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种可注射且能缓释TGF-β3的去细胞软骨微丝/温敏型水凝胶复合支架的制备方法。方法:使用去污剂-酶化学消化法和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缓释TGF-β3 的去细胞软骨微丝,混入温敏型水凝胶后制成缓释TGF-β3的去细胞软骨微丝/温敏型水凝胶复合支架,用ELISA试剂盒检测TGF-β3缓释情况;然后再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复合支架共培养,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Collagen II(Col II)、Aggrecan(AGG)和SOX9表达水平。结果:复合支架在低温状态下为溶胶状态,当温度升高至37 ℃时变为凝胶状态;复合支架中的TGF-β3 可有效缓释25 d左右;BMSCs在复合支架上生长情况良好,细胞呈现类似软骨细胞的形态,Col II、AGG和SOX9 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0.05)。结论:成功制备了一种可注射且能缓释TGF-β3的去细胞软骨微丝/温敏型水凝胶复合支架,该支架能较好地诱导BMSCs成软骨分化。  相似文献   
2.
外泌体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产生,通过介导不同细胞间的通讯参与呈递抗原、影响肿瘤细胞生长、促进组织修复等多种病理生理学过程,有效的刺激体外和体内骨再生。骨折不愈合是骨科领域的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康复周期的延长,造成社会医疗资源的浪费。外泌体在介导成骨、破骨细胞,血管骨骼肌再生以及软骨再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参与骨折的愈合,影响骨折的进展。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外泌体在骨组织(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血管、骨骼肌以及软骨组织等方面的文献报道,以期为外泌体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h2(Rh2)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Rh2在骨肉瘤中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Rh2 处理骨肉瘤细胞,用MTT法检测骨肉瘤细胞活性的变化;用基质凝胶(Matrigel)侵袭和孔膜法(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骨肉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用Annexin V-FITC/PI调亡检测试剂盒及流式细胞仪检测骨肉瘤细胞的调亡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侵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骨肉瘤细胞经过不同浓度的Rh2处理后,MTT实验结果表明Rh2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显著抑制骨肉瘤细胞的生长(P <0.05)。Matrigel侵袭和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表明Rh2可以有效抑制骨肉瘤细胞的侵袭与迁移(P <0.05)。Annexinv-FITC/PI凋亡检测试剂盒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Rh2可以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凋亡反应(P <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则显示Rh2 可以上调Bax、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并抑制Bcl-2、PARP、MMP2、MMP9 蛋白的表达。Rh2 还可以通过激活GSK-3β并抑制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相关蛋白来达到调控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反应的作用。结论:Rh2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GSK-3β并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尺骨冠状突骨折合并肘关节后脱位的有限元模型,并对肘关节后脱位在关节稳定性方面的影响进行数字化研究。方法:建立正常肘关节-前臂(IEJF)有限元模型与尺骨冠状突骨折肘关节-前臂(FUCF)有限元模型。采用压缩、屈曲两组生理荷载(每组3种幅值),进行计算、验证和应力分析。结果:建立了结构完整的IEJF与FUCF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情况与临床实际符合。计算得出FUCF有限元模型较IEJF有限元模型桡骨头出现了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不同压缩荷载作用下的肘关节纵向压缩位移与不同屈曲力矩导致的屈曲角都有所增加。结论:尺骨冠状突骨折及肘关节后脱位对肘关节-前臂纵向不稳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研究所构建的肘关节-前臂有限元模型对尺骨冠状突骨折合并肘关节后脱位的临床稳定性评估研究及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y fusion,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并发血管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5家医院接受OLIF手术联合或不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23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79例,女156例;年龄32~83(61.9±13.5)岁。7例出现血管损伤,其中4例节段血管损伤,1例左髂总动脉损伤,1例左髂总静脉损伤,1例卵巢静脉损伤。结果:失访5例(单纯OLIF 2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例),其余获得随访,时间6~36(15.6±7.5)个月,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患者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6.7±2.3)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4±0.8)分(t=7.21,P=0.033);ODI指数由术前的(36.5±7.7)%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9.4±3.6)%(t=8.11,P=0.025)。结论:斜外侧腰椎融合技术为微创腰椎内固定融合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但在其广泛应用的同时尚存在并发血管损伤的风险。术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要谨慎细致操作,才能有效预防血管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儿童前臂骨折术后尺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术后出现尺骨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可能原因。