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4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21.
张海东 《职业与健康》2012,28(9):1117-1118
目的通过对格尔木市艾滋病(AIDS)疫情进行分析,了解格尔木市AIDS流行特点和趋势,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格尔木市2000—2010年AIDS疫情、哨点和常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格尔木市自2000年3月发现报告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截止2010年底,累计发现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66例。3种传播途径均有发现,主要以血液传播为主。2009年开展男男性行为(MSM)人群干预以来,累计检测MSM人群129人次,发现HIV病毒感染者7例,感染率5.4%。2010年在国家级暗娼人群哨点监测中,首次发现报告HIV感染者。结论应加强既往有偿采供血和住院输血患者HIV抗体检测,大力普及无偿献血和AIDS防治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AIDS知识知晓率,扩大高危人群干预覆盖面,采取有效措施控制AIDS经性途径的传播。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青海省国家级疾病监测点居民的死亡水平及期望寿命,发现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全省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平安县死因网络报告资料,分析主要死亡原因。结果 2011年平安县居民期望寿命为71.21岁,其中男性为68.87岁、女性为74.29岁;居民粗死亡率为489.85/10万,其中男性为542.60/10万、女性为435.9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6.52/10万。前5位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消化系统疾病;前5位死因单病种疾病分别是脑血管疾病、胃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交通事故和肝疾患。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死因,需要大力开展针对其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青海省美沙酮维持治疗(MMT)病人参加治疗的保持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6-2009年接受MMT的吸毒成瘾者开展为期至少3年的随访,调查其社会人口学、吸毒行为和治疗情况,采用乘积极限法计算不同随访时间的治疗保持率,并比较其保持率情况。结果共对727名符合治疗标准的病人开展为期至少3年的随访,平均年龄为36.7岁,治疗保持中位数为26.2个月,1年、2年和3年累计治疗保持率分别为59.42%,47.32%,37.00%,吸毒年限、治疗期间尿检阳性率、平均治疗剂量与治疗保持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MMT门诊在日常治疗工作中应针对性开展重点干预,要特别注意吸毒年限较短、注射吸毒和抽检中发现尿检阳性的病人,为提高病人的保持时间,应提高逐渐治疗剂量,减少脱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分析2011 — 2019年青海省登记报告的结核病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因果效应推断和条件概率分析。  方法  通过全国结核病管理系统导出2011 — 2019年青海省登记报告的结核病例信息,描述其治疗结局现状,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核病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纳入贝叶斯网络模型中进行因果关联和条件概率推断。  结果  2011 — 2019年青海省结核病患者治疗成功率为88.86%。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来源中的因症就诊、转诊和追踪以及诊断分型是影响结核病患者治疗结局的保护因素,而高年龄组(≥55岁)、农牧民、患者来源中的健康检查及其他接触者检查、重症、复治和非全程管理督导是危险因素。 通过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可以得出,患者来源、是否重症和管理方式与治疗结局存在因果关联,当因症就诊的非重症结核病患者被全程管理督导时,其治疗成功率最高(95.63%),出现不良结局概率最低(4.37%)。  结论  年龄、职业、患者来源、诊断分型、重症、治疗分类和管理方式是结核病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因症就诊的非重症结核病患者被全程管理督导时治疗成功率最高。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1961—2020年青海省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了解传染病疾病谱及其变迁规律,为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青海省疫情资料汇编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以发病(死亡)数、发病(死亡)率、定基比和构成比等指标分析1961—2020年青海省传染病流行及疾病谱变化规律,采用Excel 2010及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结果  1961—2020年青海省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35种3 951 35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 530.66/10万。 1971—1980年传染病发病率最高,达5 011.44/10万;1991—2000年最低,为357.64/10万。 2011—2020年与1961—1970年相比,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率均大幅度下降,分别下降93.33%、95.92%和89.93%;2011—2020年较1981—1990年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上升幅度明显。 