴ级)29例,非严重并发症者(Clavien-Dindo Ⅰ-Ⅱ级)58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HR=3.077,95% CI:1.827-5.184,P<0.001)和胃切除范围(HR=1.735,95% CI:1.069-2.814,P=0.026)是新辅助治疗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全组患者随访时间0.7-131.8(中位数21.5)个月,5年生存率为47.4%。并发症组(87例)与无并发症组(403例)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3.2%和50.9%(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906,95% CI:1.248-2.913,P=0.003)、ypTNMⅡ-Ⅲ期(Ⅱ期:HR=5.853,95% CI:1.778-19.260,P=0.004;Ⅲ期:HR=10.800,95% CI:3.411-34.189,P<0.001)、手术时间>3.5 h(HR=1.492,95% CI:1.095-2.033,P=0.011)、全胃切除(HR=1.657,95% CI:1.216-2.257,P=0.001)以及术后并发症(HR=1.614,95% CI:1.125-2.315,P=0.009)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行辅助治疗(HR=0.578,95% CI:0.421-0.794,P=0.001)是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新辅助治疗行胃癌根治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和手术切除范围密切相关,重视减少并发症的损害及加强辅助治疗,有利于改善新辅助治疗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锯齿状腺瘤被公认为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锯齿状通路被认为是可以独立发展成结直肠癌的重要通路,但目前对于锯齿状腺瘤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还知之甚少。本文旨在分析锯齿状腺瘤在结直肠中的分布特点及潜在恶变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肠镜检查并经病理诊断为锯齿状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同时具有两种及以上病理类型病变的患者。总结锯齿状腺瘤的临床特征,并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锯齿状腺瘤发生恶变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在28730例行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311例(1.08%)锯齿状腺瘤患者,共发现锯齿状腺瘤372枚。按WHO分类,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22枚(5.9%),传统锯齿状腺瘤84枚(22.6%),未分类锯齿状腺瘤266枚(71.5%)。病理结果显示:无异型增生病变106枚(28.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变228枚(61.3%),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变38枚(10.2%)。病变长径<10 mm有204枚(54.8%),≥10 mm有168枚(45.2%);病变位于左半结直肠238枚(64.0%),右半结肠134枚(36.0%)。内镜下大体分型:扁平型16枚(4.3%),无蒂型174枚(46.8%),亚蒂型117枚(31.5%),带蒂型59枚(15.9%)。窄带成像国际结直肠内镜(NICE)分型:Ⅰ型85枚(22.8%),Ⅱ型280枚(75.3%),Ⅲ型4枚(1.1%)。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大小、病变位置、病变部位及不同WHO分类与结直肠锯齿状腺瘤发生恶变有关(均P<0.05);不同NICE分型的锯齿状腺瘤,其恶变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差异(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长径≥10 mm(OR=6.699,95%CI:2.843~15.786)以及病变位于左半结直肠(OR=2.657,95%CI:1.042~6.775)是结直肠锯齿状腺瘤发生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锯齿状腺瘤主要位于左半结直肠,当病变长径≥10 mm或病变位于左半结直肠时,易发生恶变。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是肝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生率为0.5%~2.5%,疾病进展快、预后差,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的诊断与治疗共识,造成该疾病的治疗极不规范。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基于国内外本领域研究获得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制订《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多学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该共识针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分型、外科治疗、辅助治疗以及其他局部、区域性和系统性治疗进行系统阐述,旨在规范、普及和提高对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断和多学科治疗水平,改善该疾病总体预后。  相似文献   
10.
加强老年流行病研究 科学指导老年健康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形势,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作为我国人口中寿命最长和最脆弱的特殊群体,亟需针对此人群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老年流行病学是研究流行病学理论与方法在老年人研究中的应用科学,整合多种方法开展老年人特殊健康特征分析,获取老年人健康流行病学规律。本期“老年流行病学”重点号文章围绕老年人群慢性病、心理健康、认知功能和死亡等识别出一系列健康长寿的生活方式、生物标志物和环境内暴露指标等可修饰性危险因素,以期为科学指导老年健康防控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未来研究不仅需要持续关注慢性病、失能和失智等传统老年健康问题,也要重视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