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309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322篇
预防医学   102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41篇
  3篇
中国医学   87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目的:研究临泉产穿心莲地上部分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等方法,对临泉产穿心莲地上部分9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运用波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穿心莲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14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双氢汉黄芩素(1)、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2)、2-羟基-3,4,6-三甲氧基查尔酮(3)、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4)、穿心莲素(5)、5-羟基-7,8,2',5'-四甲氧基黄酮(6)、5,7,8-三甲氧基二氢黄酮(7)、2'-甲氧基-5,6,7-三甲基黄芩素(8)、5,7,4'-三甲氧基黄酮(9)、高车前素(10)、7,8,2',5'-四甲氧基黄酮-5-O-β-D-吡喃葡萄糖苷(11)、穿心莲黄酮苷A(12)、穿心莲黄酮苷C(13)、穿心莲黄酮苷G(14)。结论:其中化合物1、2、3、8首次从穿心莲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放射导向定位技术,包括导向放射隐匿性病灶定位(ROLL)和放射性粒子定位(RSL)技术与导丝定位(WGL)的临床效果,评估放射导向定位技术在不可触及的乳腺病灶(NPBL)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万方、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收集截至2017年4月关于放射导向定位与WGL对比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运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手册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风险比(RR)和95%置信区间(CI)评价二分类数据的差异,采用均数差(MD)和95%CI评价连续性数据的差异,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4项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患者2 311例,其中,ROLL组562例,RSL组614例,WGL组1 135例。ROLL组与WGL组的定位并发症发生率(RR=0.53,95%CI:0.24~1.18,P=0.120)、病灶成功切除率(RR=1.01,95%CI:0.99~1.02,P=0.240)、切缘阳性率(RR=0.88,95%CI:0.68~1.13,P=0.310)、术中再切除率(RR=1.07,95%CI:0.71~1.61,P=0.750)、再次手术率(RR=0.54,95%CI:0.23~1.25,P=0.1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R=0.88,95%CI:0.56~1.40,P=0.590)及切除标本体积(MD=-2.11,95%CI:-8.39~4.16, P=0.5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SL组与WGL组的定位并发症发生率(RR=1.02,95%CI:0.21~5.08,P=0.980)、切缘阳性率(RR=0.84,95%CI:0.65~1.09,P=0.190)、再次手术率(RR=0.78,95%CI:0.55~1.11, P=0.170)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R=1.34, 95%CI:0.81~2.22, P=0.260)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NPBL的定位技术中,放射导向定位技术具有与传统导丝定位技术相似的定位效果及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应用指标及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九江市中医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64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低通量透析治疗,试验组予以高通量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应用指标水平及炎症介质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磷(P)、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素(PT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清除血液中的大、中、小溶质,降低炎症介质水平。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创新疗法治疗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的疗效。方法运动神经元病属中医"痿证"范畴。本研究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一种用于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药物组合物[精氨酸1. 