疾病谱由急性传染病(以流行性感冒、麻疹为主)转变为慢性传染病(以乙型肝炎、肺结核为主),并出现新发、突发传染病(甲型H1N1禽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结论   1961—2020年青海省发病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传染病疾病谱以急性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麻疹)为主向慢性传染病(乙型肝炎、肺结核)和新发、突发传染病过渡。 年代不同,传染病疾病谱不同,要针对传染病疫情釆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目前要以血源、性传播疾病、肺结核等传染病为主要防控重点,强化新发、突发及输入性传染病防控,继续开展虫媒传染病监测。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青海省2007-2011年各类艾滋病病毒(HIV)检测筛查实验室送检的HIV抗体呈阳性反应样品的确证符合率,为提高省内各类机构的HIV检测工作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原夹心法,对送检样品进行复检,对呈阳性反应的样品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进行确证,使用Excel 2007和SPSS 16.0统计软件整理和分析试验结果。结果 1 065份送检样品中,有672份复检试验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63.1%。2007-2011年间HIV确证阳性率分别为58.2%、418%、68.9%、71.9、81.1%。四类筛查实验室中,疾控机构筛查实验室的HIV确证阳性率为87.0%,大型医疗机构筛查实验室为76.3%,其他检测机构为66.3%,采供血机构筛查实验室为26.6%。结论全省各年HIV确证阳性率逐年提高,各类机构HIV筛查实验室的检测水平仍需加强,同时要严格遵循《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的要求开展HIV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 研究2008年青海省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致病病原体中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HEV71)的VP1区基因特征.方法 采集青海省HFMD患者的粪便、疱疹液和咽拭子标本共335份,并进行病毒分离,然后对阳性分离株病毒进行肠道病毒血清型别的分子定型.对分离到的HEV71阳性分离株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扩增,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同源进化分析.结果 在335份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45株阳性病毒分离物,其中30株鉴定为HEV71(占66.7%),是主要病原体.对30株HEV71进行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后,分析发现它们在VP1区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上有一定差异,同源性分别在95.2%~100.0%和96.6%~100%之间.它们与1998年以来在我国分离的HEV71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都较高.与其他35株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HEV71代表株构建的亲缘进化树中显示,青海省HEY71分离株与C4亚型代表株聚为一簇,属于C4基因亚型C4a进化分支.结论 青海省从HFMD病例中分离到HEV71,也确认了青海省HFMD的病原体HEV71流行株的基因型为C4基因型中的C4a进化分支,并且存在多个传播链.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描述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CNTR)成年双生子饮茶行为的分布特征,探索饮茶行为在双生子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为探究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饮茶行为的影响提供线索。方法 样本选自2010-2018年在CNTR进行登记的双生子,纳入≥18岁且具有饮茶信息的双生子共25 264对进行分析,描述双生子中饮茶行为的人群、地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卵型双生子饮茶行为一致率和对内饮茶量差异分布情况。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35.38±12.45)岁,每周饮茶者占比17.0%,饮茶量(3.36±2.44)杯/d。男性、50~59岁、南方、城镇、文化程度高、双生子中先出生的个体中每周饮茶者比例较高(P<0.05),未婚者中比例较低(P<0.001)。双生子对内分析发现同卵饮茶行为一致率均大于异卵,饮茶遗传度为13.45%(11.38%~15.51%),除女性亚组外,不同性别、年龄、地区间饮茶一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性别、年龄、地区分层后仅男性同卵一致率始终呈大于异卵趋势。同性别双生子对内饮茶量差异在男性中呈现同卵小于异卵的特征(P<0.05),而女性中差异不明显。结论 本研究双生子人群饮茶行为的分布存在人群和地区差异,饮茶行为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遗传因素影响较弱,且遗传效应大小在不同性别、年龄、地区间不尽相同,性别可修饰这一遗传作用。  相似文献   
30.
马生武  华尔丹 《疾病监测》2011,26(2):145-147
目的 探讨青海省海南州法定传染病的疫情动态和流行特征。 方法 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4 - 2009年年均发病率为 650.63/10万,年均死亡率为0.54/10 万;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是本地区的重点传染病,发病率依次为243.53/10万、96.26/10、56.80/10万。 结论 以病毒性肝炎和梅毒为主的血液及性传播疾病以及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是本地区危害最大的重点传染病,需要进一步加强预防和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