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4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究在长期临床等效剂量下4种清热燥湿类中药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胆汁酸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方法  30只Balb/c雄性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苦参组、黄连组、黄柏组和黄芩组, 每组各6只。除对照组外, 苦参组、黄柏组、黄连组和黄芩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34、3.12、1.3 g·kg-1和2.6 g·kg-1, 连续灌胃2周,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含量, 利用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分析肠道内容物中菌群结构变化。  结果  清热燥湿类中药对正常小鼠粪便中6种短链脂肪酸无明显影响。在常见的23种胆汁酸中, 与正常组相比, 黄芩组、苦参组、黄连组和黄柏组分别有4、3、2、1种胆汁酸显著变化。从肠道菌群丰度变化上看, 与对照组相比, 除苦参组外, 黄连组、黄芩组和黄柏组小鼠厚壁菌门均呈现下降趋势, 拟杆菌门均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黄连组变化更显著。  结论  苦参、黄柏、黄连和黄芩对正常小鼠长期药效剂量下短链脂肪酸影响较小, 但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胆汁酸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关系。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海安市某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并选择同时间段内到医院接受体检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采集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和24 h尿样分别用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尿白蛋白、尿肌酐(Cr)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炎性细胞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不同病情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上述指标间的差异,并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不同糖尿病病情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76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男473例,女290例;年龄28~83岁,平均年龄(54.09±12.25)岁;糖尿病病程7~21年,平均病程(11.28±4.07)年。其中微量蛋白组381例,大量蛋白尿组273例,肾功能损害组109例,对照组200人。不同组别人群性别分布和平均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中不同组别糖尿病患者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糖尿病肾病分期患者以及健康人群的FBG、TG、LDL-C、HDL-C、BUN、Scr、HMGB1、IGF-1、VEGF1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不同糖尿病肾病分期患者的FBG、TG、LDL-C、BUN、Scr、HMGB1、IGF-1、VEGF165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均P<0.01)。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血糖、血脂以及肾功能指标后,血清HMGB1(OR=1.706)、IGF-1(OR=1.937)、VEGF165(OR=3.404)水平升高是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HMGB1、IGF-1、VEGF165水平均明显增高,3种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随着病情的发展而上升,3种指标对于判定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Notch信号通路,探讨β-榄香烯逆转肺腺癌耐药的机制。方法选择对A549/DDP细胞无细胞毒性的β-榄香烯浓度处理A549/DDP细胞,设β-榄香烯组与对照组,两组细胞均给予不同浓度的DDP(0.25、0.5、1、2、4、8、16、32μg·mL-1)处理24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计算IC50,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耐药相关蛋白(P-gp、survivin、p21)及Notch信号通路蛋白(Notch1、Hes1、Hey2)的表达。A549/DDP细胞在β-榄香烯处理的基础上,联合1μg·mL-1Notch信号通路激活剂rhNF-κB处理,比较两组的IC50,Western blotting检测P-gp以及Notch1、Hes1、Hey2的表达。结果当β-榄香烯浓度低于20μg·mL-1时,其对A549/DDP细胞的抑制率小于10%,无细胞毒性。β-榄香烯组DDP的IC50显著低于对照组(t=14.712,P<0.05),逆转倍数为4.452倍。β-榄香烯组细胞凋亡率以及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和cleaved-caspase 9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榄香烯组P-gp、survivin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而p2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β-榄香烯组Notch1、Hes1、Hey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榄香烯+rhNF-κB组DDP的IC50以及P-gp、Notch1、Hes1、Hey2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β-榄香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榄香烯可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促进A549/DDP细胞凋亡,并逆转肺腺癌耐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自制可调式冰袋对其疼痛及引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安市中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冰袋冰敷,观察组采用自制可调式冰袋冰敷。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关节引流量、肿胀度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1 d、2 d、3 d后,关节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关节肿胀度和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制可调式冰袋应用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可有效减少其关节引流量,减轻其关节肿胀及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分析精准化护理对经尿道前列腺气化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海安市中医院行经尿道前列腺气化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82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其中41例进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41例进行精准化护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前列腺症状的改善情况(IPS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IPSS评分、QOL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07%,对照组为4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12%,对照组为75.61%,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取精准化护理,能有效促进经尿道前列腺气化切除术后患者的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数据库检索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扶正"治则的潜在机制。方法:从中医E百数据库检索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方剂,检索方式为"主治肠澼/久痢/痢疾",筛选所检索到的处方并进行药物种类、用药频次统计分析,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常用扶正药物。将选择后的扶正药物输入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检索所有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构建化合物-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通过Digsee数据库筛选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点,构建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两个网络图的核心靶点,利用DAVID工具对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结果:数据库共检索到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方剂731首,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获得处方304首,中药220味,经用药频次统计后,以甘草、人参、白术为溃疡性结肠炎扶正治则的代表药物。基于药代动力学ADME参数对上述药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筛选和靶标预测,共得到136个蛋白靶点;将化合物-靶点、疾病-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合并,以"节点连接度""节点介度"和"节点紧密度"为评价标准,筛选共有靶点129个;对入选靶标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以P值筛选出前20条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具有作用。结论:扶正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的发挥是多靶点、多通路的整体效应,挖掘了溃疡性结肠炎扶正治则的潜在机制,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艾司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对输尿管支架取出术患者疼痛程度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海安市中医院行输尿管支架取出术患者9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8),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研究组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艾司氯胺酮麻醉。分析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疼痛程度、苏醒质量、认知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麻醉总优良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3 h,研究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14.89%,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可显著减轻输尿管支架取出术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认知功能损害,缩短术后苏醒时间,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癌高表达转录本(HULC)在β-榄香烯调控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生物信息学分析TCGA数据库肝癌组织中HULC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肝癌细胞中HULC的表达,SMMC-7721细胞转染HULC过表达质粒pcDNA3.1-HULC或小干扰RNA si-HULC,利用CCK-8法评估β-榄香烯和HULC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分析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和细胞中HULC表达上调。β-榄香烯处理或敲低HULC均可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EMT过程。此外,β-榄香烯处理可降低HULC表达,而HULC过表达可部分阻断β-榄香烯对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EMT过程的抑制作用。结论 β-榄香烯可能通过下调HULC表达来调节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为β-榄香烯靶向HULC作为肝癌治疗的潜在应用提供了新见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参芪益心方联合托伐普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中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CHF患者158例,将患者分为单药组(79例,托伐普坦治疗)和联合用药组(79例,参芪益心方联合托伐普坦治疗),均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框架的护理模式对冠心病病人自我效能、健康信念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冠心病病人136例,所有病人按照入院编号分为2组,单号68例纳入常规组,双号68例纳入观察组。常规组实施常规健康护理,观察组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框架的健康护理。观察2组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评分、健康信念评分和健康行为评分。结果:护理前2组自我效能评分、健康信念评分和健康行为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健康信念评分和健康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且2组护理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P<0.01)。结论: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框架的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病人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病人自我效能感,建立健康信念,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