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0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66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350篇
内科学   331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88篇
特种医学   106篇
外科学   253篇
综合类   1100篇
预防医学   81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481篇
中国医学   105篇
肿瘤学   1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77篇
  1999年   285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264篇
  1996年   214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80篇
  1985年   111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61篇
  1982年   82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5篇
  196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81.
颈三针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0例疗效观察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15006)吴琛笔者从1990年1月至1998年1月,运用颈三针(大椎、双侧百劳)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0例,并设立颈椎夹脊组48例为对照,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检测c-kit R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ANLL中c-kit R表达与染色体异常核型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分别检测并比较9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81例ANLL初诊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跨膜c-kit R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水平,并设立20例正常人骨髓标本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R带显带方法对c-kit R阳性表达的ANLL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ALL患者的c-kit R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水平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NLL患者的c-kit R表达率及阳性水平则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和ALL患者(P值分别〈0.01)。ANLL中c-kit R阳性表达者异常核型的百分率为74.1%,明显高于c-kit R阴性组者(26.1%)(P〈0.05)。异常核型的类型有5q-、-17、+21、del3p、t(8;21)、6p+、t(1;8)、复杂易位、t(15;17)、t(1;12)、-7、四倍体、20q-等十余种类型。结论 c-kit R可作为髓系免疫学标记,用以协助ANLL的诊断。c-kit R阳性者伴有细胞遗传学异常,但是,c-kit R阳性与染色体异常核型的类型之间不存在特殊对应关系。c-kit原癌基因不是ANLL发病机制的唯一要素。  相似文献   
83.
对10例翼状胬肉进行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分析。将标本分成两份,一份制成石蜡切片作常规病理检查.另一份采用H-600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病理观察。结果表明:翼状胬肉中存在正常及异常弹力纤维胶原纤维,角膜上皮细胞下由于增生纤维的侵入。使Bowman膜破坏;翼状胬肉中还可见不同程度的血管增生和退变及各种炎性细胞浸润。认为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的增生与变性是翼状胬肉突出的病理改变,同时还存在血管、细胞因素。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rhIL-24蛋白体外对胃癌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已构建成功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IL24质粒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使其上清稳定表达rhIL-24。同时用已构建成功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1a(+)IL-24.BL-21。抽提BL-21菌中表达的rhIL-24,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ting鉴定rhIL-24的表达,MTT法检测rhIL-24对SGC7901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Hoechst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HO细胞和BL-21菌表达的rhIL-24诱导胃癌细胞凋亡;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观察rhIL-24对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rhIL-24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rhIL-24可诱导SGC7901胃癌细胞凋亡;rhIL-24具有抑制血管形成的作用。结论rhIL-24蛋白有多重抗肿瘤能力,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A1(PGA1)对同种异位大鼠心脏移植供心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同种异位大鼠心脏移植模型,供心给予生理盐水、PGA1或脂多糖(LPS)处理,观察供心存活时间,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NOS的表达,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测定NF-κB的活性。结果一次给予40 ng.kg-1PGA1组供心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心肌组织iNOS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性显著下降。结论在同种异位大鼠心脏移植中,PGA1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上调供心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延长供心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治疗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12周龄的雌性Wistar大鼠40只,氯氨酮(5mg/100g)麻醉条件下.其中30只打开腹腔去除双侧卵巢,逐层缝合,另10只予以单纯打开腹腔不切除卵巢。将大鼠分为A组(模型组)、B组(治疗组)、C组(阳性对照组)、D组(假手术组)4组,饲养12周后,分别予以生理盐水(10ml/kg)、普伐他汀水溶液(2mg/kg)、α-D3水溶液(0.05μg/kg)及生理盐水(10ml/kg)灌胃。灌胃12周后,处死各组动物,取右胫骨上端做病理切片,通过HE染色对成骨细胞等进行观察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经过12周的普伐他汀水溶液灌胃治疗,明显增加成骨细胞数量(P〈0.05),而且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有BMP-2的棕色深染,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普伐他汀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其治疗骨质疏论症的机制是通过提高BMP-2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7.
目的: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HIV融合抑制剂是否能对SAILS起作用。方法:搜寻HIVsp41融合抑制剂,用DOCK软件分析其与SAILS蛋白的S2结构域HRl三聚体晶体结构的亲和力。结果:预测了23个小分子。ADS-J1、ADS-J2、XTYFormazan等几个小分子得分较高,提示与S2结构域有亲和力。结论:发现抗HIV的融合抑制剂有可能对SARS起作用。  相似文献   
88.
89.
90.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训练对T10不完全性SCI大鼠机械性及热刺激痛觉阈值、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CI-对照组(SCI-Sed组)和SCI-运动组(SCI-TT组)。SCI-Sed组和SCI-TT组使用改良Allen’s法制作T10不完全SCI模型,Sham组只暴露脊髓。SCI-TT组于SCI第8天行减重平板训练。于SCI术前、术后第1、7、14、21、28、35天使用Von Frey单丝及热刺激痛觉测试仪对大鼠的痛觉阈值进行评估。SCI 5周后,使用免疫组化技术对所有大鼠L4—5脊髓进行染色,观察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并对大鼠痛觉阈值与胶质细胞活化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机械性痛觉阈值评估结果显示,SCI术后第1天,SCI-Sed组和SCI-TT组阈值均较Sham组增加(P0.05);之后两组阈值均低于Sham组(P0.05);第21—35天,SCI-TT组阈值明显高于SCI-Sed组(P0.05)。热刺激痛觉阈值结果显示,SCI术后第1天,SCI-Sed组和SCI-TT组痛觉阈值较Sham组均增加(P0.05);SCI 7天后,两组大鼠痛觉阈值均低于Sham组(P0.05);术后14—35天,SCI-TT组痛觉阈值明显高于SCI-Sed组(P0.05)。小角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CI-Sed组和SCI-TT组脊髓后角内的阳性细胞数量多于Sham组(P0.05);而SCI-TT组明显少于SCI-Sed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CI后第35天,痛觉阈值与脊髓后角胶质细胞活化数量之间呈负相关(P0.001)。结论:早期运动训练对缓解SCI大鼠NP的发生有一定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后角胶质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