方法: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对弹性髓内钉治疗闭合性儿童前臂双骨折术后出现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男性;年龄3-14岁,平均9.4岁;骨折均累及尺桡骨干中1/3,其中2例患者既往曾有相同部位骨折史。高能量损伤3例,摔伤2例。其中4例患者予行切开复位,1例行闭合复位。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并采用Daruwalla及Price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5倒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19个月,平均11.4个月。4例出现尺骨延迟愈合,1例出现不愈合。其中3例单纯取出内固定继续保守治疗,2例予更换固定方式继续治疗,所有骨折达到骨性愈合,未发生钉道感染或皮肤激惹等并发症。根据Daruwalla及Priee评定标准,优3例,良2例。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进行该手术时需严格遵循手术操作规范,把握适应证,同时需要根据具体病例情况,有选择地应用,避免术后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骨膜去细胞生物支架对小鼠股骨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及支架内血管形成过程,探讨其血管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物理冻融、化学和生物酶试剂等序贯处理获得骨膜去细胞生物支架。体外实验方面,通过细胞划痕试验观察骨膜去细胞支架浸提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迁移的影响以评价骨膜去细胞支架中是否存在促血管化的生物因子,同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支架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体动物实验方面,通过建立小鼠股骨骨缺损模型评价骨膜去细胞生物支架通过促血管化诱导骨修复的可能性。在小鼠股骨远端制备0.5 mm直径的单皮质骨缺损后,于骨缺损处植入骨膜去细胞支架后逐层缝合切口,对照组小鼠骨缺损处不放置材料。分别在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取材、固定、脱钙、包埋和切片,通过HE染色评价骨缺损区骨修复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以评价缺损区血管化情况。结果:体外细胞实验表明,去细胞骨膜支架浸提液对HUVEC的增殖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支架浸提液组细胞的迁移面积更大,去细胞骨膜支架浸提液能够有效促进HUVEC的迁移并且在支架浸提液中检测到VEGF,其浓度为210 pg/mL。动物实验方面,HE染色证明去细胞骨膜支架可以促进骨缺损区域血管的生长和新骨形成,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证明去细胞骨膜支架对骨缺损的修复活动伴随血管化的发生过程,且去细胞骨膜支架中血管的密度随时间延长呈现先增多后减小的趋势。结论:去细胞骨膜支架可以血管化,并且促进骨缺损的愈合。VEGF可能是其血管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后强化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7—12月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选取2015年1—6月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术后便秘、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的腹胀、粪便形状、自发排便以及排便费力评分分别为1.62±0.34、1.60±0.43、1.27±0.45、1.21±0.36,均低于对照组的2.02±0.33、1.92±0.31、1.92±0.32、1.76±0.38,排便时间为(15.29±3.47) min,短于对照组的(23.21±4.19) min,便秘的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流速为(25.53±3.47) cm/s,大于对照组的(20.14±2.51) cm/s,DVT的检出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1.3%,静脉血栓的直径的(0.23±0.19) cm,小于对照组的(0.42±0.12)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在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分别为72.41±15.75、71.85±10.62、76.13±12.51、80.13±12.53,均高于对照组的64.52±11.31、63.21±10.35、64.05±12.10、69.52±1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后强化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下肢骨折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C型臂辅助下对儿童肱骨小头冠状面骨折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28例有移位的肱骨小头冠状面骨折患儿,男15例,女13例,年龄8~14岁,平均10.3岁。所有患儿在C型臂X线机监控下使用经肘外侧入路小切口(<2 cm)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后前位内固定的微创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后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肘关节的疼痛、活动范围以及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儿术后随访7~36个月(平均24.2个月)。根据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最低分为80分,最高分为100分,平均得分92.5分,其中优20例,良8例,优良率100%。所有患儿均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未发现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C型臂X线机辅助下经肘外侧入路小切口(<2 cm)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后前位内固定的微创手术治疗儿童肱骨小头冠状面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操作简便及并发症少的特点,是一种治疗儿童肱骨小头冠状面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单根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9月至2012年3月应用单根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桡骨的方法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27例,与双钢板或双钛制弹性髓内钉内固定尺桡骨对比分析其疗效。结果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32个月,平均23.6个月。1例切口感染,1例发生皮肤激惹反应,1例早期出现前臂轻度旋后运动受限,末次随访时全部患儿前臂旋前及旋后活动无受限,无骨不连、畸形愈合。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单根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法是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