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9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899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7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44篇
内科学   9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117篇
外科学   285篇
综合类   278篇
预防医学   25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30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分析及探讨心脏直视手术中体外循环意外及故障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2年内4 755例心脏直视手术病例资料,其中发生体外循环意外14例,发生率为0.29%。结果 14例体外循环意外事件中,设备故障4例,药物反应1例,人为因素9例。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后,14例均被治愈,无死亡,无后遗症的发生。结论心脏直视手术中发生体外循环意外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因此,加强人员能力培训、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提高医务人员责任心等可有效地降低体外循环意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提高对肝脏间叶性错构瘤(MHL)的临床及其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1年6月有完整临床资料和CT平扫与增强检查的5例MHL。证实手段为术后病理结果。结果:5例MHL患儿中,男3例,女2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4例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左叶。病灶最大直径为16.6 cm×11.9 cm,最小直径为5.1 cm×4.1 cm。CT平扫表现为肝内多房囊实性病变,增强后分隔处可见强化,低密度囊腔内未见明显强化。结论:MHL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良性肿瘤,CT检查作为其术前主要诊断手段有一定的特征性,多数表现为肝右叶巨大多房囊实性肿块,增强后分隔处可见强化。确诊依靠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超声在肝脏婴儿型血管内皮瘤诊断和随访中的价值。方法结合CT、MRI、病理及随访结果分析15例肝脏婴儿型血管内皮瘤的超声表现。结果 15例患儿,超声表现为肝内单发不均匀偏低回声为主团块9例,血流丰富,其中4例伴有钙化灶;肝内多发性病变6例,其中表现为数个团状低回声为主2例,血流丰富,未见明显钙化,表现为弥漫性结节者4例。15例均经CT及MRI检查证实。15例中,1例手术切除,6例未经治疗,8例经激素治疗,其中13例超声随访均有不同程度缩小,2例完全消失。结论肝脏婴儿型血管内皮瘤的超声表现与其他肝内占位病变相比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在其诊断及治疗随访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4.
本研究旨在探索流式细胞术监测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微小残留病(MRD)的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运用流式细胞术,以抗TdT/CD5/cCD3/HLA-DR+CD19+CD33和抗CD34/CD5/cCD3/HLA-DR+CD19+CD33两套四色荧光抗体组合检测32例T-ALL初发患儿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同时对照10份正常骨髓标本的检测结果,把能够使白血病细胞在双参数电路图上出现的位置完全不同于正常骨髓细胞的位置的抗体组合作为有效组合,对患儿诱导治疗结束后的骨髓标本进行MRD检测。结果表明,32例T-ALL初治患儿用抗TdT/CD5/cCD3/HLA-DR+CD19+CD33和抗CD34/CD5/cCD3/HLA-DR+CD19+CD33两套荧光抗体各自的有效检出频率为90.6%和62.5%。两套抗体组合联合检测,32例T-ALL患儿都可找到适用的抗体组合进行MRD监测。32例T-ALL患儿诱导治疗缓解后的共计129次的流式细胞术MRD监测阳性率为19.4%(25/129),共检测出15例患儿MRD监测阳性;在监测的同时进行FAB形态学方法检测,阳性率为5.43%(7/129),检测出2例患儿阳性。流式细胞术MRD监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FAB形态学检测的阳性率(P<0.01)。结论:以两套四色荧光抗体组合的流式细胞术能快速有效地对T-ALL进行MRD监测,该方法灵敏度高,对于T-ALL患儿的治疗、预后监测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评价我院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情况,以促进其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1—6月应用过人血白蛋白的161例住院患者的病史资料。结果161例患者中,心胸外科术后用药人数和用药量均最多;用药理由为体外循环预充、扩充血容量、低蛋白血症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等;联合用药品种多为抗菌药、强心药、利尿药、镇痛药等;药品不良反应未见发生。结论人血白蛋白在我院的应用还存在一些误区,应坚持有效、安全、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才能获得最佳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以小肠黏膜下层(SIS)为支架材料,复合经5-氮胞苷(5-Aza)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体内构建组织工程心肌的可行性.方法 将经5-Aza诱导的BMSCs接种到SIS上并将BMSCs-SIS复合物埋入裸鼠皮下,观察材料的降解、血管化,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心肌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结果 BMSCs-SIS复合物植入裸鼠皮下4周后,SIS未见明显降解,表面有毛细血管形成,种植8周后,SIS材料被周围皮下组织包被,难以找到.取皮下4周的复合材料经HE染色观察发现SIS全层均有细胞分布,细胞在材料上生长良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复合材料心肌特异性蛋白α-actin、cTnI、connexin-43表达阳性.结论 利用小肠黏膜下层为支架材料,复合经5-Aza诱导的BMSCs,在植入裸鼠体内后可形成心肌样组织薄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总结全腔静脉-肺动脉直接吻合(DCPC)Fontan术纠治功能性单心室的中期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共对25例复杂型心内畸形患儿施行DCPC Fontan术,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8岁(1.3~12.3岁);平均体重25.0kg(11.0~46.0kg)。病种为单心室7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D-TGA)合并肺动脉狭窄伴室间隔缺损6例,纠正型大动脉转位(ccTGA)合并肺动脉狭窄伴室间隔缺损6例,完全性房室共通道的右心室双出口(DORV)4例,心脾综合征2例。术前分别行右侧双向腔肺动脉吻合术和双侧双向腔肺动脉吻合术各1例。结果其中10例患儿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并阻断主动脉,体外转流时间76~179min,平均(134.7±43.8)min,主动脉阻断23~99min,平均(40.4±16.9)min;另15例患儿在平行循环下行DCPC术,体外转流时间82~139min,平均(112.1±26.3)min,不阻断主动脉。10例患儿合并其他心内畸形需纠治,15例患儿行"开窗术"。术后并发症为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肾功能受损导致无尿需行腹膜透析1例,置胸腔引流管时间>7d5例,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1例,心包积液1例。门诊随访2个月至6年,无一例死亡。结论 DCPC术中期随访效果满意,对术前具备肺动脉发育可,主、肺动脉位置合适及上、下腔静脉有足够长度等条件的患儿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9.
心血管类疾病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血管重建在临床外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球每年大约60万人需要各种心血管外科手术,大多数需要合适的血管移植物[1]。自1952年Voo-rhees等[2]首次研制成功维纶人造血管,并于次年用于临床取得成功以来,人们陆续开发出各种材料、多种成型方法的人造血管。目前应用于血管支架的生物材料包括天然血管(如自体血  相似文献   
1000.
张晓艳  徐红  周芬 《护理研究》2012,26(28):2593-2595
综述了家属与医务人员对有创操作家属陪伴的态度,病人、家属及医务人员对有创操作家属陪伴利弊的看法,提出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