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64篇
临床医学   164篇
内科学   212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201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57篇
  4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老年人由于病理生理特点,各器官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合并心脑肺疾病多,出现急腹症时,症状体征均不典型,临床诊治较困难。现对本院外科2003-2006年就诊的87例老年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急腹症患者伴有SIRS及细菌感染时的特点及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精原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与分化对于维持精子发生至关重要。然而,调控这一过程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精原干细胞具有不同细胞亚型,其在精子发生过程中扮演不同角色。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提供有效的手段,揭示各精原细胞亚型及其转录组水平和生物学功能变化,为精原干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方法 20只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A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组):间隔24h耳缘静脉内2次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每次40μg/kg,注射内毒素后注射醋酸泼尼松龙20mg/kg。B组(正常对照组)。两组分别在注射后24h、72h、7d、14d 及21d,进行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计数及血脂测定,21d取股骨头和肝脏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A组用药后24h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升高,血脂升高(P<0.01)血小板计数减少(P<0.01),用药后72h、7d、14d 及21d,持续异常,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A组21d时病理切片见股骨头骨细胞和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中,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在引起血栓前状态,形成血栓导致骨坏死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国胆囊癌病人的外科治疗模式、病理学特征和预后。方法 收集中国13个省市的26家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345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分析中国胆囊癌病人的地区、性别、年龄分布;基于病人的诊疗记录与检查结果对手术病人肿瘤的可切除性进行评估,分析可切除性肿瘤病人的外科治疗模式,参照术前检查、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评估可切除性肿瘤手术治疗是否达到根治标准,分析行根治性手术胆囊癌病人的病理学特征。结果 4345例胆囊癌病人中,男性1664例(38.23%),女性2681例(61.77%)。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3129例(71.01%),其中可切除性肿瘤2074例(66.28%)。在可切除性肿瘤2074例病人中,仅1133例(54.63%)在术前即诊断为胆囊恶性肿瘤,1002例(48.31%)行根治性切除,1072例(51.69%)未达根治标准。胆囊癌根治性切除病人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中,736例(73.45%)为腺癌,348例(34.73%)为低分化癌,376例(37.52%)伴肝侵犯,152例(15.17%)伴神经浸润,96例(9.58%)伴血管内癌栓,78例(7.78%)伴周围脂肪组织浸润,89例(8.88%)伴周围器官受累,328例(32.73%)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淋巴结阳性。获得生存随访资料的2357例手术治疗病人术后中位生存期为16.17个月,多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NM分期(P<0.001)、肿瘤分化程度(P<0.001)、肝脏侵犯(P<0.001)、R0切除(P=0.003)均为术后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中国胆囊癌术前诊断率有待提高;胆囊癌外科治疗模式亟待规范;病理学检查报告中反映的多个因素与胆囊癌病人预后密切相关,其描述的规范化对指导胆囊癌病人的精准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技术在周围型肺癌肺动脉血供定性及半定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肺灌注成像技术,获取23例经组织学/细胞学确诊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在造影剂增强首过期内的系列图像,在工作站上将强化前后的图像行减影处理,得到肺动脉(PA)期、肺实质(PP)期、肺静脉/降主动脉(DA)期图像,并在时间信号曲线基础上测定癌肿的起始强化时间、峰值时间,以及癌肿在肺动脉灌注期(包括PA期及PP期)及主动脉灌注期(DA期)的强化率,进行定性及部分定量分析。结果 本组23例患者测得三种微循环灌注模式:14例(60.9%)在肺循环期开始强化,在体循环期达到峰值,体循环期强化率较肺循环期高(P<0.001),提示癌肿为肺/体循环双重供血,以体循环为主;7例(30.4%)在体循环期开始强化并达到峰值,提示完全为主动脉供血;2例(8.7%)在肺循环期开始强化并达到峰值,提示主要由肺动脉供血。结论 MR动态增强时间减影灌注技术可以对周围型肺癌肺动脉血供进行定性及相对定量评估,作为无创性检查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复杂型胸主动脉狭窄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书平  王丽  臧旺福 《四川医学》2006,27(3):324-325
患者。男,16岁。因发现血压升高伴头晕、心悸、下肢痛半月入院。半月前患者出现头晕、心悸、下肢痛并发现血压高,最高达230/120mmHg,到附近医院检查肾、肾上腺B超(-),心脏彩超提示:右室大,颈动脉、腹主动脉、双下肢动脉未见明显狭窄。为进一步治疗入我院高血压科。PE:神清。BP190/108mmHg,颈软,双睑元浮肿,颈动脉区可闻及Ⅱ/6级SM,双肺正常,HR80次/min,律齐。心界不大,胸骨旁可以闻及Ⅱ~Ⅲ/6级连续性SM,肝肾区无叩击痛,上腹部及脊肋角处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浮肿。  相似文献   
7.
持续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用于短小手术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短小的外科手术在使用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的同时,还需要应用一些全身麻醉药物以增强镇痛作用,并让患者感觉更为舒适。异丙酚作为一种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静脉麻醉药经常被用于短小手术的麻醉。异丙酚能产生剂量依赖性的镇静、遗忘和抗焦虑作用,但其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作为全麻术前用药的安全性。方法40例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均分为4组,Ⅰ、Ⅱ、Ⅲ组分别肌内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05、0.010和0.014 mg/kg,Ⅳ组肌内注射阿托品0.01 mg/kg。分别记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的基础口干程度视觉模拟评分和基础唾液分泌量,以及在注射药物30 min后的相应变化。记录各组患者注射药物后30、45、60和12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肌内注射0.005和0.010 mg/kg盐酸戊乙奎醚后30 min唾液的分泌量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而肌内注射0.014 mg/kg盐酸戊乙奎醚能明显抑制唾液分泌(P<0.01),平均抑制程度为56%。Ⅳ组注射阿托品后30 min的心率明显增快(P<0.05),Ⅰ、Ⅱ、Ⅲ组的心率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以替代阿托品作为全麻术前用药,且特别适用于需要避免心动过速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通过飞沫、接触及气溶胶传播感染人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1]。严重者可引起呼吸衰竭、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对其发病和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掌握,而且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美国营养与膳食学会建议应将营养治疗作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2-4]。营养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关键,健康的免疫系统足以抵抗病毒入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结合肾形融合器椎体间融合治疗2节段以下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结合肾形融合器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26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8.1±12.5)岁。L_(3~4)节段1例,L_(4~5)节段8例,L_5S_1节段12例,L_4~S_1节段5例。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评估术后疗效,回顾手术时间、失血量、并发症、住院时间。采用CT评估椎间融合的融合率。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0.3个月。术前和术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为79.07%。平均手术时间9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5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8.5 d。随访结束时椎体间融合率为100%。至随访中末时,无断钉现象发生。结论对2个节段以下的退行性腰椎疾病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肾形融合器椎体间融合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