5~5 g,异亮氨酸1. 5~5 g,亮氨酸2. 5~7. 5 g,赖氨酸1. 5~5 g,蛋氨酸0. 25~1. 5 g,苯丙氨酸0. 25~1. 5 g,苏氨酸1. 5~5 g,色氨酸0. 25~1. 5 g,缬氨酸2. 5~7. 5 g,组氨酸1. 5~4 g,甘氨酸1. 5~4 g,丙氨酸1. 5~5 g,脯氨酸1. 5~4 g,天冬酰胺0. 05~1. 5 g,半胱氨酸0. 05~1. 5 g,谷氨酸1. 5~5 g,丝氨酸0. 25~2. 5 g,酪氨酸0. 05~1. 5 g,L~鸟氨酸0. 25~4 g,天冬氨酸0. 5~2. 5 g;维生素(维生素B11~2 mg,维生素B21~2 mg,维生素B63~10 g,维生素C 1~3 g)]及中药"滋痿膏"。对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286例MND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性199例,女性87例;年龄26~81岁,平均年龄(53. 7±10. 7)岁。用法:将上述药物组合物配制在1个三升输液袋内进行静脉输注,1次/d,28 d为1个疗程,停药2周后行下一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并持续随访至首次用药后第6个月。同时,在治疗期间每天于饭后2 h口服中药"滋痿膏",2次/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改良功能评分量表(ALSFRS-R评分)、疾病进展率及临床表现等变化情况。结果 286例患者中死亡16例(5. 6%),死亡原因均为疾病晚期呼吸衰竭。国际ALSFRS-R评分上升占20. 3%(58/286),评分维持不变占15. 0%(43/286)。仍有64. 7%(185/286)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评分持续下降,但评分下降的速度较治疗前有所减缓。治疗后,MND患者疾病进展率[0. 583(0. 478)分/月]低于治疗前[0. 600(0. 533)分/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088,P <0. 05),且174例(60. 8%)患者的疾病进展率在治疗后较前下降。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肌肉萎缩好转、肌力增加12例(4. 2%),舌肌萎缩、言语不清好转6例(2. 1%),流涎好转9例(3. 1%),吞咽功能改善15例(5. 2%),四肢活动度增加11例(3. 8%),3例(1. 0%)不能站立或行走的患者恢复部分行走能力,呼吸困难好转6例(2. 1%)。结论本疗法一方面通过滋痿膏起到补益脾肾、扶元起痿、益气温阳、补肾壮骨、疏肝理气、养荣生肌、扶正祛邪、强骨滋痿、双向免疫调节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疗法中所提供的各种氨基酸与维生素B6等,能够为患者提供充足的代谢底物及强劲的动能,促进机体酶代谢、利尿与解毒,达到保护大脑及神经系统功能、改善肝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功效。两者相辅相成,使损伤的神经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修复。该中西医结合创新疗法疗效确切,且无毒、无害、无副作用、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一种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药物组合物治疗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及常州华森康复医院收治的60例MND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52. 87±9. 78)岁。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将一种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药物组合物[精氨酸1. 5~5 g,异亮氨酸1. 5~5 g,亮氨酸2. 5~7. 5 g,赖氨酸1. 5~5 g,蛋氨酸0. 25~1. 5 g,苯丙氨酸0. 25~1. 5 g,苏氨酸1. 5~5 g,色氨酸0. 25~1. 5 g,缬氨酸2. 5~7. 5 g,组氨酸1. 5~4 g,甘氨酸1. 5~4 g,丙氨酸1. 5~5 g,脯氨酸1. 5~4 g,天冬酰胺0. 05~1. 5 g,半胱氨酸0. 05~1. 5 g,谷氨酸1. 5~5 g,丝氨酸0. 25~2. 5 g,酪氨酸0. 05~1. 5 g,L~鸟氨酸0. 25~4 g,天冬氨酸0. 5~2. 5 g;维生素(维生素B11~2 mg,维生素B21~2 mg,维生素B63~10 g,维生素C 1~3 g)]配制在1个三升输液袋内进行静脉输注,1次/d,28 d为1个疗程,休息2周后行第2个疗程,持续治疗时间≥4个疗程(或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改良功能评分量表(ALSFRS-R)评分、疾病进展率及临床表现等变化情况以评估治疗效果。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以评价新疗法的安全性。结果本组60例MND患者中死亡3例(5. 00%),均为疾病晚期呼吸衰竭。肌肉萎缩好转、肌力增加6例(10. 00%),舌肌萎缩、构音障碍好转1例(1. 67%),流涎好转2例(3. 33%),吞咽功能改善1例(1. 67%),四肢活动度增加4例(6. 67%),1例(1. 67%)不能独立行走的患者可辅助蹲起和独自缓慢行走。各阶段ALSFRS-R评分:首次门诊(n=60)的ALSFRS-R评分为15. 0~48. 0分,平均(32. 21±8. 70)分;治疗4个疗程(或6个月)时(n=60)的评分为3. 0~45. 0分,平均(28. 32±9. 56)分;末次治疗时(n=59)评分为3. 0~48. 0分,平均(28. 36±9. 50)分。治疗4个疗程(或6个月)时(n=60,t=-3. 