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3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16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19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77篇
内科学   27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191篇
综合类   46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35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353篇
中国医学   170篇
肿瘤学   6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了解军队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吸烟行为及控烟知识现状,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军队某三甲医院1 078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总吸烟率为10.29%,现在吸烟率为8.72%,全部为男性。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身份和岗位的医务人员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0.79%的人认为吸烟有害健康,90.72%的人认为被动吸烟对健康危害较大,93.51%的人认为医务人员应该成为不吸烟的榜样。对烟草危害的知晓率为74.70%,对7种吸烟相关疾病的知晓率为85.30%,对6种被动吸烟相关疾病的知晓率为91.36%。结论军队三甲医院男性医务人员吸烟比例仍较高,主动戒烟比例低,对烟草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应加强医务人员吸烟危害性的宣传,开展强制戒烟工作,创建军队医院无烟环境,使其在军队烟草控制工作中起到表率和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通过分析电子线路板粉末中主要重金属成分的含量及其浸出液中重金属含量,分析其中可溶性重金属盐类所占的比重,同时通过动物实验初步探讨该废弃物溶出液饲养斑马鱼后镍镉在斑马鱼体内变化的情况。方法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并对比电子线路板粉末和浸出液中铜、铅、锌、镉、镍、铬、铁、锰的含量,初步分析该粉末中重金属的溶出情况及对水体可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剂量浸出液饲养的斑马鱼体内镍铬含量的分析,探讨其在斑马鱼体内变化的情况。结果电子线路板粉末中含量最高的前3位金属分别是铜、铅和铁,分别达64.1、55.6和25.8 mg/kg;金属铬未被检出。浸出液中含量最高的前3位金属分别是铜、锰和镉,其含量分别达1.440、0.322和0.088 mg/L。在实验室饲养斑马鱼中,虽然对照组、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检测结果有一些不同,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子线路板拆解废弃物中铜、锰、镉溶出量较高,应在现场监测中重点关注。用一定浓度的浸出液饲养斑马鱼体,其体内的镍铬水平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83.
上皮-间质转化在肺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肺纤维化是众多肺部疾病的最终表现结果,其形成过程十分复杂,发生的机制也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的研究发现,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一个关键步骤。转化生长因子-β、Notch和Wingless-type信号通路是普遍认可的介导调控EMT的信号通路。微小核糖核酸及内质网应激等在EMT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认识EMT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助于寻找治疗肺纤维化的新方法和新药物。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EMT在肺纤维化中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4.
目的评估植入新型主动固定起搏导线的可用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中心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101例,分为新型导线组(n=25)和传统导线组(n=76),新型导线组患者植入Medtronic3830导线3根,5086MRI导线14根(包括心房、心室导线),Boston Scientific4471导线15根;传统导线组患者植入心室主动固定导线76根,心房被动固定导线58根,测量植入后各相关起搏参数,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及心室导线过三尖瓣的次数,并常规随访。结果两组导线的阈值[(0.62-4-0.14)V、(0.63-4-017)V]、振幅[(1129±4.28)mV、(12.74±6.08)mV]、阻抗[(76768±132.73)Q、(815.14±182.46)Q]、电流[(077±0.19)mA、(0.85±0.33)mA]、斜率(2.46±1.07、2.844-1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起搏导线损伤电流[(6,83±1157)mV、(6.61±1187)mV]、植入手术时间[(44.204-4.65)min、(43.42±5.55)min]、曝光时间[(3.24±1.04)min、(3.33±1.05)min]、导线过三尖瓣次数(1.36±0.57、1.34±0.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种新型起搏导线植入时均未发生并发症,4471导线出现1例术后完全脱位。1年时随访两组导线的阈值、振幅、阻抗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结论新型起搏导线均符合起搏器植入要求,未增加手术时间和曝光时间,植入安全。  相似文献   
85.
郑杰  叶虹  杨永宏  楼肃亮 《中国骨伤》2014,27(5):371-375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scoliosis,DS)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4月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DS患者325例,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22例,表现为下肢疼痛及麻木16例,下肢感觉、运动功能较术前明显减退6例,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病因给以营养神经、脱水、激素、再次手术等治疗。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分别通过VAS评分及肌力改善情况对22例患者的神经损伤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结果:轻度神经损伤的16例患者术后3个月症状均有所改善。VAS评分2.81±0.66,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明显改善,VAS评分1.94±0.77,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症状基本消失,VAS评分0.63±0.62,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神经损伤的6例患者术后3个月2例有所恢复,肌力改善,4例无明显改善,平均VAS评分4.83±1.17,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仍无明显改善者3例,VAS评分4.17±0.75,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无明显改善者2例,VAS评分3.00±1.26,但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术治疗DS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包括:术中侧弯过度矫形对脊髓、神经根的牵拉、扭转性损伤;椎弓根螺钉位置不当对神经根的直接性损伤;以及脊髓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避免上述因素的出现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减少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86.