950,P <0. 05)和末次治疗时(n=59,t=3. 845,P <0. 05)的ALSFRS-R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完成6个月治疗时有19例患者(31. 67%)的ALSFRS-R评分上升,2例(3. 33%)评分不变,且有61. 67%(37/60)的患者疾病进展率较前下降;延长治疗时间后,评分下降患者的占比降低至57. 63%(34/59)。对28例停药患者进行2~12月的随访发现:在完成一定疗程的规范化治疗后,即使患者停止用药,仍然可见到较为长时间的持续疗效:25. 93%(7/28)停药患者的ALSFRS-R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上升;末次随访疾病进展率仍然低于治疗前[0. 50(0. 42)分/月比0. 56(0. 60)分/月,Z=-2. 691,P <0. 05)],且74. 07%(20/27)停药患者的疾病进展率较治疗前减缓。但因为停止治疗后,疗效难以在长时间内持续维持在较好水平[74. 07%(20/27)患者的末次随访ALSFRS-R低于末次治疗],因此持续的巩固治疗是有必要的。结论该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药物组合物能在整体上为MND患者提供机体新陈代谢的底物、辅酶与强劲的动能,从而延缓疾病发展,改善病情与临床症状。新疗法的确无毒无害无副作用,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一种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药物组合物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及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2例ALS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其中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51. 64±9. 28)岁。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将一种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药物组合物[精氨酸1. 5~5 g,异亮氨酸1. 5~5 g,亮氨酸2. 5~7. 5 g,赖氨酸1. 5~5 g,蛋氨酸0. 25~1. 5 g,苯丙氨酸0. 25~1. 5 g,苏氨酸1. 5~5 g,色氨酸0. 25~1. 5 g,缬氨酸2. 5~7. 5 g,组氨酸1. 5~4 g,甘氨酸1. 5~4 g,丙氨酸1. 5~5 g,脯氨酸1. 5~4 g,天冬酰胺0. 05~1. 5 g,半胱氨酸0. 05~1. 5 g,谷氨酸1. 5~5 g,丝氨酸0. 25~2. 5 g,酪氨酸0. 05~1. 5 g,L~鸟氨酸0. 25~4 g,天冬氨酸0. 5~2. 5 g;维生素(维生素B11~2 mg,维生素B21~2 mg,维生素B63~10 g,维生素C 1~3 g)]配制在1个三升输液袋内进行静脉输注,1次/d,28 d为1个疗程,休息2周后行第2个疗程,持续治疗时间≥4个疗程或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的国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改良功能评分量表(ALSFRS-R)评分、疾病进展率及症状体征等变化情况。结果本组22例ALS患者中死亡1例(4. 55%),为疾病晚期呼吸衰竭。肌肉萎缩好转、肌力增加3例(13. 6%),舌肌萎缩、构音障碍好转1例(4. 5%),流涎好转2例(9. 1%),吞咽功能改善1例(4. 5%),四肢活动度增加2例(9. 1%),1例(4. 5%)不能站立和行走的患者可搀扶站立。各阶段ALSFRS-R评分波动范围:首次门诊时为18. 0~44. 0分,治疗6个月时为18. 0~41. 0分,末次治疗时为12. 0~39. 0分之间,末次随访时为6. 0~38. 0分。治疗6个月时ALSFRS-R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50(12. 3)分比27. 15(14. 7)分,Z=-1. 183,P> 0. 05],6例(27. 3%)患者的ALSFRS-R评分上升,4例(18. 2%)评分不变,12例(54. 5%)评分下降。末次治疗时ALSFRS-R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所下降[23. 50 (6. 0)分比27. 15 (14. 7)分,Z=-2. 557,P> 0. 05],但仍有6例(27. 3%)患者的评分上升。治疗6个月和末次治疗时的疾病进展率虽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 521(0. 563)分/月比0. 673(0. 716)分/月,Z=-1. 834;(0. 702±0. 469)分/月比(0. 716±0. 440)分/月,t=0. 259。P均> 0. 05],但仍分别有72. 7%(16/22)和54. 5%(12/22)的患者疾病进展率较前下降。对所有患者随访至首次治疗后1年以上发现,其ALSFR-R评分4例(18. 2%)上升,1例(4. 5%)不变,17例(77. 3%)下降,且疾病进展率低于治疗前[(0. 584±0. 372)分/月比(0. 716±0. 440)分/月,t=2. 706,P <0. 05]。经过长期规范化治疗的患者,即使停止用药一段时间,仍然有72. 7%(16/22)患者的疾病进展速率得以减缓。结论该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药物组合物能在整体上为ALS患者提供机体新陈代谢的底物、辅酶与强劲的动能,通过促进机体酶与氨基酸代谢以及血液循环,使受损、变性的神经系统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增强了神经元的存活能力,从而延缓疾病发展,改善病情与临床症状。新疗法的确无毒无害无副作用,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