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具有极高的检测通量,相对低的检测成本,高度的准确性(accuracy)和精准性(precision),是遗传病临床检测的有力工具之一。NGS实验室的检测流程是否规范,将直接影响NGS数据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将决定其是否能被用于遗传病的临床辅助诊断或筛查。因此.作为遗传病基因检测的重要环节之一,NGS实验室中流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非常重要。2019年5月,在第二届基因检测联盟会议上,针对如何规范NGS检测流程,从事遗传病临床诊治、实验室检测以及第三方基因检测机构的专家进行了全面充分的讨论,旨在规范基于NGS的基因检测流程,对检测流程中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包括样本采集/接收/保存、NGS建库、上机测序及数据质控)的操作与实施提出了专业性的指导意见,以规范NGS技术在遗传病基因检测领域中的应用。本文根据此次研讨会上各行业专家的讨论,总结并发布NGS实验室检测流程的规范共识,以促进NGS实验室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推进我国NGS实验室在遗传病基因检测领域的快速和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7.
BACKGROUND Peutz-Jeghers syndrome(PJS) and mesenteric fibromatosis(MF) are rare diseases,and PJS accompanying MF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reported. Here, we report a case of a 36-year-old man with both PJS and MF, who underwent total colectomy and MF surgical excision without regular follow-up. Two years later, he sought treatment for recurrent acute abdominal pain. Emergency computed tomography showed multiple soft tissue masses in the abdominal and pelvic cavity, and adhesions in the small bowel and peritoneum. Partial intestinal resection and excision of the recurrent MF were performed to relieve the symptoms.CASE SUMMARY A 36-year-old male patient underwent total colectomy for PJS with MF. No regular re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after the operation. Two years later, due to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aused by MF enveloping part of the small intestine and peritoneum, the patient came to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Extensive recurrence was observed in the abdomen and pelvic cavity. The MF had invaded the small intestine and could not be relieved intraoperatively. Finally, partial bowel resection, proximal stoma, and intravenous nutrition were performed to maintain life.CONCLUSION Regular detection is the primary way to prevent deterioration from PJS. Although MF is a benign tumor, it has characteristics of invasive growth and ready recurrence. Therefore, close follow-up of both the history of MF and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are advisable. Early detection and early treatment are the main means of improving patient prognosis.  相似文献   
88.
青蒿琥酯是一种重要的青蒿素类衍生物,不仅具有抗疟作用,而且能有效杀灭血吸虫童虫,预防血吸虫病。本文综述了青蒿琥酯体内、体外抗血吸虫作用、现场应用以及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后路椎体间植骨辅以短节段复位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体骨行椎体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系统短节段撑开复位固定治疗4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随访12~60个月,定期摄X线片观察其融合率与临床效果。结果所有的患者均在术后12~18个月获得骨性融合,其中32例在9个月后融合。滑移复位情况:36例术后滑移程度小于5%,6例小于15%。临床效果评价:优26例,良16例。结论后路椎间植骨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较好方法,具有神经根、硬膜囊减压彻底及融合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纹状体氨基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60min建立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给药组在缺血前30min和再灌注开始时分别腹腔注射Pur(50,100mg·kg-1,ip)。用脑微透析仪收集缺血前后和再灌注过程纹状体的细胞外液,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水平;缺血再灌注24h取脑用TTC染色法测算脑梗死体积和水肿率。用流式细胞仪结合Annexin-V荧光标记法检测Pur(40,100μmol·L-1)对体外培养海马神经细胞谷氨酸(0.5mmol·L-1)诱导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结果缺血开始后,纹状体的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和牛磺酸(Tau)水平快速升高,最高时分别达缺血前的8.92,14.15,9.07和4.84倍。再灌注开始后,氨基酸水平迅速下降,120min后接近正常。100mg·kg-1Pur在减小脑梗死体积和脑水肿的同时,显著降低脑缺血过程纹状体氨基酸水平,其最高值分别比缺血组降低35.7%(Asp)、43.2%(Glu)、28.5%(GABA)和31.8%(Tau)(P<0.01);Glu/GABA比值明显低于缺血大鼠。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100μmol·L-1Pur明显抑制谷氨酸兴奋毒作用,分别使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率和坏死率降低33.1%和35%(P<0.01)。结论Pur可有效抑制脑缺血诱导的细胞外氨基酸水平升高和谷氨酸兴奋毒作用,该机制可能与Pur的抗脑缺血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